新时期治国理政的哲学基础:战略辩证法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6-01-14 11:12

  治国理政需要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迄今为止,新一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29次集体学习,其中两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反映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作用。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11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20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好提高我们分析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两次集体学习共同强调的核心思想,就是领导干部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治国理政需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特别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运用战略辩证法,来分析解决治国理政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新时期治国理政要有哲学自觉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中之所以重视哲学,很大程度上归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思想、领导者、治国理政关系的深刻认知和理性自觉。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重视哲学,首先源于对哲学、思想与领导者的关系有深刻体认。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掌握权力乃至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人,首先应当具有哲学智慧和哲学思想,应当把拥有哲学智慧和思想作为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资质和条件,应当把真正掌握哲学智慧和思想,尤其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自己的看家本领。这意味着,只有具备哲学思维、拥有哲学智慧且把握事物存在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找到至善之道的人,才能真正掌握好党和国家的权力,才能真正带领好人民群众去实现中国梦。因此,领导干部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干部要学哲学用哲学。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重视哲学,源于对思想力量的深切认知。在当今时代,除了政府(权力)力量、市场(资本)力量、社会(人民)力量发挥重要作用外,思想的力量也日趋突显出来。思想的力量作为总开关和总按钮,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用思想指导工作越来越突出了。有好的思想才会有好的思路,有好的思路才会有发展的宽广大路。有思想,能使人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而能增强人们的定力。思想是时代的声音,思想能影响时代、影响世界、影响实践、影响发展。不仅如此,思想一旦被人们所掌握,也能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学哲学用哲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难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意义,有着深刻认知和高度自觉。在他看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利于理解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并实施的理论、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利于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有利于应对各种风险和困难。由此,他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重视哲学,还源于其政治自觉和执政自觉。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其主导的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逻辑支撑;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执好政、用好权,就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可见,正是基于对这一客观逻辑的充分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才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习好并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用哲学思维和思想的力量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

  新时期治国理政要用战略辩证法

  新时期治国理政面临的时代性课题,是如何在破解难题、建构秩序、推进中国整体转型升级过程中,通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有效破解这一时代性课题,需要确立一种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这种哲学思维方式,可简要概括为“战略辩证法”。在中国整体转型升级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身首先是一个战略性课题,它涉及中国未来发展的命运。战略性课题就需要运用战略思维来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当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最伟大的事业,这就使得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特别注重以新兴大国的战略思维来思考问题。在中国整体转型升级中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有许多矛盾需要有效解决,有许多关系需要正确处理,有许多难题需要积极破解。要做到这些,就需要确立辩证思维。由此,在治国理政中,就需要运用战略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位战略家,在治国理政问题上,他特别注重从战略上进行思考和谋划;他又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来处理战略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关系。战略辩证法,指的是在战略谋划和实践中运用辩证法,或把辩证法运用于战略谋划和实践中,在战略中有辩证法,在辩证法中有战略。战略辩证法实际上要求确立历史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创新辩证法、系统辩证法和底线辩证法。

  战略辩证法要求注重历史思维。它力求把“战略”和“辩证法”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战略辩证法就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战略辩证法,它既要求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及其本质,又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发展规律,还要求注重历史发展战略并有效化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种种矛盾和关系。违背历史思维的战略辩证法是空洞的战略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等思想,以及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理论与路线方针政策的论述,就是基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战略上进行辩证思考且辩证处理各种矛盾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历史思维中的战略辩证法。

  战略辩证法既体现战略思维,又体现辩证思维,它力求积极破解战略实践中的种种矛盾关系。战略思维,就是对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问题、关系进行科学谋划的思维方式;它意味着时间维度上的长远考虑,跳出眼前从长远看眼前;空间维度上的全局谋划,跳出局部从全局看局部;系统维度上的整体布局,跳出部分从整体看部分;它致力于解决根本性问题,努力占据发展的制高点,进而具有战略定力。辩证思维,就是注重矛盾分析,抓住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注重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在注重矛盾双方对立的时候不忽视二者的统一,在注重矛盾双方统一的时候不忽视二者的对立;注重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注重透过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关系的思考、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论述、对“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分析、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阐述等,都体现了战略辩证法,或其哲学基础就是战略辩证法。

  战略辩证法要求并体现系统思维。战略是在把握事物的整体及其结构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缺乏对事物整体及其结构的把握,就不会有好的战略思维,也不会有好的战略理论与实践;辩证法内在要求把握并处理好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否则,就不是辩证思维和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内涵的阐释、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论述,以及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阐述,充分体现了系统思维中的战略辩证法。

  战略辩证法要求树立底线思维,即要积极主动与有效应对各种挑战、风险和困难。凡属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都要求凡事从坏处准备,积极主动应对,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它意味着要树立问题意识、危机意识、效果意识和边界意识,遇事从容应对,牢牢掌握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三番五次强调的“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所注重的要破解我们党面临的“四种危险”,所强调的“五大发展理念”,所注重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注重从坏处准备,积极主动应对,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它充分体现了底线思维中的战略辩证法。

  战略辩证法也要求并体现创新思维。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内在要求推进创新。实现战略目标必须注重创新,它是在创新中逐步实现的,缺乏创新,就无法实现战略目标。战略辩证法要求对事物做全新思考,对结构做全新调整,对活动做全新谋划,进而寻找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开创新境界,提升新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思想,都具有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既具有战略性,它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战略谋划,又具有辩证性,它既要求必须辩证处理好中国与世界、国家与人民、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也要求辩证处理好党、国家、市场、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关系,还要求辩证处理好“四个全面”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由此,它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中的战略辩证法。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