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段的并列联结

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时间:2016-01-18 13:00
  句段联结是吕叔湘先生句段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SFG相关理论,SFG小句联结的分析方法和范继淹(1985)所描述的句段联结的分析方法进行对比,指出其同异;在此基础上,对句段联结的分析方法给予相应的调整和拓展,旨在使其更加系统化。语料分析和研究表明,SFG小句复合系统也适用于汉语句段复合。句段的联结形式有并列和主从两类,逻辑语义关系包括扩展和投射。为了概括汉语句段联结的语义关系类型,我们对吕叔湘(1953)所描述的五十八个用于事情联结的关系类别进行了分析,归纳出这些关系小类与SFG小句复合系统中逻辑语义关系的相对应类型。文中着重讨论句段(包括词和短语)的并列联结,指出并列联结在结构上和联结词语使用上的特点。 

 

  作者简介: 

  杨国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句法语义、应用语言学,著有The Semantics of Chinese Aspects,在国内外语言学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相关信息: 

  本研究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资助;中国社会科学院李临定先生、悉尼大学Halliday教授曾在有关方面给予赐教;中国社会科学院张伯江教授、顾曰国教授阅读了文章初稿的有关内容,提出关于深入研究的建议;《世界汉语教学》匿名审稿专家对初稿提出重要修改建议,在此一并表示诚挚谢意,文中错误概由笔者本人负责。 

   引言 

  吕叔湘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提出句段构句的汉语语法框架。按照这一理论框架,汉语的句子由句段构成,句段分为正段和小段,其中正段包括主谓段和谓语段,是构句的基本句段(参见范继淹,1985)。一个句子可以是单段句,也可以是多段句,多段句构成句段复合体。句段之间的逻辑联结是吕叔湘先生句段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析方法一方面体现了汉语成句特色,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汉语和其他语言之间的共性。长期以来,单、复句的界定问题在汉语语法学界始终存在争议;几个排列在一起的语言片段是单句还是复句,语言学家们很难拿出一致的意见。用以区分单、复句的传统办法主要涉及三方面:主语、关联词、停顿,然而,这三方面的标准实际上也常有互相矛盾、难以依据的情形(参见陈亚川、郑懿德,2000;邢福义,2001;邵敬敏等,2009)。正如吕叔湘先生指出的“像汉语这种不爱搞形式主义的语言,要严格区分单句和复句,确实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吕叔湘,1979/1984:551)。吕叔湘先生提出的句段语法框架在这方面则具有优势,因为在这个框架中,句子就是一个句段复合体,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句段,句段之间有不同的逻辑联结关系,而并不直接涉及单、复句的识别问题。句段逻辑联结方法有很多值得发展继承之处,同时,从语言学理论的角度看,也还存在扩展和完善的空间,譬如,在分类上,形式可以独立,意义应该概括。在这方面,系统功能语法(SFG)的小句逻辑联结思想(Halliday,2004)可以合理借鉴,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也证明了其可行性( Fang,McDonald&Cheng,1995;McDonald,1998;徐赳赳,2003;Halliday,2005)。本文基于汉语语言事实,借鉴SFG小句联结方法,尝试对表示不同逻辑语义关系的句段并列联结进行系统性探讨,使其具有更强的概括性和说明性。全文共分六部分。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我们讨论句段和SFG小句逻辑联结方法的同异;第三部分讨论正段并列扩展联结;第四部分讨论正段并列投射联结;第五部分讨论词和短语的并列联结;最后,给出几点结论。 

   句段和SFG小句逻辑联结方法的同异 

  2.1 句段的逻辑联结① 

  两个正段之间的联结形式是多段句的基本联结形式,两个正段之间的联结关系构成多段句的基本联结关系。两个正段之间有并联、串联、继联、进向统联、回向统联五种联结关系。 

  A.并联。并联句段,彼此平行。并联句段常有(也可以没有)连词或副词作为联结标记,如“或者”“也”。并联的联结标记或前后两段都出现,或单独出现在后段,不能单独出现在前段。并联句段的前后次序不固定,可以改变,是无序排列。句段次序改变时,联结标记不随本段移动,是定位标记。 

B.串联。串联句段前后交接,相互依存。串联句段也常有(也可以没有)联结标记,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串联的联结标记可以在前后两段同时出现,也可以在前段或后段单独出现。串联句段的次序比较固定,一般不能改变,属于有序排列。句段次序改变时,联结标记随本段移动,是随段标记。 

  C.继联。继联句段,后段承接前段,对前段内容做进一步的表述,没有联结标记。继联句段前后次序固定,不能改变,是有序排列。某些继联后段可以删除,删除后段,前段仍然成句。继联后段以谓语段居多。隐含的后段主语或承前段主语,或承前段宾语,或承前段修饰语,或另有所指。 

  D.统联。统联句段,前后是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没有联结标记。又分为进向统联和回向统联两种。进向统联:前段统摄后段,后段是前段所指的具体内容,如“张大夫说,他要跟您谈一下。”回向统联:后段统摄前段,前段是后段所指的具体内容。 

  统联的统摄关系不限于两个句段之间。一部分统联句段是无序排列,如“他说,……”;不少统联句段是有序排列,如“大会认为,……”“应该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问题在于,……”等等。 

  小段(体词、副词、介词、叹词等)和正段之间有两种特殊的联结关系:附联和分联。如果带上独立的语音形式就可以自成一句的小段,在与正段联结时,形成附联关系;原本属于正段某一成分,因语音停顿而分离出来的小段,在与正段联结时,形成分联关系。 

  2.2SFG中小句的逻辑联结② 

  SFG语法理论中,句子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小句构成。小句之间的逻辑联结经由“依存度”(TAXIS:degree of interdependency)和“逻辑语义类型”两个子系统共同实现。依存度决定相联小句在语法结构上是并列联结(parataxis)还是主从联结(hypotaxis)的联结形式。在并列联结中,相联的两个部分具有同等地位,两部分相互独立。在主从联结中,相联的两个部分并不具有同等地位,主导部分独立,而从属部分不独立。并列联结和主从联结是用以表示逻辑语义关系的两种基本形式(Halliday,2004/2008:392)。逻辑语义类型表示相联小句之间多种逻辑语义关系的概括性分类,包括扩展(expansion)和投射(projection)两大类型。扩展型逻辑语义关系分详述(elaborating)、延伸(extending)、加强(enhancing)三类。在以投射型逻辑语义关系联结的两个小句中,投射部分基本上属于心理过程或言语过程小句,心理过程的现象和言语过程的言语内容是被投射部分,表示为另一小句;依过程性质,投射分为意念(idea)和言语(locution)两种。SFG小句复合系统如图1所示。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依存度”和“逻辑语义类型”两个子系统之间具有合取(conjunction)关系,也就是说,这两个系统都要进入,两个系统所提供的选择都要确定。这意味着,并列联结和主从联结分别可以表示五种不同类别的意义:详述、延伸、加强、意念投射、言语投射。 

2.3 句段和SFG小句在逻辑联结方法上的同异 

  句段和SFG小句的联结方法有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分析二者的同异,我们能够找到适合于描写汉语句段联结的途径。首先,我们来看两种联结方法相同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联结形式上,SFG小句以联结的两部分是否具有同等的独立地位作为判别标准,分出并列和主从两种形式;句段联结在很大程度上也采用了这一标准,分出并联和串联两种形式,但和小句相比,句段多出一个继联。 

  ()两种方法都把联结词语的性质和使用作为判别联结类型的一个标准。 

  ()两种方法都指出了并列联结(并联)和主从联结(串联)中相联两部分的对称与不对称性质。 

  ()两种方法都把在内容上具有引述意义的联结视为独立的一类,小句联结称其为投射,句段联结称其为统联,但统联的统摄部分也包括了一些关系过程句段。 

  句段联结和SFG小句联结在以下方面不同: 

  ()SFG小句联结系统中(见图1),形式和语义的选择是分开的,两方面的选择同时进行。详述、延伸、加强、投射等语义关系既可以表示为并列联结形式,也可以表示为主从联结形式。这是SFG小句联结的一个突出特点,有别于句段联结方法,也可以说,有别于以往汉语复句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联结方法。在句段联结方法中,联结形式和逻辑语义关系二者之间未完全分开,并联、串联、继联、统联之间是析取(意即“或”)关系,从中只能选择一个。继联的确定与形式、意义都有关,统联主要是依据意义。在汉语传统复句分类研究中,联结形式与逻辑语义不加以明确区分的现象十分常见,而这种选择方式的结果会把某些可能的形式-语义组合排除在外。 

  ()SFG小句复合系统中,逻辑语义类型有扩展和投射两个选项,分别包括详述、延伸、加强和言语投射、意念投射,体现出逻辑语义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句段联结方法强调并联与串联在形式上的区别,强调联结的两部分以及联结词在位置上的变化,对逻辑语义的类型则没有给出独立的定义。 

  ()在句段联结方法中,小段与正段之间的联结反映了汉语多“片段”的一大特点。附联小段多是呼语、感叹语。这类成分多具有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SFG小句逻辑联结中,不做专门处理。在这方面,两种联结方法没有冲突。范继淹(1985)对小段相互联结的情况没有深谈。作为正段成分时,小段与正段的联结形式是分联;作为成分的扩展成分时,短语之间可以是并列/主从联结形式,其联结意义同样可以用扩展和投射来解释,这是因为SFG的复合理论并不限于应用在小句层面(Halliday,20042005) 

  ()SFG,相联结的英语小句可以是定式小句(定式成分和动词依主语人称、数量以及过程时间的不同而有形式上的变化),也可以是非定式小句。汉语没有定式成分,动词没有形态变化,句段也没有定式和非定式的区别,这使得英语中的一些主从联结,特别是一些非定式小句,在汉语中可以用并列联结来表示。 

  ()SFG对嵌入小句同样可以根据扩展和投射的逻辑语义加以分析;句段联结对嵌入句段未予处理。 

以上是SFG小句和句段在联结方法上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的地方不仅体现了方法上的契合,更反映出语言在逻辑关系上的共性。基于两种方法的同异分析和相关研究,我们认为,SFG小句复合系统(见图1)对汉语句段复合同样适用。虽然句段不同于小句,但与小句之间具有相通性(杨国文,20132014)。尽管在范继淹先生的《句段结构》(1985)一文中,没有给出更详细的句段联结在语义关系上的分类,我们可以在吕叔湘先生的著作中找到直接的阐述。在《中国文法要略》(1953),吕叔湘先生用六章的篇幅讲述事情联结的关系,将其分为离合向背、异同高下、同时先后、释因纪效、假设推论、擒纵衬托六大类,共包括五十八个小类。邢福义(2001)将汉语复句分为因果、并列、转折三大类,对二十余种具有不同联结标记的复句进行了详细描述。在鉴别关系特征方面,这些成果对我们研究句段联结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我们也看到,在逻辑语义关系的概括性以及形式与意义的独立性方面,这些成果还有发展空间。SFG逻辑语义类型中的详述扩展在吕叔湘和邢福义的著述中都未被提出而单独归类,而语料分析表明,它在汉语句段联结中确是一个重要的语义关系类别。我们对吕叔湘(1953)所描述的五十八个关系小类以及范继淹(1985)所涉及的关系类别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可以用SFG小句联结方法中的逻辑语义类型来概括,即分为详述、延伸、加强三种扩展意义和言语、意念两种投射意义。吕叔湘(1953)所描述的五十八个关系类别基本上对应于SFG的延伸类和加强类,少数对应于详述类(比拟、条件隐于加词、连锁),而投射不包括在其中,类似联结后来作为“统联”关系添加到了句段联结中(见范继淹,1985) 

  逻辑语义关系经常通过联结词语体现,联结词语主要是连词、副词,有时也借助代词和语法助词。联结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经常省略,汉语更是如此。所以,以有无联结词作为语义类别的标准是不可靠的(吕叔湘,1979/1984:551)。句子形式之间意义上总是有联系的(朱德熙,1982:216)。对联结的两部分之间没有联结词的情况,SFG小句联结采取的办法是,在那些可以加入联结词的地方加入联结词,以决定语义关系。句段联结也可以采取这种办法。正如邢福义先生指出的,“给无标复句归类,同样需要‘从关系出发,用标志控制’。办法是:首先,明确语境;接着,配上标志”(邢福义,2001:20)。也就是说,逻辑语义关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下文(Li&Thompson,1981:648) 

  下面我们参照SFG理论,具体讨论句段的并列联结。句段的主从联结,包括小段与正段的联结,以及嵌入形式的句段联结,我们将另文讨论。 

   句段正段的并列扩展 

  3.1 并列联结的基本性质 

  并列联结最重要的特征在于相联结的两部分相互独立,地位同等。这种独立性可以表现在两个小句各自有独立的命题,可以有不同的语气(Halliday,2004/2008:373)。并列联结的两部分在句法单位结构中属于同一级阶,相互没有嵌套(Lehmann,1988;Whaley,1997;Halliday,2004)。并列结构中并列项的独立性主要指结构上独立,而不是意义上独立(Whaley,1997/2009:269)SFG所定义的并列联结比传统语法的coordination意义更加宽泛,不仅包括coordination的对应内容,还包括同位(apposition)和引述(quoting)(Matthiessen&Thompson,1988:283)。所以,coordination的所有特性都包含在SFG的并列结构中。不同于主从联结标记的“束缚”(binding)作用,并列联结标记主要是起单纯的“连接”(linking)作用(参见 Halliday,2004/2008:384-386)。并列联结中的联结标记一般不是强制性的,可以有,也可以没有(Lehmann,1988;Mithun,1988)。在并列结构中,第一个并列项作为起始部分,后面的并列项作为连续部分。在并列联结的连续部分,可以有回指性词语(Lehmann,1988),这种词语并不改变并列联结性质。在并列联结的两部分中,相同的语法成分经常省略,常见的是在连续部分省略主语成分,构成所谓紧缩形式(reduction)(吕叔湘,1999;Whaley,1997;Halliday,2004)。在书面语里,并列联结的两部分之间一般是逗号,分号,也可以是冒号。在口语里,并列联结的起始部分一般不采用终结语调,而通常采用平调或低升调(范继淹,1985;Mithun,1988;Halliday,2004) 

  并列联结可以具有逻辑上的对称性,表现为两部分的前后位置可以交换,交换后语义关系不变(Lehmann,1988;Halliday,2004)。需要指出的是,列联结不是必须具有对称性(参见Zhang,2010;Citko,2011)。语言现象大多表现为无标记和有标记的关系(沈家煊,1999;Halliday,2004)。如果我们把具有对称性的并列结构视为典型并列结构的话,诚如马清华(2005:2)所指出的“典型并列结构跟其他联合结构的区别应当是无标记和有标记的不对称关系”。并列联结还可以表现出逻辑上的传递性(Halliday,2004),意即“ab”“bc”蕴涵“ac” 

如前所述,扩展和投射所包括的各种逻辑语义类型都可以用并列联结来表示。在汉语句段的并列联结中,常见以下情形:如果并列联结的两个句段相互交换位置,除了个别加强类扩展(3.4)以外,联结标记一般并不随原句段而移动,基本上属于“定位标记”,且并列联结标记一般不单独出现在起始部分(范继淹,1985/1986:264);同时,联结词语经常出现“前向复制”(马清华,2005:370),形成前后双标。在句段复合体中,以某种逻辑语义关系联结的句段数目并不限于两个。 

  为了减少重复性陈述, 为了有简洁、统一的表达形式,我们规定如下标识(标识与SFG一致,只是为了便于阅读,我们在所涉及的主从联结中以A,B,C,D等代替α,β,γ,δ等希腊字母,参见 Halliday(2004/2008:377)),其中标识“∧”表示相联两部分的位置先后: 

  如上所示,逻辑语义关系标识符“=”“+”“×”附着于并列联结的连续句段和主从联结的从属句段之前;在投射关系中,附着于被投射句段前。下面我们分别讨论不同的逻辑语义扩展关系表示为句段并列形式的情形。 

  3.2 句段并列详述扩展 

  并列详述扩展(标识符=)指扩展部分对被扩展部分的意义给予详细说明,分为三小类:同义注释、列举例证、补充说明(Halliday,2004) 

  3.2.1 同义注释类并列详述扩展 

  并列详述扩展中的同义注释指连续句段对起始句段所表示的信息用不同的言词进行复述,或是从另外的角度对起始句段所表示的信息做进一步说明,也可以是强调性的重复。例(1)-(4)是同义注释的实例(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实例均引自曹禺《雷雨》);例句中,连续句段的前面标有相应的扩展关系标识符。 

  以并列同义注释联结的正段之间没有联结标记的情形很普遍(特别是在口语里),如以上各例所示。下面分析其中一例。例(1)是以同义注释类详述扩展关系构成的并列句段复合体。起始句段“他已经幻想过许多许多不可能的事实”是个认知类心理过程句段,在经验意义上,由感觉者“他”、过程“幻想”和表示现象的范围(参见杨国文,20012013;Halliday,2004)“许多许多不可能的事实”构成;在语法意义上,三者分别是主语、述语、直接补语(参见杨国文,2013)。连续句段“他是在美的梦里活着的”是个以中动句形式表示的物质过程句段,在经验意义上,由动作者“他”、过程“活”、表示处所的环境成分“在美的梦里”构成;在语法意义上,三者分别是主语、述语、附加语。连续句段中主语以外的部分被框在“是……的”格式中,这一格式的作用是“表示对主语的描写和说明,有加重的语气”(吕叔湘,1999:498)。本例的连续句段是通过变换言词对起始句段的意义进行复述。两个句段各自有其独立命题,可以互换位置,改变顺序对整个句子的基本意义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按照已经规定的逻辑语义联结的标识,我们把例(1)句段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表示为:1=2 

  正段之间的同义注释类详 述扩展关系有时用联结标记表示,联结词语有“()就是()”“换言之”等。 

3.2.2 列举例证类并列详述扩展 

  列举例证类并列详述扩展是指连续部分对起始部分的意义提供实例和佐证进行具体说明(Halliday,2004/2008:398)。例(5)-(8)是这类扩展的实例。 

  和同义注释类的情形相似,列举例证类并列详述扩展在口语中也经常没有联结标记。尽管没有联结标记,连续句段提供实例和佐证对起始句段的意义进行具体说明的功能亦十分明显。下面我们分析一例。例(5)的起始句段“您不是一个平常的母亲”是个归属性内涵类关系过程句段,过程有两个参与者成分,载体“您”和属性“一个平常的母亲”,分别作为主语和直接补语。起始句段后面的三个句段“您最大胆,最有想象力,最同情我的思想的”相互间是延伸类并列联结(标以“+”)(详见3.3),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对起始句段的意义提供例证。句段“您最大胆”“最有想象力”都是关系过程,前者是内涵类关系过程,后者是所有类关系过程。最后一个句段“最同情我的思想的”是个情感类心理过程。这个句段复合体后两个句段的主语都承前省略。从逻辑语义联结的角度看,相对于起始句段1“您不是一个平常的母亲”,后面三个句段整个作为连续句段2。我们用圆扩号标注这种包含一个以上句段,且整体作为逻辑联结一个部分的句段结构。按照已经规定的逻辑语义关系标识,我们把例(5)句段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表示为:1=2(1+2+3)。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括号内外都使用12等数字,但数字各自所表示的句段并不一样。我们可以用更直接的图表形式表示这样的比较复杂的逻辑语义关系,见表1 

  常用于列举例证类并列详述扩展的联结词语有“例/譬如”“特别是”“尤其”“就”等。 

  3.2.3 补充说明类并列详述扩展 

  补充说明类并列详述扩展指连续部分对起始部分的意义做进一步的解释,或给予解释性评论(Halliday,2004/2008:398)。例(9)-(13)是这类扩展的实例。 

  补充说明类并列详述扩展也经常没有联结标记,特别是在口语中。下面分析一例。例(9)是问答式对话。问句是“老爷的普洱茶先泡好了没有?”,答句由两个句段构成,以补充说明类并列详述扩展关系联结。起始句段“那用不着我”可以分析为归属性质的所有类关系过程句段,载体成分“那”代指问句中的“泡茶”,“用不着”是个涉及过程可能性的固定格式,以否定形式出现,意为“不用”/“不需要”,句段末尾的“我”是属性成分。连续句段“他们小当差早伺候到了”是个物质过程句段,作用在于对起始句段的意义做进一步解释。例(9)答句的逻辑语义关系比较简单,表示为:1=2 

  在吕叔湘(1953)所描述的五十八种事情联结的关系类别中,出现在比拟类别的“悄皮话”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句,如例(12)“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和例(13)“火烧眉毛,且顾眼前”(吕叔湘,1953:56),吕叔湘先生称其中的比喻为“插语”,这种联结关系在SFG中也对应于说明类详述,但两段的前后顺序一般不能改变。补充说明类并列详述扩展有时也使用联结标记,常用的联结词语有“事实上/实际上”“确实”“至少”等。 

3.3 句段并列延伸扩展 

  SFG中的并列延伸扩展(标识符+)对应于传统意义的coordination(Halliday,2004/2008:405)。延伸类扩展是在起始部分的现有意义的基础上,添加某种新的信息,主要有三类:附加、替代、选择(Halliday,2004/2008:405)。吕叔湘、丁声树等(1979:135-137)将汉语的并列句分为连贯、联合、交替、对比四类,除了连贯类的部分内容属于SFG的加强扩展外,其余三类在意义上与SFG所描述的延伸扩展相通。下面我们分别对并列形式的三种延伸小类进行讨论。 

  3.3.1 附加类并列延伸扩展 

  附加类并列延伸扩展指连续部分对起始部分的意义进行补充,但不蕴涵因果、时间关系(Halliday,2004/2008:406)。所添加信息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还可以带有递进意义。附加类并列延伸扩展可以没有联结标记,但有联结标记的情形还是比较多的。常见的联结标记有“也”“既()……()”“不……()不”“(不仅/)……而且”“并且”“又”“又……又”“更”“而”“还”等。正如范继淹(1985)指出的,这些标记是定位标记,如果相联结句段有顺序变化,联结标记不随句段移动。例(14)-(19)是这类扩展的实例。 

  我们下面分析一例。例(14)是由三个句段构成的句段复合体,三个句段组成两个部分。前两个句段“现在我那边的事已经定了,四凤在这儿又没有事”之间是附加类并列延伸扩展关系,这两个句段作为一个整体和第三个句段“我为什么不带她走”之间是带有因果性质的加强扩展关系(3.4),同样是并列联结。前两个句段一个是起始句段,一个是连续句段。起始句段“现在我那边的事已经定了”是个归属性内涵类关系过程句段,属性“定”和过程功能合并,意思相当于“稳妥”;这种句式在英语中要有动词 be,而汉语中不必有。连续句段“四凤在这儿又没有事”是个以否定形式表示的归属性所有类关系过程句段,其中的副词“又”标示出该句段与起始句段间的附加延伸扩展关系。例(14)句段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可以用联结标识表示为:1(1+2)∧×2。图表分析见表2 

  3.3.2 替代类并列延伸扩展 

  在替代类延伸扩展中,连续部分对起始部分的意义做整体的或部分的改变,代之以新的信息,所以也可以称为变化类延伸扩展(Halliday,2004/2008:407)。在替代类并列延伸扩展中,常见的联结标记有“是……不是”“但()”“可是”“只/()”“却”“然而”“而”“不过”“则”“偏”等。也存在没有联结标记的情形。例(20)-(25)是这类扩展的实例。 

  下面分析一例。例(22)是两个问答句。针对问句“()没有打人吗”,答句使用了省略形式“没有”,意即“()没有打人”,接下来的连续部分“就是大笑一场,把玻璃又打破了”是替代类并列延伸扩展,“就是”为联结标记(意同“只是”),引出替代信息。连续部分的两个句段之间是附加类并列延伸扩展。“大笑一场”是个行为过程句段,“把玻璃又打破了”是个物质过程句段。例(22)句段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可以用联结标识表示为:1+2+3,因为连续部分内部和外部联结关系相同,都是延伸扩展,所以不需使用括号,结构相对简单。

3.3.3 选择类并列延伸扩展 

  在选择类延伸扩展中,连续句段和起始句段各自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是一种可以选择的关系。这种扩展可以用并列形式表示,常见的联结标记有“()……或”“或者”“()……还是”“也”“要不然/不然的话”等,也有不少没有联结标记的情形。例(26)-(29)是这种联结的实例。 

  我们分析一下例(28)。例(28)有四个句段,后三个句段“我就打了她,烧了她,杀了她”作为一个整体和第一个句段“我要是你”之间是条件类主从联结(表示结果的句段是主导句段 A)(另文详论)。后三个句段内部是选择类延伸扩展的并列联结,在这个并列的联结组合中,没有联结标记,并列项之间蕴含着“或者”意。连续部分的三个句段是分别基于动词“打”“烧”“杀”的物质过程,后两个句段的主语承前省略。例(28)句段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可以用联结标识表示为:×B A(1+2+3),图表分析见表3 

  3.4 句段并列加强扩展 

  在以上讨论的详述和延伸类扩展中,起始部分和连续部分在意义上与时间、因果等因素无关;而在加强类扩展中(标识符×),扩展部分通过对时间、处所、方式、原因、条件等的说明对被扩展部分的意义进行完善(Halliday,2004/2008:410)。句段的加强类扩展同样有并列联结形式。下面从几个方面讨论。 

  3.4.1 时间类并列加强扩展 

  在时间类并列加强扩展中,起始句段和连续句段所表示的过程常表现为一个时间序列,体现过程之间的时间关系。在汉语中,如果相联结的两部分所表示的不同过程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二者应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戴浩一,1994),一般不能变换位置,因而不具有对称性(表示时间相隔较远的事件时,前后顺序要求不太严格)。表示事件前后紧接的并列联结以及一些表示条件的并列联结具有不对称性质,包括“the more… the more(越……越)这样的形式,这一点已有许多学者分析过,称之为“不对称并列”或“伪并列”(Goldsmith 1985;Culicover&Jackendoff,1997;引自 Zhang,2010:127)。这种语序固定的并列联结应该说是受到“语义制约”(刘丹青,2011:414)。这种带有时间序列性质的句段复合体相当于英语小句复合体中的clause chaining,没有数量限制,属于并列联结(参见Haiman,1988;Lehmann,1988)。在时间类句段并列加强扩展中,可能的联结标记有“同时”“这()时”“当时”“然后”“后来”“于是”“()/面……()/面”“着……着”“即”“接着”等。例(30)-(33)是时间类并列加强扩展的实例。 

  在例(30),前两个句段“走到圆桌前面,把洋灯的火捻小了”所表示的过程有时间前后之分,是并列联结的加强扩展,这两个句段顺序不能改变;第三个句段“这时听见外面的蛙声和狗叫声”和前面两个句段所表示的过程发生时间相同,以联结标记“这时”标出,也是并列联结。第一、二两个句段“走到圆桌前面,把洋灯的火捻小了”是两个物质过程句段,动作者(四凤)均承前省略。第三个句段“这时听见外面的蛙声和狗叫声”是个感知类心理过程句段。例(30)句段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可以用联结标识表示为:1∧×2∧×3 

 3.4.2 空间(处所)类并列加强扩展 

  在处所类并列加强扩展中,起始句段和连续句段通常涉及一个相同的处所成分,该成分在前后句段中经常以重复的形式出现,联结词语有“这儿”“那儿”等,如例(34)(35)所示。 

  (34)有两个句段,属于并列形式的处所加强扩展。起始句段“()冲至书房”是个中动句式的物质过程句段,过程“至”带有处所类范围成分“书房”,作为直接补语。连续句段“萍在屋里踱来踱去”也是个中动句式的物质过程句段,过程“踱来踱去”前面的“在屋里”,意即“在书房”,是处所类环境成分,附加语。两个过程发生在同一时间段,两个句段地位同等,具有对称性;句段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用联结标识表示为:1∧×2 

  3.4.3 方式比较类并列加强扩展 

  方式比较类加强扩展包括方式和类比两种意义(Halliday,2004/2008:414)。在这类扩展的句段并列联结中,常见的联结标记有“这/那样”“同样”等。例(36)(37)是这类扩展的实例。 

  在例(36),鲁贵的言语是用并列结构表示的,其中,起始部分是个以“被”字式(口语中“被”常代以“叫”)表示的物质过程句段,受事性目标成分“我的家”是受影响类非常规主语(杨国文,2013)。结构式“就是……的”对命题进行强调,加重语气。加强扩展的连续部分“现在是还账的时候么”是个识别性环境类关系过程句段(环境过程的意义经由动词“是”表示),以疑问形式出现。起始句段中的“这样”(联结标记)相对于连续句段所表示的过程意义有指代作用。在此,联结标记单独出现在了起始句段,这主要是承接上文(鲁侍萍的言语)的缘故,而上文的意思在连续句段中被重复。例(36)(鲁贵言语)句段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用联结标识表示为:1∧×2 

  3.4.4 因果条件类并列加强扩展 

  这类加强扩展包括原因、假设、让步等广义的因果条件关系。同样,并列联结的两部分相互独立,地位等同(Halliday,2004/2008:414)。这种句段并列联结经常没有联 标记。可能出现的联结标记有“也()”“反正”“就”“然而”“那么”“所以”“否则”“不然”“而”“但”“才”“便”“因而”“于是”“不……不”等,同样,这些联结标记如果出现的话,通常出现在连续句段。例(38)-(42)是这类联结的实例。 

  下面分析一例。例(40)的两个句段是带有因果意义的加强扩展并列联结,联结的两部分地位平等,结构独立。起始部分“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是个归属性内涵类关系过程句段;连续部分“这些傻话请你也不必说了”是个以祈使句式表示的言语过程句段。连续句段带有联结标记“也”。例(40)句段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用联结标识表示为:1∧×2。在汉语因果类并列加强扩展中,经常没有联结标记,如果有也经常可以省略;而英语同类联结中常有必要的联结词语,so,and so,for,and then(Halliday,2004/2008:414-415) 

  和英语一样,汉语中具有假设意义的条件关系也可以表示为并列联结。如果连续部分的意义相对起始部分意义来说是负面的,联结的两部分之间常有“否则”“不然”等联结标记,在这种情况下,相联结的两部分不具对称性,不能换位,但仍属于并列联结。此外,具有让步意义的条件关系也可以表示为并列联结,如例(43)所示。 

  这种具有让步意义的条件类加强扩展容易和具有替代意义的延伸扩展混淆,但是二者所表示的逻辑关系不同。在替代延伸扩展中,相联结的两部分在意义上对立,而在让步加强扩展中,连续句段相当于Haiman(1988)所描述的inconsequential clause,两个联结部分的意义实际上没有直接关系,谈不上对立。 

   句段正段的并列投射 

  投射出现于言语和心理过程,分为言语投射(标识符“)和意念投射(标识符‘)。对言语过程来说,被投射部分表示言语内容,而对意念投射来说,被投射部分表示思维和感知所关联的现象。投射经由过程本身实现。投射有直接引述和报道(间接引述)两种模式。当被投射部分以直接引述形式出现时,投射部分和被投射部分在结构上相互独立,具有并列联结性质;当被投射部分以结构上不独立的报道形式出现时,投射部分和被投射部分相互依存,因而具有主从联结性质(参见 Halliday,2004/2008:443-466)。言语内容和思维、感知的现象都可以通过直接引述形式表示,构成言语和意念两种并列联结。在这方面,汉语句段和英语小句没有明显的差别。SFG的投射和范继淹(1985)所描述的句段统联功能相通。 

  关于对称性,下面一点需要说明。以并列形式联结的投射不具有对称性,这主要是考虑到保持投射与被投射的逻辑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以并列联结的两个部分在字面上(或言语中)不能变换位置,譬如,“他说,‘我走了’”,可以成为“‘我走了’,他说”,但变换后的逻辑关系已不能表达为1∧“2。这与其他种类的并列扩展不同,如在延伸扩展并列联结中,不管并列项的前后顺序怎样变化,关系表达式都是1+2(参见 Halliday,2004/2008:379-380) 

  除了直接引述并列联结以外,结构独立的间接引述也属于并列联结,SFG,这种结构独立的间接引述称为“自由间接引述”(free indirect speech)(Halliday,2004/2008:465-466)。下面分别讨论直接引述并列联结和自由间接引述并列联结。 

  4.1 直接引述类并列联结 

  4.1.1 言语类直接引述 

  在言语类直接引述并列联结中,被投射部分所表示的过程没有人称和时间上的变化,整体采用引录形式,独立于投射部分。和英语类似,在汉语口语中,投射句段一般不重读。例(44)-(46)是这类联结的实例。 

  在直接引述并列联结中,逻辑关系通过投射部分的过程意义表示出来,相联结的两部分之间没有其他联结标记。在直接引述投射关系中,被投射部分的句法形式(如长短、语气等)不受限制,可以是陈述,也可以是疑问、祈使、感叹等,如以上诸例所示。下面分析一例。例(44)的第一个句段“在四凤将和周萍同走的时候”是个表示时间的介词短语类小段,从功能上看,这个小段是后面言语过程“他只说”的环境成分。言语动词“说”投射出以直接引述形式表示的带有删略的言语内容,投射与被投射部分是并列联结。虽然表示言语内容的句段之间也有不同种类的逻辑语义扩展关系,但被投射部分可以视为一个整体,所以例(44)句段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可以用联结标识表示为:1∧“2 

  4.1.2 意念类直接引述 

  在意念类直接引述并列联结中,投射部分是心理过程,被投射部分是心理活动所涉及的现象,好似是说出来的言语;在联结中,投射与被投射部分在结构上独立,如例(47)(48)所示。

  意念类直接引述和言语类直接引述十分相似,区别仅在于一个是引录说出的言语,一个是引录未说出的言语。下面分析一例。例(47)的句段“那声音始终没有出现”是一个中动句式的物质过程,这个句段和后面的投射与被投射句段之间以并列形式联结,具有让步类加强扩展关系。在连续部分,投射动词“判断”表示心理过程。被投射句段“来了”也是个物质过程,以直接引述形式表示。例(47)句段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用联结标识表示为:1×2(1∧‘2)。逻辑语义关系的图表分析见表4 

  4.2 自由间接引述类并列联结 

  在具有投射关系的两部分中,被投射部分可以是直接引述形式,也可以是间接引述形式。间接引述除了用带有主从联结性质的非独立结构表达以外,还可以用独立结构表达,和投射部分构成并列联结,这种引述就是自由间接引述。在书面语中,自由间接引述的被投射部分和投射部分之间通常有逗号、冒号等标点分隔,在口语中则存在停顿。自由间接引述也有言语和意念两种。例(49)(50)是言语自由间接引述的实例。 

  区别于言语自由间接引述,意念自由间接引述的投射部分是心理过程,被投射部分在结构上同样独立于投射部分,如例(51)所示。 

  (51)的句段复合体包括投射与被投射(自由间接引述)两大部分,其中被投射的意念部分有两个句段,二者是条件类加强扩展关系,以并列形式联结,整个句段复合体的逻辑语义关系用联结标识表示为:1∧‘2(1∧×2) 

   词和短语的并列联结 

  以上我们系统地讨论了具有不同逻辑语义关系的句段正段之间的并列联结,下面我们讨论句段中词和短语的并列联结。运用SFG逻辑联结理论来分析句段联结的一大优点在于,SFG的逻辑语义关系并不限于应用在小句层面,在词和短语层面也可以用同样的逻辑语义关系来分析(Halliday,20042005)。由于我们在上文已经讨论了不同逻辑语义关系的定义以及并列联结的特点,对词和短语联结的描述可以大大简化。按照SFG理论(Halli-day,2004/2008:486-488),在词组和短语的联结中,扩展部分仅涉及被扩展部分的一个功能成分,该成分可以是动词性、名词性、副词性、介词性任一种类,相联结的两个部分通常具有同样的性质(也有名词性成分与介词性成分的组合),所有并列项共同充当过程语义框架中的一个功能角色。 

  词和短语之间的联结同样有详述、延伸、加强三种扩展关系,投射关系则仅限于名词性成分;这些不同的关系同样可以表示为并列联结和主从联结。词和短语的逻辑语义扩展关系和联结类型也可以用正段联结的标识符表示。同样,在词和短语的并列联结中,相联结的两部分结构独立,地位等同,可以表现出对称性。汉语词和短语复合时,扩展部分表现为小段形式的比较多。小段与正段之间的联结是分联(另文讨论),与短语之间则可以是并列或主从联结。对汉语词和短语的并列结构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过研究(如朱德熙,1982;袁毓林,1999;储泽祥等,2002;马清华,2005;刘丹青,2011)。名词性并列最为常见,且确如刘丹青(2011:413)所指出的,“汉语名词作为论元的并列比动词作为谓语核心的并列自由”。在词和短语直接组合的并列结构中,有不少并列项不宜改变顺序的情形,这涉及多种因素,主要原因之一是习惯。同时,这也是因为很多词语已有其“凝固性”(储泽祥等,2002)。此外,和正段并列的情形一样,与时间前后有关的并列项也不宜改变顺序。关于动词短语的并列,有一点应该说明:由于汉语的构词方式与英语不同,汉语的同源词和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离合词制造出大量过程性范围,它们和动词关系密切,一般不分开,共同表示过程意义(参见李临定,1990;孟琮等,1999;杨国文,2001),这类语法形式在相互联结时可以视为动词短语联结。下面我们从详述、延伸、加强三个方面对汉语句段中词和短语的并列联结作一简略分析。 

 5.1 词和短语的详述类并列联结 

  词和短语的详述类并列联结大致相当于传统的同位并列(但不限于名词),刘丹青(2011)称同位并列为边缘并列。与正段之间的详述扩展一样,词和短语之间的详述扩展也包括同义注释、列举例证、补充说明三个子类。例(52)-(55)是这类扩展的几个实例,例中扩展与被扩展部分用下划线标示。 

  (52)有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这次,她自己要对你妈说”主要表示一个言语过程,后一部分“叫她带着你卷铺盖,滚蛋”是前面言语过程言语内容的自由间接引述,由具有命令意义的动词“叫”引出。这个自由间接引述中的“卷铺盖”和“滚蛋”是动词短语之间的同义注释类详述扩展关系,并列联结。“卷铺盖”是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离合词,指辞退或被解雇;具有同义注释作用的“滚蛋”在此仅涉及“卷铺盖”这一过程成分,与其他成分没有关系。 

  5.2 词和短语的延伸类并列联结 

  词和短语的延伸类并列联结同样可以表示附加、替代、选择三种逻辑语义关系,是常见的扩展类型。例(56)-(60)是这类联结的实例。 

  词和短语的并列延伸扩展以附加类最为常见,其形式看似罗列的清单,如例(56)(58)。例(59)(60)是选择类延伸扩展,联结的两部分“可划(右派)”/“可不划(右派)”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之间的逻辑关系都是析取()义。在这些并列联结的语法形式中,联结的起始部分和连续部分共同充当过程的一个功能成分。在此,词和短语并列延伸扩展的对称性比较明显。 

  5.3 词和短语的加强类并列联结 

  词和短语的加强类并列联结表示联结项之间在时间、处所、因果、方式、条件等方面的关系,扩展与被扩展部分结构独立。并列项之间可以用逗号、顿号等标点隔开,也可以不用标点隔开。词和短语的加强类并列联结相对较少。例(61)-(65)是这类联结的实例。 

  以上例(61)-(63)中的“忽而软,忽而硬”“落,即开”“边唱边舞”是动词或形容词的时间类加强扩展,表示的或是同一时间,或是不同时间。例(64)中的“很大方,很爽快却很有分寸”是形容词短语之间的附加类延伸和让步类加强扩展。例(65)中的“自建自分”是动词短语的方式类加强扩展。从上例可见,除了表示时间前后(如“幕落,即开”),词和短语的加强类并列联结一般也具有较明显的对称性,两部分大多可以交换位置。 

  词和短语的投射类并列联结比较少,通常只是名词性成分,其语义关系和详述类扩展近似(Halliday,2004/2008:488-489),如例(66)所示。 

 

结语 

  句段联结是吕叔湘先生句段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SFG相关理论,将英语小句联结的分析方法和范继淹(1985)所描述的句段联结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指出其同异;在此基础上,对句段联结的分析方法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拓展,旨在使其更加系统化。尽管所用术语不同,在逻辑联结方面,范继淹先生所描述的句段联结和SFG小句联结有很多相似之处。语料分析和研究表明,SFG小句复合系统也适用于汉语句段复合。 

  和英语小句联结的情形一样,汉语句段的联结也涉及形式和逻辑语义关系两个方面。决定联结形式的“依存度”和决定联结意义的“逻辑语义类型”在复合系统中是两个相互之间具有合取关系的选项,是两个独立的子系统,各自具有自己的分类特征。联结形式有并列和主从两类;逻辑语义关系包括扩展和投射,其中扩展有详述、延伸、加强三类,投射有言语和意念两类。并列和主从两种联结形式各自对所表示的逻辑语义关系的类型并没有特殊限制,每种联结形式都可以用来表示三类扩展和两类投射。在汉语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对联结形式的独立性和逻辑语义关系的概括性没有给予应有的强调,在分类时多见形式、语义混杂的现象。 

  为了概括汉语句段联结的语义关系类型,我们对吕叔湘(1953)所描述的五十八个用于事情联结的关系类别进行了分析,归纳了这些关系小类与SFG小句复合系统中逻辑语义关系的相对应类型。分析表明,吕叔湘(1953)所描述的关系类别基本上对应于SFG的延伸类和加强类,少数对应于详述类,不涉及投射关系。类似于投射的联结意义后来被包括在范继淹(1985)对句段结构的描述中。 

  本文着重讨论了句段的并列联结。并列联结的基本特征是两部分结构独立,地位等同。并列联结多具有对称性(投射和个别加强类扩展关系除外),也可以表现出传递性。正段的并列联结可以有联结标记,也可以没有联结标记;原则上,联结标记不单独出现在起始部分。汉语句段正段之间的并列联结和SFG中英语小句的并列联结十分相像,但还是存在一些形式上的差别,譬如,两个以并列形式联结的英语小句,有时不用标点隔开,直接用联结词将两部分连在一起,这在汉语中比较少见。再如,以并列形式联结的英语小句之间带有联结标记的情形比汉语多,特别是在加强类并列联结中(参见潘文国,1997);正如胡壮麟、朱永生等(2008:108)所指出的“汉语中的意合现象比英语多,英语的形合现象比汉语多”。按照王力先生的分析,现代汉语文章中所使用的联结成分也是语法欧化的结果(王力,1985:359-364)。在选择联结形式方面,不同的语言有时也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张伯江,2013) 

  用以分析正段联结的方法也适用于分析词和短语之间的联结。SFG的这一原则一方面反映了整个复合系统在操作上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自然语言本身语义表达模式的趋同性。给定相互联结的句段,如果扩展部分仅涉及被扩展部分中的一个语法成分,属于词或短语之间的扩展,如果所涉及的成分多于一个(包括省略成分),则属于正段之间的联结。有时,个别语法形式不易辨别属于词和短语层面还是正段层面;因为语义解释模式相同,在哪个层面进行操作都不会对整个复合体的语义理解有太大影响,但根据具体情况,在处理上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和主从联结形式相比,并列联结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语义关系也比较清晰。句段的主从联结会涉及更多的结构上的复杂现象,在很多方面会与英语小句的联结不同,对此,我们将另文讨论。 

      : 

  ①本小节对句段逻辑联结所作的介绍,引自范继淹先生“汉语句段结构”一文(1985/1986:263-270) 

  ②本小节内容参见Halliday(2004/2008:363-485) 

  (本文参考文献请参阅《世界汉语教学》第292015年第3) 

2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