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要真正触及思想和灵魂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6-02-24 13:05

  党性是衡量党员立场和觉悟的根本准绳,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新形势下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主业,讲好党性教育这个主课,就要全面把握好党性教育“知、情、信、行”的价值逻辑和实践要求,做到知之深、情之切、信之笃、行之实,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明史知理:党性教育要实现解疑释惑,凝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的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最鲜明的本质特征。”很显然,这种先进性的本质特征也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党性。党性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外在灌输和内在消化吸收的过程,如何让党的理论在人们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内化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关键是做到紧扣实际,研机析理,廓清迷雾,指引实践。

  当前,要使党的先进性在实践中有效彰显,党性教育就要突出问题导向,发挥析事明理、解疑释惑的作用,注重解决领导干部思想上的疙瘩,引领和帮助党员干部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首先,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研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辨清大局、大势和大事,用经典和真理的力量,引导党员干部把远大理想和现实追求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其次,要不断加强对党史和国史的学习,避免党员干部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通过“读、唱、看、展、论”等多样化的党史教育,传承红色经典,让党员干部铭记党的苦难辉煌历程,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怀和魅力风范,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最后,要直面党员干部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注重回答党员干部普遍关注的问题,防止空对空、两张皮。只有全面客观地看待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和矛盾,对取得的辉煌成就讲透讲深,对当前的深层次问题讲清讲实,用精准的数据事例增强说服力,用清晰的学理分析解疑释惑,才能真正解开党员干部的“心结”,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

  以情动人:党性教育要达到情景交融,触及灵魂

  党性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不仅需要深入透彻的理论阐释,还需要创新教学形式,精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春风化雨,循循善诱,通过与学员心灵之间的互动,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在触景生情过程中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党性教育能否遵循“认知—感悟—认同—践行”的规律,做到情景交融、触及灵魂,直接决定着党性教育是否“有用”和“有效”。

  当前,党性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必须在情理交融之中“活”起来。一方面,通过综合运用氛围营造、问题导入、故事音像、案例警示等多种形式,精心设计体验式教学、访谈对话式教学以及现场问答互动等环节,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有机融合,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将感性的体验升华成为理性的认识,达到反躬自省、升华境界的效果。另一方面,结合党员干部在党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历史到现实、个人到群体、正面到反面”等多维视角有效挖掘各具特色教育资源,以情景再现、互动模拟等方式打造党性教育“实境课堂”,使党性教育形象化、具象化,在情景交融中深化党员干部的情感认同、理性思考和行动自觉。很显然,要实现上述两个方面的突破,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说教式、单向灌输式的党性教育模式,推动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创新、理论讲授与实境体验的有效融合,把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留下的大量红色历史遗迹开发成为党性教育基地,把丰富的实物史料转化为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让党员干部在“看、听、思、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体验度、鲜活性,在“身临其境”中真正触及思想、震撼心灵。

  坚定信念:党性教育要秉持真学真信,入脑入心

  党性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其要旨在于影响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态度,提升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把党的科学理论内化成为政治信念和价值自觉,实现党组织发展愿景与党员干部个人行为逻辑的内在统一。显然,这种内化越彻底,党性教育“真学真信”的问题就解决得越彻底;这种内化越迅速,党性教育“入脑入心”的成效就会越明显,从而时时激发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

  党员干部在接受党性教育的过程中,自身就是一个学习、思考和实践的主体,并非单纯机械式接受灌输。开展党性教育如果脱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而沿用传统的抽象化、教条式的路径,空谈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很难使党员干部真学真信,入脑入心,甚至会引发反感,造成“知与信”不统一,“言与行”相背离的“两重人格”。因此,党性教育既要充分发挥干部培训机构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还要研究摸清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和诉求,把党性教育课堂打造成为一个开放式探究式的课堂,尽可能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党性教育要紧密联系历史与现实,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提炼党的优良传统的现实价值,用有益的历史启示、具象化的典型样本等红色历史文化激活党员干部内心深处的“红色基因”,从而由内心感动过渡到坚定信仰。党性教育还应与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和能力素质提升等紧密结合起来,激发“真学真信”的内在动力。因此,党性教育要紧扣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风廉政、纪律规矩等核心内容,运用案例式、研讨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用党性理论改造党员干部主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从而由“感动一阵子”上升到“铭记一辈子”。

  知行合一:党性教育要做到实处着力,落小落细

  党性教育是一个由知而情、由情而信、由信而行的思想教育过程,是“知、情、信、行”的有机统一。“知”是前提,“情”是方式,“信”是重点,“行”是目的。这种党性教育规律和内在价值逻辑,要求党性教育既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问题,又解决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问题,通过以“知”促“情”,以“情”促“信”,以“信”促“行”,最终做到知行合一。因此,在党性教育的全过程,应该科学把握“学理与情感”“灌输与领悟”“讲授与体验”“启示与警示”等内在逻辑关联,将党性教育同理论教育、价值教育、能力教育有机结合,落小落细,从实处着力,不断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落小落细、从严从实开展党性教育,要切实解决以下实际问题。一是贯彻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设置科学合理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党性教育教学内容设计,充分保证党性教育单元的教学时间安排。二是加强党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把党性教育寓于严格的教学和管理全过程。三是要全面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力量,从制度机制、平台载体、人才队伍、管理监督等方面着手,强化党性教育的外力约束作用,形成开展党性教育的合力。四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传媒技术,拓展党性教育的多种途径,积极营造党性教育的大环境。五是要创新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党性教育培训与考核相结合的评估体系和机制,加强监督考评和绩效评估。六是要推进分类分级分层培训,针对党员干部中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分对象、分领域和分阶段,建立完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党性教育体系。七是要结合地方实际整合挖掘党性教育资源,加快红色场馆、党性教育基地和“实境课堂”开发建设,着力打造“红色党性熔炉”,切实提高党性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孟庆松,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基地)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