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走向——读《大国雄心》
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学与国际问题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同时还是清华大学访问学者,不仅拥有深厚的学识,对中国的了解也颇为深入。他有关中国的重要著作《大国雄心》,一经出版即引起多方关注。
全球化正在改变世界秩序。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都在日益增强。作者认为,在未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中国有能力成为先行者和领导人。那么,中国为什么具有这种能力?中国怎样成为领导者?中国未来的走向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中国会不会用自己的意愿影响国际体系?中国会不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这些都是本书重点探讨的问题。
在作者看来,首先,要破除“西方中心论”的思想。“中国威胁论”不足取,西方不可能排斥中国,或者孤立中国,因为中国与世界的利益休戚相关。这一点,在经济领域尤其突出。该书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呈现了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成就。中国经济发展,世界经济也会跟进;当中国经济放缓,世界经济也会萎靡。2008年金融危机动摇了世界对美国和西方经济能力的认同,作者说:“这是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开始。”作者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大胆假设:由中国构建的、全新的全球金融体系,人民币将取代美元成为主要的外汇储备货币,前提是放松资本管制和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其实不仅是资本市场,中国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都显示了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以及中国政府的调控能力。
2008年的确是一个契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模式的潜力。不过,我们不应盲目乐观。中国之所以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策略,但它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如匈牙利经济学家雅诺什·科尔奈所指出的,中国应当破除“对增长率的迷信”。经济放缓没有关系,稳中有升才是最好。中国的改革必定是一个缓慢、渐进的方式。在该书结语“界定中国的八大特性”中,作者强调了中国政府运作的独特方式,“中国模式”能否长期持续下去,很重要的一点,还要看中国政府能否更好地用市场规则办事。
作者从国际关系视角分析中国地位的研究方法很有成效,尤其重视东亚秩序中几个主要国家的关系。书中有一章专讲日本,其实是提醒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中需要向日本学习借鉴。作者还分析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愈加紧密,还是错综复杂?该书不仅讲现状、讲未来,还不断从历史上挖掘根源。比如朝贡制度给中国地缘关系带来的影响,比这更重要的,是儒家价值观在亚洲秩序中所奠定的文化认同感。这是中国的历史包袱,也是宝贵资源。从长期来看,传统文化并不妨碍引进西方技术和思想,而儒家文化让中国一向更关注家务事以及地缘关系,因此,中国在今后会更多地以建设性的方式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
根据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理论,任何大国都有修改国际现状、扩张自己权力的意图。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成为“龙头老大”。在笔者看来,未来的世界更可能是一种各方相互依存,保持微妙平衡的多极化格局。
该书副标题名为“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对中国充满信心,笔触激昂热情。作者将中国摆在国际关系的中心地位,这固然提升了中国的重要性,但我们还是要用事实和行动力,冷静地走好自己的道路。
编辑: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