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从近代中原城市发展看中原城镇化

    发表时间:2016-08-03 00:00 内容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编者按

      借鉴近代中原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来探讨如何将省会郑州建设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大城市,为中原城镇化发展探索新的路径。

      从近代郑州的城市变迁看近代中原城市的发展特点

      中原地区素以中国古代都城和历史文化名城众多而著称。在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其四——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古代的中原城市史无疑是辉煌的,而近代的中原城市史因其贴近现实更值得关注。近代中原城市既是古代中原城市的延续和发展,又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从城市功能上来看,近代中原城市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以开封、洛阳为代表的传统政治中心城市,以郑州为代表的交通枢纽城市,以焦作为代表的新兴资源型城市;从城市地位上来看,近代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存在着由开封逐渐向郑州转移的发展趋势。

      在诸多中原城市中,郑州虽没有洛阳、开封那样悠长的建都历史和显赫的政治地位,但它借助近代铁路交会、开埠通商、城市解放、省会迁郑等重大历史机遇,由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中原小城,迅速崛起成为全国性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一过程中,郑州城市的角色和地位多次发生变化。清末,郑州还是一个人口大约2万的内陆小城,经济落后,社会封闭。1908年,清政府自开郑州为商埠,以及京汉、汴洛铁路在郑交会,给郑州的发展和崛起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郑州工商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兴起,城市人口日益增加,城市规模随之扩大,郑州逐渐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商业城市。1922年,郑州的二次开埠加快了郑州城市的发展。1928—1931年,郑州的正式建市提升了郑州城市的地位,城市规划与市政建设也有了明显的进展。1930年,因受世界经济危机蔓延及国内棉花市场变动的影响,郑州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近代工业遭受沉重打击。与此相反,郑州商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并带动饮食服务业、金融业、文化教育事业的较快发展,由此初步确定了郑州作为中原地区商业中心的地位。1937—1948年,受日本侵华战争及国内战争的影响,郑州经济日益衰落,城市发展陷入顿挫甚至倒退。1948年10月,郑州的解放使其城市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郑州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步伐大大加快。“一五”计划期间,郑州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和中南区9个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并迅速发展成为河南省的经济中心。1954年10月,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从此,郑州成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以郑州为代表的近代中原城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个突出的特点:其一,铁路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显要。近代中原城市大多分布在铁路沿线,铁路运输业成为这些城市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动力。郑州更是以“火车拉来的城市”而著称,铁路交通对其城市发展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近代郑州城市的崛起及1954年河南省会的迁郑都与此有密切关系。其二,城市发展受政治和军事因素影响较大。中原自古多战乱,近代中原地区更是政局动荡、战乱不断,无论是省会开封、古都洛阳,还是作为交通枢纽和新兴城市的郑州,都是历次战争交战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和主要的受害地区,这就必然影响到该地区城市的正常发展和现代化转型。其三,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城市化是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地域空间的变化等。纵观近代中原城市的发展变迁,无论是城区面积、非农人口规模、城市规划与管理,还是工商业发展状况及市民文化生活水平,都与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有较大差距,城市化进程整体发展缓慢,从而导致其由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的转型迟迟未能完成。

      近代中原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代以郑州为代表的中原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近代中原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历史包袱较重的问题。近代中原城市多数曾在历史上辉煌过,但后来都不同程度地衰落了。鸦片战争后,沿海、沿江城市,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外力冲击下,较快地走上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而深处中国内陆腹地的中原城市,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启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大门。古都洛阳、开封都是这样。郑州醒悟得相对早些,并及时地抓住了铁路交会、开辟商埠等历史机遇,得以能较快些发展,并且在20世纪50年代初后来居上。

      近代中原地区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近代城市。严格意义上的近代城市,应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空间范围,具备完善的市政机构和广泛的行政管辖功能,并由相当数量的非农产业及非农业人口集聚而成,它一般包括经过规划的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等。近代中原地区大量存在的是由古代的府、州、县发展而来的县城,真正建立过近代市制的只有郑州(1928—1931年建市)、开封(1929—1931年建市,日伪统治时期曾成立开封市公署)、焦作(1945—1948年建市),且持续时间较短,最终仍然摆脱不了撤市并县的结局。直到1948年以后,人民政府在接管、改造开封、郑州、洛阳、安阳、新乡、许昌等县城的基础上,才建立起了一批严格意义上的近代城市。中原城市先天发育不足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后来中原地区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步伐。积极推动中原地区城市化进程,成为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近代中原地区缺少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大城市。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曾涌现过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南阳、许昌等众多著名古都和历史名城,但进入近代以后,这些城市多数风光不再。省会开封虽长期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因其工商业不够发达,并缺乏地理、交通上的优势,后来终被郑州取代。洛阳虽为九朝古都,1932年国民政府还曾一度迁都洛阳,但洛阳历经战乱,经济窘涩,文化低落,直至解放后国家实施“一五”计划,洛阳成为重点建设城市,才迎来了工业化大发展的历史机遇。郑州在近代借助铁路交会、两次开埠等机遇,工商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在全省的优势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在近代中原城市中,无论是省会开封,还是郑州、洛阳,其在全省的首位度都不够高,更缺乏像京津在华北、上海在华东、广州在华南的影响力。这一局面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它不仅影响到中原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而且影响到目前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中原城市群的发展。⑩5(作者系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