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具备文化自觉才有文化自信

    发表时间:2016-10-21 00:00 内容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自强的根基,它体现的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未来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一论断是极其深刻而深远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一般认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始于史前,而殷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则是两个重要的标志。原始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易经》出现于殷周之际,春秋战国时期更是文化的盛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盛况。秦亡汉兴以后,由武帝时的董仲舒总揽其成,形成了一整套以天人感应为核心、以阴阳五行为骨架、以“三纲五常”为说教的思想文化制度。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化带有制度化、模式化的特征,所以我们称之为中华文化的形成期。

      秦汉以后是中华文化的强化期。在这一时期,中华文化呈现出波浪式发展的状态,其标志是三个高峰:一是隋唐时期。唐诗的辉煌成就、科举制度的实行、佛教的广泛传播以及禅宗的兴盛为本土思想和异域思想的交融提供了范例。二是宋代。它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另一座高峰。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文官制度的完善都超过了唐代,宋代理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宋词的伟大成就至今仍让人仰慕不已。三是“康乾盛世”。整个学术文化呈现集大成的态势,编纂了各种大型的类书、总集、丛书。

      从清代后期到“五四运动”一直到现在,应该说是中华文化的转型期。转型的实质是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向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现代文化转换。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带来巨变,一方面西方文明大量涌进中国,另一方面国力的衰弱也充分暴露了传统文明固有的缺陷,民主、科学、法治、开放、创新等理念在反思与寻求中源源不断地融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和发展。辛亥革命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站了起来、富了起来、强了起来,中华文明也开始了新的征程。

      通观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演变,我们发现:中华文化的演进与兴衰是分阶段的,也是分朝代的,一般来讲,盛世则文兴,颓世则文衰,文化的兴衰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同时,文化的演进不仅是分朝代的,也是分节点的,历史节点的作用不可低估,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节点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多元一体”是中华文化的大格局

      中华文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两个主要发源地之外,还有许多文明的遗存散布在各地。学术界一般把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建立和金属器皿的制造视作“原生型”文化形成的标志。按照这个标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疆域里的区域文化已大体成型。由此可见,中华文明是多元的。在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多元文明是互相融合的,并在交往过程中逐步融合为一体。

      “多元一体”是中华文化的大格局,但多元中有大小,一体中有主次,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儒道佛三家思想处于主干地位。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其思想要点有四:“以礼为行为规范”、“以仁为思想核心”、“以义为价值准绳”、“以知(智)为认识手段”,但当时的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之一派。秦亡汉兴以后,统治者鉴于前朝灭亡的教训,选择了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从此儒家在封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独领风骚两千年。

      佛教是一种外来文化,它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于汉代传入我国。隋唐以后,佛教得到了空前发展,创立了不少新的宗派,还出现了最适应中国人心性的禅宗。宋代的思想大合流也是融佛教进入儒学的结果。

      除此之外,中华文化还有四大道统:一是在思维模式上注重阴阳五行。古代思想家看待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因此就以阴阳来概括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消长的东西,从而形成了阴阳观念,这是朴素的辩证法。五行思想则是指世界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这是朴素的唯物思想。二是在自然模式上注重天人合一。这一观点主要认为人类社会是在大自然中生成并发展的,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与自然相通相应、息息相关,是一个统一体。由此得出结论,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三是在社会模式上注重中和中庸。“中和”也称为“和”,是中华文化传统的核心。中和是为了和谐,但如何才能达到和谐境界呢?传统文化认为必须坚持中庸之道,中庸是要求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四是在人格模式上注重修身克己。中华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修身,注重人的修养,追求人格的完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很自豪,因为有这么多的思想文化资源提供给我们,有这么深厚的历史积淀供我们借鉴。放眼世界,没有几个民族能有我们这样幸运。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中国人全然不知我们有这么多的宝藏,或对自己的“财富”视而不见,或因为无知而对自己的文化无端轻慢。缺乏文化上的自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缺乏了解,缺乏了解就缺乏尊重,缺乏尊重就没有强烈的认同。反过来讲,要让人民群众了解我们的文化,了解了才会有认同,有了认同才会尊重它,才会有自信。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只有具备了这种文化自觉,我们的民族才会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会产生正确的道路选择和制度信仰。⑩6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