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带一路”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17-02-10 00:00

   省十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开放带动,推动中原腹地成为开放前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河南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内陆大省,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大规模对外开放,构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

  设立河南自贸区,对推动内陆地区开放具有重要意义。要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的,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保障,深入推进河南自贸区建设。

  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按照能放则放、放管结合的原则,下放省一级管理权限。按照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推进郑汴洛经济深度融合。郑州片区重点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流通枢纽功能的产业以及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高端物流中心。洛阳片区重点发展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高端智能制造中心。开封片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文化传媒、广播影视、文艺演出、文博会展及艺术品交易等文化产业,打造高端创意旅游文化中心。

  提升中部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开展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建设,推动企业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探索建立以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为载体和平台,吸引各类租赁类企业进入自贸区。设立中国金融租赁登记流转平台,推进租赁资产登记、公示、流转等试点。深化财政资金分配式改革,通过设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将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由“无偿补变股权投”,重点投向中小微企业、战略新兴产业和金融、航空、物流、通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河南工作时指出,河南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河南要依托大通关、大通道、大平台建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实现大通关。完善以河南电子口岸为载体的“一站式”大通关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关检合作模式。积极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泛珠三角地区的关检合作,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口岸互联互通。

  打通大通道。以郑州、洛阳为主要节点,以打造郑欧班列品牌为抓手,构建东联西进的陆路通道。实现向东重点连接青岛、连云港、日照、烟台、威海、天津、上海等沿海港口,向西与西北、东北、西南等省份合作,参与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龙头,构建贯通全球的空中通道。串联亚洲航线,加密欧美航线,拓展非洲航线,开通澳洲航线,完善国内航线网络,拓展“空空+空地”货物集疏模式,构建“中转+快线”客运航线网络。以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示范,积极参与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整合,构建全球网购物品集散分拨的空中通道,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目标。

  构筑大平台。充分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内陆对外开放门户功能,自贸区制度引领优势,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资源整合优势,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创业优势,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内需潜力优势,完善口岸建设布局,提升国际陆港集疏能力,加强国际经贸交流,推动更多的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河南交汇。

  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要依靠“走出去”,还要重点推动“引进来”。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国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高起点承接产业集群转移,提升全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承接发展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依托产业集聚区,培育“百千万”亿级优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供应链和销售链体系。以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京津冀等地区为重点,积极承接现代家居、服装服饰、金属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化链式转移。

  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经济区(带),把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强园区交通、通信、供水、供气、供电、防灾减灾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转移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环境。加快引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完善承接地交通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支撑。建立完善公共信息、公共检测、技术创新等服务平台,规范发展技术评估、检测认证、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中介机构。(作者彭俊杰单位:省社科院)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