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抓“细”抓“小”

    发表时间:2017-04-19 00:00 内容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对作风建设作出重要阐述,明确提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并要求作风建设坚持“抓细”。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新的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坚持“抓细”的要求,向“细”处下功夫。

      维护群众利益要无微不至

      坚持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党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坚决拥护,关键在于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充分实现,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由无数个小事、个别利益构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维护好由群众生活中的“小事”构成的群众利益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群众利益无小事。

      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是人民政府的宗旨。只有健全由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才能广泛征求民意、做好与群众的沟通,在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中,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对待群众困难要细心体察

      清醒认识群众的困难。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利益深刻调整期、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是难以避免的。这些困难和问题往往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过去的温饱问题逐渐扩大到社会福利保障、干部作风、贫富差距等多个层面,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了解实情,就要去一些困难多的地方、问题多的地方。

      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群众生活在现实中,衣食住行、油盐酱醋,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对他们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都是他们的切身利益。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站在群众的立场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关心群众生活,关切民生保障和民生改善,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良好导向。

      做好群众工作要耐心细致

      善于用民主的方式做群众工作。发扬民主是做群众工作最基本的方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扩大群众对公共事务的有序参与,支持人民当家做主。为此,必须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做群众工作时,要平等相待、友好协商,不能摆“架子”,高高在上。感情是联系群众的纽带。“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寻找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拉近与群众的思想感情距离,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坚持依法办事做好群众工作。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增强,依法办事已经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手段。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各级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新的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深入了解和善于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探索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不断提高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

      树立在群众中的形象要重小节

      从小事做起。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人民群众正是通过身边的一件件小事,看到一名党员干部的作风,认识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远比挂在墙上的标语口号更能体现真实作风。给群众办事时,是热情还是冷漠,是便捷还是推诿,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树立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应当从细处着力,在解决具体问题上下功夫。

      以求真务实赢得群众。人民群众最讲实际。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强调要“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这样,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会更密切,党的执政地位就会更牢固。实践证明,只有把工作做精细、做深入,才能走对群众路、说上群众话、办好群众事,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执行群众纪律要抓早抓小

      注重防微杜渐。习近平总书记曾借“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等古语指出:这揭示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哲理,也是一些腐败分子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并对党员干部提出了防微杜渐、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的要求。毋庸讳言,当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存在着损害党群关系的违纪现象,对此,必须防微杜渐,严肃查处。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证明: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就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力量支撑;脱离群众、失信群众就失去了事业的根基。作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事情,也是人民群众的事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执行党的群众纪律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来监督,要把群众的意见作为作风建设的镜子,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要认真听取、积极采纳。

      (作者马建新系省社科院政治与党建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