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河南产业转型升级的“六化”途径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17-05-03 00:00

   近年来,我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打好“四张牌”,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但是,结构性矛盾突出、新旧动能转换滞后、经济社会风险隐患积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因此,“十三五”时期我省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四个强省”建设,促进产业向高端化、信息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是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高端化。2016年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为10.7∶47.4∶41.9,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第三产业比重相对滞后,资源能源等传统工业比重相对较高,大多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因此,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围绕价值传递和价值创造的重组,抓好研发、技术创新、精密加工、品牌培育、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价值链升级。同时,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的链条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完善和提升产业链条。

  二是发展“互联网+”,促进产业信息化。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融入各个产业领域,催生出许多新业态、新模式,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和价值创造方式,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因此,要以建设网络经济强省为契机,尽快构建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柔性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物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医疗和教育等新兴服务业态,提升服务业智慧化水平。

  三是加强专业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集群化。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大部分产业集群发展不够成熟,专业分工和协作化水平不高,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之间配套不紧密,集聚效应不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载体建设,强化地方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对集群的发展带动能力。同时,基于专业分工与协作,扶持发展中小微企业,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完善产业链条,推动集群产品制造链与流通链、生产生活服务链的高效整合及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四是利用技术和模式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化。产业融合是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新形态,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的重要途径。当前我省产业融合发展中低端融合仍占主流,以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依托的深度融合较少。因此,要加快促进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交叉渗透融合,推动基于网络化、智慧化的多元产业跨界融合。着力构建产业融合技术支撑平台、信息支撑平台、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等,积极创造有利于产业融合的外部环境,尽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五是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促进产业生态化。在当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情况下,产业生态化是国际发展大趋势。因此,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必须把“生态化”理念融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切实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加快构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形成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局面。

  六是深化开放合作,促进产业国际化。我省对外开放与合作水平还比较低,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竞争力弱。特别是随着我国依靠低成本要素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所获得的全球化红利日趋弱化,必须加快提升我省产业国际化水平,拓展发展新空间。要树立全球化战略思维,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河南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的优势和叠加效应,提高产业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提升“走出去”的层次。

  (作者李剑力系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教授)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