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突出优势补齐短板 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

    发表时间:2017-05-08 00:00 内容来源:大河网

       突出优势补齐短板

      ——河南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几点建议

      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把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作为“十三五”时期河南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应在深入分析河南文化建设所处历史方位与基本发展态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现有优势,让优势更为突出,更为明显,努力使之成为文化高地的重要标志;同时,也要下大力气补齐短板,努力形成新的支撑,转化为新的动力。

      在现有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打造文化高地,需要明确河南业已形成的文化优势有哪些,哪些经过持续努力,可以在“十三五”时期形成鲜明而突出的优势,进而成为文化高地的重要标志。结合河南文化建设现状,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基地、文化创新发展重要基地和文化交流贸易区域中心建设等方面,河南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形成了鲜明的比较优势,应成为河南文化建设持续发力的主攻方向。

      打造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根亲文化是河南最大的文化优势。国务院2011年发布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把中华姓氏、文字沿革、功夫文化、轩辕故里等作为河南的根亲文化资源优势。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把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作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战略定位之一。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为代表的一些姓氏寻根文化活动持续开展,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河洛是故乡”、“寻根到中原”,以及“根在河洛”、“老家河南”等,已经在海内外华人中形成了广泛的文化认同。目前,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到河南寻根谒祖已经蔚成风气。在未来的三四年间,瞄准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这一战略定位,持续发力,把河南打造成为海内外华人的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应是可以期待的。

      打造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基地。河南拥有非常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以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大运河、丝绸之路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偃师二里头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郑州商城遗址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大遗址,有一百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以宝丰马街书会、中国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展演、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论坛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展演活动。按照《建设方案》的要求,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加大投入,争取各方支持,持续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河南建成国家级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基地,是完全可能的。

      打造文化创新发展重要基地。历史地看,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中心。就当下而论,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河南文化门类齐全,文化发展延续线条清晰,具有创新发展的良好基础。从当前大家比较关心的文化产业来看,河南文化产业基础较好,已经形成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竞相争辉的局面。以濮阳杂技、周口杂技为代表的杂技产业,以钧瓷、汝瓷、官瓷为代表的工艺品产业,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为代表的演艺产业,以奥斯卡院线为代表的影视产业,以数字化出版为代表的中原出版产业,等等,都拥有创新发展的能力和实力,都有在未来几年冲击行业前端的可能。

      打造文化交流贸易区域中心。河南位于中国中部,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建设方案》把河南定位为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给河南的定位,就是要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这些战略定位都是基于河南的区位优势和现有发展优势。郑州航空港2015年民航旅客吞吐量达172974万人次,民航货邮吞吐量403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4%和89%,郑州航空港正在向国际空港迈进。截止2016年底,中欧班列(郑州)已经开行507班,以郑州为中心,业务辐射全国四分之三省市区;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河南是重要节点,也是对外文化交流贸易的重要区域。此外,连续召开五届的“嵩山论坛”,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方面,已经作了成功探索,积累了促进文化交流贸易的经验。所有这些都为河南建设文化交流贸易区域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河南是有影响的文化大省,但还不是文化强省。无论是从整体发展水平,还是从文化事业建设成果、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来看,河南与发达省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存在诸多短板。首先是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2016年全国人均生产总值538166元,河南省42247元,低于全国平均值2149%。2016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河南省18442元,低于全国平均值2258%。收入与消费呈正相关,收入低消费就少,消费跟不上,自然会影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其次是人均文化事业费支出比较低。2015年全国文化事业费68297亿元,人均文化事业费4968元,增长165%。东部地区文化单位文化事业费28787亿元,占421%,比重提高了0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文化单位16427亿元,占241%,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文化单位19387亿元,占284%,比重下降了09个百分点。文化事业主要靠政府财政投入,钱袋子不鼓,投入不足,规范动作之外的许多事情就没法做,文化事业发展就很难走在全国前列;最后,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15年全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829亿元,高于同期GDP增速2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82%;河南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11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30%。对河南来讲,这是不小的进步,但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全国已经有10多个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5%。河南要想迎头赶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十三五”时期超过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有很大难度。如果要超过目前已经在5%以上的省市,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对此,应有清醒认识。

      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时间有限,任务艰巨,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方方面面形成合力,相向而行。因此,必须认真落实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落到实处;必须集中人力财力在河南的文化优势上做文章,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文化优势打造为文化高地的重要标志,使河南文化在若干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必须下大力气补齐短板,还清历史欠账,把河南的文化弱项补强。只有让河南文化强项更强,弱项不弱,打造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才能如期实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卫绍生)

    编辑: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