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打造创新高地补齐发展短板

    发表时间:2017-05-10 00:00 内容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省十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南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但是建设经济强省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河南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2016年河南GDP保持了8.1%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但是,创新能力不强、内生动力不足仍然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短板。到2020年河南要全面决胜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就需要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有利于弥补河南发展短板,增强经济发展实力和竞争力。

      打造中西部科技创新高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做好统筹谋划。结合当前河南科技创新发展实际,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发挥好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载体作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由郑洛新三个城市国家级高新区为主体形成的国家级创新战略平台,是我省自主创新的金字招牌和重要依托,在推进建设过程中,要彰显五大效应:一是联动效应。三个城市在突出各自特色的基础上,要统筹规划,形成合力,每个城市在创新上既要有各自的方向和重点,同时还要有整体效应。二是协同效应。三个城市之间、三个国家级高新区之间必须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协同发展效应。三是示范效应。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仅是郑洛新三个城市的事情,更是整个河南的大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利用先行先试和先行发展的优势,为全省科技创新提供示范。四是引领效应。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通过持续探索,积累有益经验,为全省自主创新发挥引领作用。五是辐射效应。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丰富,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利用国家先行先试政策,先行一步,然后辐射带动全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打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所谓创新创业生态,就是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主客体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环境和条件,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主要体现在多要素集聚,多功能叠加,多服务集合,多产业链接,多资源共享等诸多方面,创新创业生态与产业生态一样,生态系统好了,对创新创业要素的吸引力就强,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就能够形成创新创业要素流动的“洼地效应”。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中最活跃、最能动、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从创新的实践来看,哪个地方人才集聚能力强,占有的人才规模大,人才素质高,人才结构合理,哪个地方的创新活力、创新动力就强。河南是人力资源大省,但不是人才资源大省,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河南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需要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着力推动开放引进人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人才回流、人才回归成为人才竞争的新趋势,河南要抓住机遇,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创新引领型高端人才。二是着力强化教育培养人才,立足河南高等教育现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培养造就大批符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三是着力搭建让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人才往往追求的是工作成就和工作业绩,因此哪个地方工作环境好,创新创业平台完善,哪个地方吸引人才的能力就强。据此,要努力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的创新创业平台,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四是着力创新机制激活人才,要激发人才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河南要缩小和发达省份的差距,就需要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下功夫,提升人才竞争力。五是着力优化环境留住人才,人才环境在人才竞争中至关重要,为什么前些年河南人才“孔雀”东南飞?主要是因为河南在工作、生活环境等方面有差距,今后河南要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主动,就需要不断优化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通过优化环境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推动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是当今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河南是一个创新资源相对不足的省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需要加快实施开放创新、协同创新战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政产学研金有机结合,加强产业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重点要突出五个方面:一是创新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机制,消除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机制僵化、不灵活、缺乏弹性等弊端,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创新科技成果评价体制机制,改变科技成果评价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立项轻市场,重成果轻转化的评价导向,强化市场评价导向,以市场需要不需要、有没有市场价值为评价标准;三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四是创新科技创新激励体制机制,创新是一项具有较大风险的事业,创新需要有效的激励体制机制;五是创新科技资源共享体制机制,科技资源条块分割是当前科技体制机制中存在的最突出的矛盾,建立科技资源共享体制机制,打破科技资源条块分割局面,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作者谷建全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