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挖掘优势资源 助力脱贫攻坚

    发表时间:2017-09-01 00:00 内容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是党中央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而同时,河南省贫困人口总量依然较大,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面临很大挑战。为此,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认真研究脱贫攻坚推进中的新态势、新问题,制定河南脱贫方略。笔者在参加我省2017年7月份开展的脱贫攻坚问题整改落实成效第三方评估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兰考县堌阳镇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调研,结合多年研究成果,认为贫困地区必须对自己的禀赋状况进行充分挖掘,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尽可能提供新型要素功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潜能,才能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挖掘禀赋优势

      在高度市场化及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要想参与市场竞争并实现经济起飞,各区域必须拥有自身优势。理论研究中重点提过两类优势,一是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二是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应该说,比较优势理论更适合于欠发达地区,而竞争优势理论则更适合于欠发达地区在取得一定发展后采用。但无论如何,两种理论都要求相关主体熟悉自身要素禀赋状况,识别自身优势,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禀赋的优势程度会随社会需求而发生变化。

      对于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来说,传统视角下的农村要素禀赋趋于同质化,即农村只有用来种地的土地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从事的也都是农业、畜牧业等附加值极低的产业,这正是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当前居民需求高度多样化的背景下,农村完全可以借鉴自身的特点,培育更多适合本地发展的新产业。调研发现,兰考县堌阳镇范场村有生产传统乐器的原材料优势,但在早期时候,村里一方面没有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也对自身优势并不了解。在村民代士永请来了一个做乐器的师傅后,该优势才得以发挥,村民收入有了一定提高,村里绝大多数脱贫户都是由于该特色产业的发挥而实现脱贫的。

      提供虚实要素

      贫困地区要想实现脱贫,应在实体和虚拟要素上下功夫。

      实体要素主要指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的观点在贫困地区仍然适用。交通设施的优化不仅能方便贫困地区输出特色产品,还有利于发达地区要素的流入,实现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互补。如贫困地区拥有被城市居民向往的原生态生活环境,若交通状况允许,贫困地区极可能成为城市居民的旅游目的地,并为贫困地区提供经济利益。

      虚拟要素主要指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当前已进入信息社会,“互联网+”也已经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如何利用互联网提高知名度,挖掘更多新的需求或供给信息成为新形势下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在兰考县堌阳镇范场村,调研发现该村有多个农户都在淘宝上销售古筝等民族器乐,这说明互联网正在为贫困地区脱贫提供支持。

      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有效结合,能够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有助于贫困地区的全面脱贫。

      发挥干部才智

      贫困地区贫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才缺乏。而驻村干部大都是政府相关部门推荐的党性强、业务精且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群体,这就为贫困地区脱贫提供了人才支撑。兰考县堌阳镇范场村第一书记除了对本村特色产业极其熟悉外,还具备如书法等传统文化基础,这对推动该村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具备一定的优势。第一书记长期吃住在农村,为了帮助群众脱贫,自己筹资在村里承包土地进行大棚种植示范。

      应当说,这些第一书记是农村实现脱贫的人才资源,有了他们,农村就有了和外界沟通的人才媒介,农村就能得到更具针对性的脱贫举措和政策支持,这将对农村的精准扶贫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脱贫攻坚中,必须重视对驻村干部的推荐和选聘,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当帮助驻村干部解决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剩三年,可以说到了脱贫的攻坚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南一定能够圆满完成脱贫攻坚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作者梁丽娟 张永恒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发展研究院)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