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17-10-11 08:12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怎么样才能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好地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呢?笔者认为,最根本是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认识把握我国发展现阶段特征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指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这些现有的物质基础和生产力状况预先规定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活实践。新的发展阶段,具有许多新的实践特色和新的时代特点。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也永无止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已经推进到新的阶段,指导实践的理论也必须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恩格斯说得好,“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只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现阶段特征,才能形成符合实践发展和时代要求的科学理论,进而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探索中国道路,提供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二、把握我国发展现阶段特征的正确方法论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如果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方法论主要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只有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才能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现阶段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这一重要论述,既为我们提供了认识的“金钥匙”,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视角和方向。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坚持这个方法,才能做到既遵循普遍性又兼顾特殊性,既关注当下又着眼未来。当我们掌握了正确方法论,掌握了“伟大的认识工具”之后,接下来就是“怎么用”的问题。要坚持全面的联系的观点进行判断,把历史作为认识现实的最好老师,把指导实践的理论和正在进行的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把国内情况和国际形势紧密联系起来,全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认真梳理当前社会的发展特征。要坚持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进行判断,找准历史方位,进行系统分析。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进行判断,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考总结现阶段的发展特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基本问题,是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根本依据。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定位问题。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有全局性和总体性的回答,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重大论断。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范畴。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只有准确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我们才能解决好谋划发展的首要问题,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总依据。

  四、持续不断地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现阶段特征,就应该持续不断地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另一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们普遍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的新期盼,更加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更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陈东辉系省社科院政治与党建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