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强省建设

    发表时间:2017-10-18 08:39 内容来源:大河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是安天下稳民生的战略产业。河南是农业大省,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明确目标,是河南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及我省国家五大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在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突破发展,向河南农业强省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从需求侧寻找我省农业发展出路

      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以需求侧为依据,依照需求变化优化调整供给侧结构。必须从需求侧审视我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寻求发展机遇。以发展优质小麦为例,优质小麦的需求已呈现多元化和立体化,加工上需要小麦加工品质优,国民消费在呼唤质量安全品质和营养品质优,并且有机小麦、绿色小麦消费群体正在壮大。优质小麦发展上,不能仅仅把加工专用优质小麦发展作为发展重点,把提升小麦加工专用品质和提升质量安全品质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推动“双优提升”,作为我省小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评价我省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劣和问题,寻找发展出路。

      从供给侧研究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对策

      作为农业大省,我省各地特色农业发展也有一定规模,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突破发展、快速发展,尽快做大做强,成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增长极,河南农业产业崛起的排头兵,需要组织全省经济、政策、产业、技术等领域专家人才开展综合调查研究。比如上半年出现的开封县、杞县蒜薹卖难问题,问题在哪里?如何破解?需要组成专家团队开展系统调研,站位全国乃至全球,从供给侧审视问题,研究产业发展对策,为产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以便各级政府准确施策,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准确把握农业发展大趋势构建农业大格局

      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农业发展面临的全球化竞争更为激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加速农业区域化布局。发展农业,必须认识和把握好农业大趋势,对农业发展大格局具有前瞻性。这种大趋势主要表现为创新、开放、融合、绿色、共享,向绿色化、多功能发展。农业发展格局正在由“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向“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甚至更大的农业区域化生产大格局转变。因此,我省各地必须认识到这种大趋势、大格局农业发展的要求,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选择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才能在本次供给侧改革中实现突破,否则,仅满足于小而全、大而全的结构调整,必将再次丧失农业结构供给侧改革的大好机遇,难有所突破。

      分区分业施策推动优势产业率先发展

      当前,各地农业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政策支持上是发展什么、支持什么,谁发展得好支持谁,忽视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和品牌,沿袭过去传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做法。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形势与以往不同,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农业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现代农业科技集成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对农业渗透应用、社会消费市场转型升级。这些背景决定了供给侧改革不同于农业结构性战略性调整,强调的是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从传统注重农业“生产功能”向“生产和服务”功能转变,从“经营农业”的思路向“经营农村”的思路转变。把开发农业土地资源与开发农村生态环境资源、农村文化资源、传统村落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做大传统业态,也要注重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多方式、多途径、多层级、多价值增长。结构性改革政策,必须具有更强的区域性,对不同产业发展具有更强的引导性,即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实行有差别的支持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和产业重点,着力支持重点区域的产业优先发展、率先崛起,尽快形成该区域产业发展增长极,成为全省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区,进而发展成全国产业发展高地。只有越来越多特色优势产业真正发展成全国产业高地,河南农业强省才能得到有力的产业支撑,才能由愿景转变为现实。

      加大科技集成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适应供给侧结构调整的需要,主动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增量结构。在保持现有科技创新优势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低耗安全提质增效技术创新,加强特色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加强适应生态休闲农业发展需求的创意农业技术创新,加强有利推进资源在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创新,加强提高农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综合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创新,以及农业新材料、新装备、新设施等物资装备技术创新。调整优化技术创新供给结构,引导和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顺利推进。(作者张伟系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