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发展理念解决好主要矛盾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17-10-24 08:59

  ★关键词

  主要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报告摘登

  □牛树海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在阐释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之后,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党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36年来首次变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主要矛盾”转化体现了实事求是理念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独特贡献,也是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理论武器。新中国成立近70年的发展史和近40年的改革开放史都充分证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是中国共产党确立发展理念和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事关国家兴衰和人民的利益。

  在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根据这一论断,党的八大提出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一矛盾,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在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判断,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地继承了这一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坚持将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持续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要转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

  一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发生了极大改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主要矛盾”转化关乎我国发展全局

  我们既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在改革开放近4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但同时,新时代的新发展也带来了更高水平的新需要和更深层次的新问题。

  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的根本体现。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同时,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二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不平衡,主要指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不充分,指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我国人均GDP仍然较低;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等等。

  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而突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破解阻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关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破解“主要矛盾”要贯彻新发展理念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是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发展整体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举。只有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才能解决我国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城乡等不协调问题,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效能,全面建成让人民满意的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是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四是必须坚持开放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五是必须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对于河南而言,要坚定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完善打好“四张牌”的思路举措,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创新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城乡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发展,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新河南、让中原更加出彩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