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17-11-17 08:34

  核心提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完成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十九大鲜明地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段论述在十九大报告中虽然不长,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总纲领。纲举才能目张,只有深刻领会党的建设的总纲领,才能在总纲领指导下抓好党的建设具体工作。

  1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领导

  党的十九大要求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是说党要对一切工作领域,一切工作部门实施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以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首先要在这些工作领域、工作部门设立党组织,这样才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除了加强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领导以外,在非公经济、新兴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中也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开展了党的工作。楼宇党建、社区党建、弄堂党建等新的党建活动方式越来越抢眼。

  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包括党对一切部门和一切领域的工作进行领导。也就是这些部门、这些领域的工作都由党组织牵头,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央层面“挂帅亲征”,担任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等多个领导小组组长,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等工作的领导,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保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关键要有一个全党和全体人民群众真心拥戴的领导核心,通过这个核心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新时代党确定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全党的共同意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为进一步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这也为我们完成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根本保证。

  2

  建设主线强调长期性、先进性和纯洁性

  十九大报告中把“执政能力建设”改成了“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这是一个创新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始终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只有牢牢把握这条主线,才能增强党的建设的针对性,才能增强党的长期执政的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关系到党的性质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大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的建设的大方向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把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既是一个创新性的提法,也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创新性的提法是指以前我们强调党的政治领导,但是政治建设强调不够。事实上政治建设是一项最根本的建设,其他的建设都是政治建设在各领域的反映,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查处的200多位中管干部几乎都有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绝大多数都有政治问题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严重问题,所以十九大报告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第一条。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政治不过关的“一票否决”,这样一批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的干部,政治可靠、敢于担当的干部,强力推动本单位改革事业的干部脱颖而出,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输送了执政兴国的中坚力量。

  4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他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就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5

  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党的事业是要靠党的领导干部带领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共同去努力奋斗完成的。全面从严治党并不是压制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相反,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员干部在纪律的约束和上级指导下努力工作,以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既要强调从严治吏,也要从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广大干部,从而充分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这些都是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举措。

  6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这实际上亮出了党的建设全部阵容: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

  毛泽东提出党的建设包括思想、组织、作风三个方面。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的十三大提出党的建设包括思想、组织、作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延续了这一提法。党的十六大提出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十八大作了一个调整,把制度建设调整到最后,强调指出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党的十九大又作了重大调整,新增加了政治建设,而且还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同时又把纪律建设隆重提出来。

  十九大报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质量。以前,我们注重谈党员质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但是从全党建设的角度提质量问题,还是第一次。这说明,我们加强党的建设,从政治建设方面讲,我们不仅要求党员干部执行党的政治路线,还要检查他们执行得怎么样;从思想建设方面讲,我们不仅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而且还要看武装得到位不到位;从组织建设方面讲,不仅要注重数量包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数量,更要重视党组织和党员的质量;从作风建设方面讲,我们不仅要看三大作风落实了没有,还要看落实得怎么样;从纪律建设方面讲,我们不仅要看制定了多少纪律,还要看纪律执行的情况怎么样;从制度建设方面讲,我们不仅要看制定了多少制度,还要看这些制度和国家法律有没有冲突的地方,还要看制度执行的效力如何。

  7

  建设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加强党的建设要有一个最终目标,党的十九大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这个目标契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征。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如果不走在时代前列,就不能够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完成这些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有着深厚执政基础的政党,这个基础就是人民。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所以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习近平总书记说,“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铁面纠风、铁腕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去痈除患、斩恶除害,这本身就是自我革命的一种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党要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永葆生机和本色。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任务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不会是坦途,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同时,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我们的党要经得起这些风浪的考验,我们的党员干部也要经得起这些风浪的考验。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起,已经成立96年,自建国之日起已经执政68年。放在我们党要从事的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视野来看,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如果要长期执政必须永葆朝气,必须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就一定能够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简介:洪向华,中央党校科研部副巡视员、教授,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人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相关链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演变历程

  ●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79年,在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明确了这个问题,“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指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2010年,党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建立和谐社会主义,并且提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努力平衡人民过快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策划:河南日报理论部


编辑: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