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的名义”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长期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实践的总结,体现了党的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实践要求,同时也为今后党的建设明确了具体方向,提供了遵循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严治党工作全面铺开,在铁腕反腐的同时严扎制度笼子,将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向深入,把反腐推向了高潮,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不敢腐”的局面。与此同时,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从“八项规定”到“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这些学习活动的持续开展,大大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领导能力,在全国形成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人民群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获得感不断增强,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初心得到了集中体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篇报告中203次提到人民,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我们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根本性质,表明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党的一切奋斗最终都是为了人民。
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共产党离不开人民,人民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领导人民群众和自己一道奋斗,去实现我们共同的利益。任何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体现出党的政治抱负和政治方向,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的名义”是我们肩负的政治标签,务实奉献是赋予我们的政治光环。把“人民的名义”落到实处,是每位党员干部的使命使然。
落实“人民的名义”,必须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能力。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全面学习领会“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深刻领悟“两个重大判断”、一个历史使命以及“两个重要时期”、“两个发展阶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做到在思想上充分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坚定紧跟,确保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并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全面提升党性修养,增强辨别力和战斗力,自觉高效抵制“糖衣炮弹”的进攻。
落实“人民的名义”,要掌握一套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本领。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在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更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在新形势下同样适用,而且要发扬光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锐利武器,要“眼睛向下”,抱着“虚心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小学生的精神”,才能真正走到人民中间去,倾听到他们的心声,了解到他们的困难,与他们一起研究对策,解决问题,在密切党群关系的同时,我们还能发现自身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在改进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落实“人民的名义”,必须不断学习,提升创新能力和领导水平。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更应该在创新创造中发挥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也给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自己走在时代前列,充分发挥先锋作用,带领人民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的行家里手,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努力在学习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只有做好了线上线下的调查研究,才能提升自己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与群众打成一片,凝聚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增强群众的自信心,带领大家发家致富,携手迈上全面小康之路,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