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提升新时代群团组织的社会凝聚力

    发表时间:2018-05-07 09:03 内容来源:浙江日报

      群团组织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织载体,群团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自2015年党中央召开群团工作会议以来,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开启了新一轮的改革征程。群团改革的根本,是在历史发展脉络中找准自身的发展方位。在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增强群团组织的社会凝聚力,使群团组织在新时代有效发挥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

      要在历史发展脉络中理解群团组织的群众路线。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而在党的群众工作中,群团组织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党之初,我们党依靠工会、农会开展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通过吸收进步青年发动青年学生运动,使之成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苏区“扩大红军”的工作中,大量党领导的群众团体如宣传队、互济会、女工农妇代表会等在群众动员和群众引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各群众团体冲锋陷阵,宣传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救国运动,中国文联在新中国诞生更是在推动政协的成立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制胜之源,是保证我们党始终屹立于历史发展潮头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对各种组织化的社会力量进行有效改造和规范,而作为党联系社会各群体的群团组织被保留下来继续发挥作用,历史发展进程清晰地展现出群团组织在党的群众路线中的地位和角色。在新的发展时期,群团组织、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的重点,就是要牢牢抓住群众路线这一根本,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以去行政化改革强化群团组织的群众工作机制。深入群众、动员群众、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是群团工作的核心命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各群团组织都是通过创新群众工作机制获得党和社会的认可的。但同时也不可否认,随着群团组织在建国以后地位的增强,群团在组织、人事和财务等制度越来越趋同于党政机关,由此慢慢滋生了一些群团组织的机关作风和衙门作风,群团组织变得离群众越来越遥远。群众的团体失去了群众性,就必然变得高高在上。因此,群团改革必须破除群团组织的机关化倾向,使群团组织真正眼睛向下,面向基层。但群团工作的去行政化,不是降低群团工作的重要地位,也不是弱化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而是通过改革创新,强化群团组织与群众联系的工作机制,使群团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团体;通过改进群团组织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弱化群团组织日益严重的科层化组织结构特征,强化群团组织的基层组织机制;通过减少群团工作的繁文缛节,改进群团组织的工作作风和文风,使群团组织更好地与社会大众衔接;通过探索增加挂职、兼职干部,减少群团专职干部成员比例,吸收基层社会各类优秀成员到群团工作中来。

      以多元创新增强群团组织的社会凝聚力。群团组织是社会的黏合剂,发挥着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群团组织自身的行政化倾向,使得群团组织的社会整合功能弱化。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十九届三中全会关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部署中,明确提出要形成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深化群团组织改革,激发群团组织的活力。因此,在新时代,需要通过多元创新,坚持群团工作的社会性和开放性,不断吸收优秀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参与到群团工作中,使群团组织真正成为社会活力的催化剂、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使群团组织成为国家整合社会的重要载体和机制。探索群众参与群团组织与群团活动的新机制,大力拓宽群众与群团组织互动的渠道,使群团组织真正成为群众自己的组织。探索群团组织与各类社会组织互动的新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使群团组织成为各类社会组织的枢纽,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开展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联谊活动和交流,使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形成平等互动的关系,提升社会组织对群团组织的认同感。探索新的机制,通过加强群团组织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和群团组织的党建工作,夯实群团组织的基层基础,通过将基层群团活动和群团基层党建活动融入党的基层建设整体规划,强化群团组织的基层社会整合能力和基层社会服务能力。

      群团改革是一场系统性的改革,涉及众多的体制机制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只要紧紧围绕“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来推进改革,以群众为中心来强化群团工作,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党的领导明确、群团作用明显、社会充满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群团发展之路,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添砖加瓦。

      【作者汪锦军为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