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问题导向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17 08:26 内容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它具有与自然科学不同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律,发挥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大作用。正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独特规律和重要地位,决定着研究者在认识和阐释社会历史现象时必须秉持明确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这不仅指明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而且激活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升质量的动力源泉。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实践的呼唤,也是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原生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来看,这一关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始终以关注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饱受剥削与压迫,革命征途亟需科学理论指引。这些构成当时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域”。在此基础上,深耕现实、回应现实、以反思现实问题为旨归的马克思主义得以诞生。实践证明,它既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指南,也为自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真正的思想绝不会随着时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相反会历久弥新。从问题中来、奔着问题去的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始终秉持这一特质,它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一直看作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我们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但是,这种变革不是简单延续中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它所面临的问题是层出不穷、错综复杂的。这就意味着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把问题当作研究的起点,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作研究的源动力。无论是著书立说还是建言献策,都要带着问题走、带着问题想,以发现问题为出发点、解决问题为落脚点。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着力点、着重点。一切想当然、回避问题的做法都将无济于事,甚至贻误经济社会发展。唯有立足于现实问题,才能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真正在中国大地上深入下去。

      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深入一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91年前,毛泽东同志在32天里步行700多公里,实地考察了湘乡、湘潭、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农民运动情况。他每到一处,就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中间了解情况,最后撰写了“文字精练,耐人寻味”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重要的马列主义文献,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农民运动这一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问题。今天的情况固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的道理并没有改变。事实证明,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我们要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就必须以久久为功的精神,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来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搞好调查研究必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这就告诉我们要抓好两点:其一,端正心态。调查研究不是获取感官素材的“秀场”,蜻蜓点水式一掠而过、“坐在车上看、坐在会议室听”等粗枝大叶式的调查研究,很难洞察到问题的本质。要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真问题,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鼓足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沉下去、静下心来开展调查研究,既“身入”又“心入”。其二,掌握科学方法。方法正确,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从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等方面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特别是要正确处理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促使两者有机融合,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和问题的解决办法。需要注意的是,衡量调查研究的实际效果,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关键是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马克思说得最为深刻,“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历史和实践证明,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经久不衰、常读常新的重要原因。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这是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导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只有落实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实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才能彰显其生机活力和价值魅力。

      (作者陈 朋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