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时间:2018-05-23 09:33

  作者简介:张云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哲学博士。北京 100872

  原发信息:《教学与研究》(京)2017年第201712期 第20-26页

  内容提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表现和实践形态,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高度的有机的统一,具有整体性、政治性、人民性、创新性等特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行动方略,是通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来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行动方略,是依靠人民群众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人民行动方略,是通过创新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创新行动方略。

  关 键 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创新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以下简称为“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表现和实践表征,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高度的有机的统一。只有从总体上把握基本方略尤其是其特征,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更好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才能更好地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整体性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一个科学的有机的整体。马克思在讲到其著作时曾经指出:“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但是要达到这一点,只有用我的方法”。[1](P231)基本方略同样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特征。

  在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从逻辑结构和内容构成来看,基本方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政治导向部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创新事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破解之道,这样,才能保证其方向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基本方略的前三条,构成了其总论部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政治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重申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体制保障。这三条贯穿于整个基本方略中,是管总的方面,集中彰显着基本方略的政治性、人民性和创新性,是基本方略的“顶层设计”部分。第二,建设事业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基本方略的第四至第九条,构成了其主干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展开、现实要求和目标升华。经济建设的要求升华为“坚持新发展理念”,政治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两个方面,文化建设的要求凝聚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建设突出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突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五条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这一部分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自觉运用和丰富发展。最终,主干部分集中体现着基本方略的全面性。第三,条件保障部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条件。基本方略的后五条,构成了其推进条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中国特色安全发展道路的战略理念和科学安排。“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进一步明确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和实现党的强军目标的战略安排。“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是做好港澳台工作和实现祖国统一的科学遵循。“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外交工作的战略理念和战略安排。“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要求。这五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在安全、军队、港澳台、外交和党建等领域的延伸和提升,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条件保障,是基本方略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和表征。

  总之,十四条基本方略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方方面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展开和实践要求。它们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完整体系。显然,基本方略是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性问题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行动方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设计和系统方案。

  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政治性

  基本方略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为起点,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收尾,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主要突出了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有高度的政治性。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逻辑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选择了社会主义,就意味着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没有任何政治力量能够与中国共产党比肩,更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取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毛泽东曾经提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2](P305)今天,更应如此。第一,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初心。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我国以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党的领导必须体现在民族复兴伟业的各方面。第二,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风险社会已经来临。“风险社会学重构了其物质性或非物质性的技术—社会事件。在被认为真正存在风险的地方,商业、政治、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基础处于不断的变动中。”[3](P177)现在,风险具有全方位性。同时,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也缠绕在了一起。这样,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因此,进行伟大斗争,必须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实现安全发展。第三,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持正确的道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理想的道路选择和实践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因此,必须将党的领导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中。总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4]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对治国理政的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的领导。

  必须完善党的领导。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同时,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第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性的建设,决定着党建的方向和效果。目前,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必须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坚持集中统一领导。今天,有必要重温恩格斯的《论权威》这一科学文献。在恩格斯看来,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权威,那种主张取消一切权威的无政府主义是不可取的。“所以,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它们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5](P337)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更是如此。目前,在进行伟大斗争中,面对国内外、党内外的诸多风险和危险、困难和挑战,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样,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第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建的基础工程。恩格斯指出,“德国人的理论兴趣,只是在工人阶级中还没有衰退,继续存在着”,“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6](P313)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不断提高无产阶级科学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其阶级意识,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特征。因此,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同时,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目前,关键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之内化为全党的统一意志,外化为全党的统一行动。在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全体党员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第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为了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必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必须保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必须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此,必须始终坚持以思想建党为引导,加强党内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教育广大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筑牢拒防腐变的思想防线;必须坚持以制度治党为保证,健全和严肃党内制度和法纪,既要用党的制度建设来预防和消除腐败,也要将党的制度建设贯彻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筑牢拒防腐变的制度防线;必须坚持以作风管党为核心,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筑牢拒防腐变的作风防线。第四,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为了完成伟大使命,必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全面增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本领。例如,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尤其要增强群众工作的本领。在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基础上,毛泽东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能用咒骂,也不能用拳头,更不能用刀枪,只能用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一句话,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2](P291)今天,在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中,必须正确处理维稳和维权的关系。习近平指出:“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7](P147)为此,必须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总之,基本方略是一个通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来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行动方略。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人民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基本方略的第二条,而且将之贯穿到了整个基本方略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必须坚持人民价值取向。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8](P42)今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需要。因此,必须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第一,经济建设的价值取向。我们必须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作为经济建设的目的,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大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强大而雄厚的经济基础。第二,政治建设的价值取向。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前提下,必须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法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第三,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为了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既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提高其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也要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第四,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必须承认和尊重人民群众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需要,努力在共有、共建的基础上实现共享。另一方面,为了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必须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第五,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生态环境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为此,我们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9]这样,才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在其他工作中,也应如此。

  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今天,必须将之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第一,经济建设工作的群众路线。在充分尊重经济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必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治理的权益,充分发挥群众路线在经济治理的作用。在企业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中,不仅要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而且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作用,让工人参与、监督企业管理。这样,才能避免企业决策失误,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农村,必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第二,政治建设工作的群众路线。毛泽东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今天,我们必须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必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只有群策群力,才能夺取伟大斗争的胜利。第三,文化建设工作的群众路线。在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同时,必须承认和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治理权益,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今天,在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第四,社会建设工作的群众路线。在这方面,我们曾经创造了“枫桥经验”。今天,仍然“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10]目前,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依法保障的前提下,必须承认和尊重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权益,引导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第五,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群众路线。在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必须承认和尊重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支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生态治理,为人民群众的生态治理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当然,做好其他工作,也需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总之,基本方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个依靠人民群众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人民行动方略。

  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创新性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基本方略的第三条,而且将之贯彻和渗透在了整个基本方略中,充分体现了开拓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理论勇气。

  基本方略集成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成果构成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略的主要内容。第一,经济新思想和基本方略。围绕着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习近平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例如,“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9]这一思想对于党的十九大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提出新时代经济建设方略进行了理论准备,完善了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科学认识。第二,政治新思想和基本方略。根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民主和法治方面,习近平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要求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努力提高党的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能力和水平。这一思想已经成为新时代政治建设的基本方略。第三,文化新思想和基本方略。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中,习近平突出了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现在,党的十九大已经将之确立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第四,社会新思想和基本方略。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习近平一直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1]现在,这一思想不仅成为新时代社会建设的基本遵循,而且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五,生态新思想和基本方略。在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中,习近平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哲学依据,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这些创新思想已经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第六,安全新思想和基本方略。为了有效应对风险社会的挑战、确保国泰民安,习近平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安全保障。”[7](P185)这一思想不仅成为新时代安全工作的基本方略,而且促使安全工作成为基本方略的重要构成内容。第七,军事新思想和基本方略。在实现强军目标的过程中,习近平强调,必须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统一。这些思想已成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方略。第八,统一新思想和基本方略。在港澳台工作方面,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前提下,习近平强调必须将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坚持两岸和平发展、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这些思想形成了新时代港澳台工作的基本方略。第九,外交新思想和基本方略。根据地球村的格局和全球化的态势,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前提下,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这样,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成为新时代外交工作的基本方略。第十,党建新思想和基本方略。由于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各种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各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习近平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这一思想已经成为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遵循和基本方略。可见,基本方略凝聚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创新理论转化为创新实践的重要中介。

  用创新的方式推进基本方略的实施。动物的生产是被动的,人的生产是能动的,因此,“创造是一个很难从人民意识中排除的观念”。[12](P195)今天,必须通过创新推动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发展。第一,以理论创新引导基本方略的实施。实施基本方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通过理论创新引领这一工程。目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3](P6)因此,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同时,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科学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此来推动基本方略的实施。第二,以科技创新推动基本方略的实施。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和显著特征。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将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强国、智慧强国,为实施基本方略提供科技支撑。第三,以制度创新保证基本方略的实施。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4]尤其是,必须推动各方面的体制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实施基本方略提供制度保障。第四,以文化创新支撑基本方略的实施。没有创新文化,就不会有创新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和创新思维,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样,才能为实施基本方略提供文化支撑。显然,只有勇于变革和创新,才能推动基本方略的实施,从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

  总之,基本方略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通过创新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创新行动方略。

  当然,基本方略也具有其他特征。同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统一的。基本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是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策形态,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导全部工作的根本准则;基本方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是党的行动纲领。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负反馈和系统优化的机制。因此,必须从三者统一中把握和实施基本方略。此外,基本方略与我国过去强调的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是一致的,进一步整合和提升了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显然,只有从总体上把握基本方略的科学内涵、逻辑结构、辩证特征和实践机理,才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原文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毛泽东文集[M].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

  [10]习近平就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 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N].人民日报,2013-10-12.

  [11]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本文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第3期)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