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论纲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2018-06-22 17:34

  内容摘要:习近平同志通过新的革命论、伟大觉醒论、自我完善论、必由之路论、关键一招论、强大动力论、重要法宝论、鲜明特色论、前途命运论等九论,系统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通过根本方向论、战略定力论、总体目标论、改革任务论、党的领导论、基本要求论等六论,高度概括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通过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四句话四个方面和科学认识论、正确态度论、指导思想论、指导原则论、协调推进论等五论,科学论证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方法。上述“二十论”有机构成了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论纲,标志着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形成。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宏大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精辟论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什么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怎么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些论述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形成了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对于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系统总结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和基本要求,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方法和重点任务,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论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和强大动力,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改革开放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习近平同志通过新的伟大革命、关键抉择、伟大觉醒、伟大创造、关键一招、活力之源、强大动力、重要法宝、必由之路、自我完善、最鲜明的特色、最鲜明的品格、决定前途命运等一系列关键性创新话语表述,深刻系统阐述了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

  (一)新的革命论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二)伟大觉醒论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今后,我们要坚持走这条正确道路,这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三)自我完善论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怎么改、改什么,有我们的政治原则和底线,要有政治定力。改革让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四)必由之路论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五)关键一招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两个“关键一招”论揭示了改革开放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关键性意义。

  (六)强大动力论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动力。现在,解决我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必须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七)重要法宝论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要求深化改革。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八)鲜明特色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

  (九)前途命运论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是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说到底,就是要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当前,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党内外、国内外都很关注,全党上下和社会各方面期待很高。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之道。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议题,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战略高度,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那么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最鲜明的特征。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步入一个全新高度,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境界。

  (一)根本方向论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在总结以往的经验时,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确定总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易张,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四个意识”,坚守“四个自信”,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我们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战略定力论 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战略定力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一是“两个死路一条”的论断,即不实行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二是“两个保持”的要求,即“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政治坚定性”;三是“两个防止”的警示,即“不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一方面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要有战略定力。现在,我国改革面临十分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我们要洞若观火,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考验,要勇于应对“四大危险”,敢于迎接“四大考验”的挑战,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应该改又能够改的坚决改,不应该改的坚决守住;应该改而不具备条件的创造条件改,该快的一定要快、不能快的则循序渐进。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如果不顾国情照搬别国的制度模式,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且还会因水土不服造成严重后果。

  (三)总体目标论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被认为是习近平同志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集大成者。《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二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执政优势。

  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往什么方向走呢?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回答好。考虑这个问题,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四)改革任务论 在改革的目标要求上,习近平同志鲜明提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改革的目标任务上,习近平同志明确强调,必须“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习近平同志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打碎敲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两个半程”的论述具有深邃的历史和战略眼光,阐明了建立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一改革新的历史任务和长远战略目标,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征程。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五)党的领导论 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全面深化改革,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一个新考验,改革开放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一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二要着眼于领导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三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增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对“四个自信”要刻骨铭心。四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完善党内制度体系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改革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五是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是党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领导的重要体现。

  (六)基本要求论 习近平同志强调,第一,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第二,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全会《决定》提出的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第三,全会《决定》用“六个紧紧围绕”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第五,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深化改革成果,习近平同志强调,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执政理念,不断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有大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第六,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全会《决定》归纳了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从具体要求来讲,一要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绩,同时也产生前所未有的众多难题,改革就是应问题而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正视存在的问题,理性分析问题,科学解决问题。特别是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要搞好顶层设计。如果说前三十年改革我们尚以尝试为主,强调改革者的胆略、能力,突出点的突破和引领的话,那么,全面深化改革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我们要在基本确定主要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三要鼓励实践探索。改革举措要慎重,要反复研究、反复论证,但也不能因此就谨小慎微、裹足不前,什么也不敢干、不敢试。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善于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坚持按中央确定的方向、目标、原则办事,又勇于探索、勇于创造。习近平还提出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大胆试、大胆闯,就要破、坚决改。

  四要发挥群众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习近平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越不过的坎;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要一切从群众出发,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五要维护稳定大局。现在,我们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尤为重要。我们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对此,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增强改革措施、发展措施、稳定措施的协调性,把握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既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又着力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利益关系、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

  六要做到于法有据。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内容,全面深化改革同样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习近平为此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需要修改法律的可以先修改法律,先立后破,有序进行。有的重要改革举措,需要得到法律授权的,要按法律程序进行。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三、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方法论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有正确的根本方向、坚定的战略定力、确定的总体目标、明确的改革任务、坚强的领导核心、精准的基本要求,而且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这里,集中体现为四句话: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定信心,就是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凝聚共识,就是要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合力;统筹谋划,就是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协同推进,就是要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一)科学认识论 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靠摸着石头过河,仍然需要采取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的方法,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凝聚共识,没有广泛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思想认识不统一时要找最大公约数,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形成聚焦,做事就能事半功倍。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40年前。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越涉及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完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推进改革矛盾多、难度大,但不改又不行,改慢了不行,过于激进也不行。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的这些阶段性特点,勇于担当,善于改革,既要有敢于推进改革的勇气,又要有善于推进改革的智慧,要练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本领和智慧,一个一个地啃下硬骨头,一个一个地涉过险滩。

  (二)正确态度论 习近平同志反复告诫我们,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历来是全面改革。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这是习近平同志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警示和政治要求,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道路至关重要,不该改的就坚决不能改,这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任何时候都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放松。

  (三)指导思想论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要靠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四)指导原则论 在指导原则上,习近平明确提出:一是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三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四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六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五)协调推进论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

  习近平同志关于协调推进改革方法论的论述十分丰富,具体包括:强调在总体方法上注重改革“三性”,即“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调在思想方法上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即“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强调在推进方法上要处理好政策“五大关系”,即把握好“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树立“五要”新思维,即要正确推进改革,要准确推进改革,要有序推进改革,要协调推进改革,要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五要”新思维继承和发展了党的改革推进理论。一方面,明确了改革推进的方向性、稳妥性、有序性、耦合性、严肃性。改革不仅要注重思想方法、设计方法、操作方法,还要注重推进方法,这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性特征转换的必然要求。“五要”新思维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聚焦点、时间点、立足点、关联点,实现了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指引、力度掌控、顺序理清、重点把握、能动性发挥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自上而下、顶层设计、部门协调、高层推动的改革协调推进体系。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协调推进的复杂系统工程。正确、准确推进改革,是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的改革要求的体现;整体布局协调推进改革,是实现改革最大综合效益的重要保障;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是改革的基本遵循。这五个方面,既注重发挥部门和地方改革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又坚定了改革的方向性、原则性、系统性,构成一套缜密的改革推进体系。

  习近平同志还强调,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论思路,要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说关系,要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讲落实,要“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

  习近平同志强调,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在学习理解上,要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在贯彻落实上,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摸着石头过河,凝聚最大共识,寻找最大公约数,处理好五个方面重大关系,蹄疾而步稳等,这些精辟概括是对宝贵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是在深水区和攻坚期推进改革的科学方法,是事半功倍的路径选择。习近平同志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体现了干净利索的思路、逻辑缜密的阐述、体大思精的布局,让中国新一轮改革方向明确、路径清晰。

  总之,“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体现在方法论上,就是要“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同时,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结论

  梳理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体现在认识论上,就是坚持系统思维,强调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片面理解。比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顾此失彼、断章取义。比如,既要讲“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要讲如何分好“蛋糕”,也要讲如何做大“蛋糕”。归根到底,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署的,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群众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

  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断,既有“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统帅勇气,又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坚强决心,还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坚韧信念,更有“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的伟人气魄,针对的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执着的改革品格、鲜明的改革气质、奋发的改革精神。今天的改革,不只为了应对挑战,更是为了把握机遇;不只为了短期目标,更是为了图之长远;不只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全面深化改革要塑造的,是一个更有实力引领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同志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是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系统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一是明确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二是坚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道路,提出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三是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价值取向,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谋划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丰富、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五是厘清了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关系,把抓改革落实同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新发展理念结合起来,同抓经济发展、治国理政、和谐稳定、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用改革带动和推动各项工作。这一重要思想贯穿着非凡的政治勇气、深厚的人民情怀、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科学的辩证思维、强烈的创新精神,既是改革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也是改革理论的重大创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改、为谁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注释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EB/OL].人民网2013—11—16.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新华网2017—10—14.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6—7—1.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人民网2013—11—15.

  [7]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J].党建,2017(9).

  [8]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EB/OL].人民网2014—1—1.

  (作者杨宝国系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江南大学)研究员。)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