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镇化的发展探析

    发表时间:2018-07-18 09:08 内容来源:《前沿》

      在新时代的城乡关系中,城乡融合势在必行。要实现乡村的振兴,就需要通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对农民土地所有权与承包权的确认,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要通过的强大牵引,减少农村人才的外流;此外, 还需要逐步突破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解决农村社会的发展。

      一、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探析村镇化的理论渊源

      逆城市化,是指大城市人口向小城镇和乡村回流的社会现象。村镇化与逆城市化在发展的主体思路上有相近性,但在发展路径上不同。村镇化的立足点在乡村, 其目的是通过村镇的发展,实现乡村的现代化。逆城市化的立足点在城市,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缓解城市压力,客观上能够带动乡村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对农村生态和环境的破坏。

      对比可知,推动村镇化建设既能够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又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病”,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因此是当前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理想选择。

      村镇化的实现,需要工业化的带动和助推,从而形成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事实上,在近40年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形成了一定的乡镇企业规模,这些企业在市场发展的进程中, 经过竞争、兼并、转型,一部分企业逐渐退出,而另一部分则不断壮大,利用当地资源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形成了一系列相互依托发展的特色产业,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推动了农村地区的就地城镇化。

      村镇化理应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人的现代化上,尤其可以通过转型后的乡镇企业来实现人的现代化,因为在企业中工作的农民工往往比以种地为生的农民更容易被现代化,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也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其他的农民,当这种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在农村地区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后,实现当地的现代化就不再是一个难题。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施村镇化的现实意义

      村镇化,是与城镇化相对应的一种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从人口流动角度来看,是指农村人口不再盲目向大中小城市转移,而是在原有的居住地实现就地城镇化的过程。村镇化的发展目标是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乡村生活实现城镇化。村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基于农村这一主体,通过农村自身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新型模式,重点解决的是农业农村的人才、土地和资金的问题。村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

      2013年,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将人的现代化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核心。着重解决“3个1亿人”的问题,其中,有1亿人要实现就地城镇化。从地域布局上来看,村镇化就是就地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途径选择,对于完善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村镇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同时兼具“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也是农村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在这一层面上,与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从农业农村现代化角度来看,实现村镇化, 既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的空心问题,又可以促进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如果农民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实现了“镇”的目标,将与城市居民更为趋近,更加有利于推动农村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规模机械化、产业化的生产可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使农民从根本上实现由“身份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变。

      城乡融合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通过乡镇企业的转型实现乡村工业的发展,农民通过“离土不离乡”的就近就业,既可以缓解农村部分地区劳动力严重流失的压力,又可以使当地农民摆脱对大城市工业的依赖。此外,村镇化的实现会推动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各项公共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使农民可以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与福利,与此同时,城乡二元格局会逐渐打破,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也会慢慢消除。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镇化的动力建构

      农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对实现乡村城镇化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首先要促使农民改变传统的小农思想,在意识层面主动向市民过渡;其次要关注农村教育,着重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农民队伍,使其真正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精英。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农民才能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文明建设。

      村镇化的发展目标是村镇融合。在村镇融合的前提下,农业与工业的有效结合将是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业对以人力为主的劳动力依赖会逐渐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大量增加,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发展壮大乡镇工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层政府作为“村镇化”的有力推动者, 对于村镇化的实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前,政府的作用应重点放在对农村土地、资金等瓶颈问题的解决上。首先,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其次,要有效推动土地的有序流转。最后, 要规范土地的循环利用。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规范工业用地,同时要不断提高环境改造技术,促进废弃土地的循环再利用。

      乡村振兴战略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又一个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对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非凡,作为这一战略的驱动之一,村镇化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内蒙古社科联学刊《前沿》2018年第1期[总第411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镇化的发展探析》,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彦/摘编)

      (作者:康永征,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博士,太原科技大学讲师;王泽莉,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