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多措并举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发表时间:2018-08-02 08:42 内容来源:经济日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新目标,并作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等一系列工作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

      就业,不仅是劳动者生存的经济基础,也是其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前提,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好就业问题事关劳动者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可以说,就业是永恒的课题,更是世界性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围绕就业优先战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等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成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这些都为做好新时期就业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确保就业稳定,既有新的机遇,也有新的挑战。面对这种复杂形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更高质量”“更充分”的新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政策协同,创新工作举措,把稳就业作为稳经济、稳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切实抓好。

      如何理解“更高质量”的就业?我们认为,对个人而言,更高质量的就业通常意味着合理增长的劳动报酬、稳定的工作机会、良好的就业环境、完善的社会保障和体面的社会地位;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更高质量的就业包括更充分的就业、更优化的就业结构、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等。就业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发展阶段,提高就业质量的诉求往往集中于正规就业、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健康,以及基本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当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基本就业权益得到满足后,劳动者会更看重就业的发展性、成就感和价值感,对就业质量的诉求更多涉及劳动者的发展和尊严,比如价值实现、工作生活平衡、公平性等。

      如何理解“更充分”的就业?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预计到2020年前,我国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在9亿人左右,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年均超过1500万人。同时,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层次研发人员、高技能工人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足,部分新成长劳动力的实践能力还难以跟上市场变化,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难题或将持续存在,等等。未来一个时期的就业压力不容忽视。总的来看,结构性矛盾已经上升为就业的主要矛盾,但总量矛盾仍然存在。未来,要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不断拓展就业新空间,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更充分”的基础上提升就业质量。

      (二)

      就业是民生的重中之重。就业稳则人心安。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通过供需发力、创业引领、服务推进,促改革、稳重点、防风险,确保就业目标任务完成、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首先,要明确工作着力点。一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不断丰富和完善政策手段,推动就业优先战略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配合,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二是对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要扩大培训规模,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提供普惠性、均等化、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使其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把握创新型国家建设新机遇,优化政策环境,推动设立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基金,高标准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园区,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和综合配套服务,持续激发创业积极性,切实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其次,要扎扎实实做好全方位就业服务。一是通过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就业工作,以适应劳动者多层次就业需求,健全均等化、专业化、智能化服务体系,提高劳动力匹配效率。二是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以及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和基层成长计划,坚持服务、培训与维权并重,支持引导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同时加强对困难人群的就业援助和兜底帮扶。三是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劳动力、人才的社会性流动,畅通劳动者的横向和纵向流动通道,建立健全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四是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提高就业质量提供重要保障,为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重要基础。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   执笔:尚秋荣)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