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哲学反思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2018-08-03 08:55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条件需要以全面深化的发展为纽带,去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因此需捋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由此确定了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更好地发挥政府调控经济服务社会的作用。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日益强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奋进的40年,是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在不断解决问题、克服矛盾的过程中曲折前行的40年,是社会给人的发展不断创造全面条件的40年。

  求真务实、解放思想的理念奠定了改革开放的思想前提

  众所周知,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解除了“极左”路线残留的影响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使“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信念重新确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当时的实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此,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可以借鉴,而当时占据人们头脑的是苏联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模式,因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为当时人们面对的主要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必须破除头脑中条条框框的限制,根据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这就需要解放思想。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在人们对未来的发展还很迷茫之时,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对推进改革开放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激励着人们不断去探索创新,转变了把苏联模式当作社会主义样板的错误认识,根据实际国情去选择合适的发展形式,不断地推陈出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乡镇企业的建设,外资、合资、私营企业的发展等,改革开放蓬勃地发展起来。只要有利于生产发展,使人民生活幸福的事情,就要大胆去做。这就彻底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面貌、路径和思想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意识,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由此逐渐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的两大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这两大成果既是对当时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理论支撑,体现着当时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虽然认识水平有局限,这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是不可避免的,但它却贯穿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在既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由此形成的思想观念上打开了缺口,使人的主体精神得到充分的发展。

  体制创新的改革与主体创造活力的激发

  在总结此前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即体制创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运作机制的结合。它意味着企业须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主体,只有作为独立的主体,负有相应的责任和享有应得的利益,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压力面前,去拼搏进取,充分释放出潜在的创造力。我们可以用马克思所指认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对之加以概括。

  企业要成为独立的主体就必须对生产资料占有支配权。只有能支配生产资料,企业才是自主的主体,才能根据市场的需要去自主地组织生产,才有与生产活动相应的利益,也才能激发企业的创造活力。因此,体制创新的改革首先就围绕着企业的产权制度问题而展开,力争把产权落实给企业,使其成为独立的主体。

  然而,社会化的大生产需要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企业并没有独立的产权,那么以什么形式来落实企业的产权呢?经过多年的探索,突破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束缚,党的十五大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并提出了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的理论,为国企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在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实践中,找到了在公有制条件下落实企业产权的具体方法。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国企又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使企业作为独立的主体走向市场竞争,焕发出创造活力。

  在国企改革的同时,多种经济成分也在快速发展,形成了多元的市场主体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格局。随着各种市场的培育和保障体系的社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初步建立起来,成功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难题。正是这种改革的红利,作为独立主体的创造活力得以激发,各类企业的快速发展使经济生产呈现出勃勃生机,为新世纪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反思体制创新时期的改革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人是最根本的生产力,人的创造性劳动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而人只有作为主体,才能释放出生命潜能中的创造活力,这正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原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条件需要以全面深化的发展为纽带,去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因此需捋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由此确定了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更好地发挥政府调控经济服务社会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广泛。这不仅表现为物质产品的消费方面,还要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公共服务良好的社会环境,适宜居住、有益健康的自然环境等。但在过去的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这就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以及对经济发展数量指标的追求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是,只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的和评价标准,就会使发展偏离正确的轨道,走向物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虽然是基础,但忽视其他方面,最终还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民生为重点,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创造条件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楠明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