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型企业家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18-08-05 04:19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与此相应,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经济发展表明,经济发展与企业家阶层成正比,凡是企业家阶层丰裕的区域,经济发展必然有活力。在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增长驱动的主要方面,市场需要的是创新型企业家,更多的是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管理创新,以便形成新业态与新动能。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特征,必须从企业家的功能上加以认识。

  首先,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是从功能上界定的,它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个群体,企业家的主要功能是创新。之所以这样强调,是要说明并不是所有的职业经理人都是企业家,只有当职业经理人在涉及创新方面时才具有企业家的角色。激发企业家精神,就是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而在现实中人们往往把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相混淆,认为企业经理就是企业家,对企业家的激励往往变成了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使得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企业家的创新是什么?对创新的理解一般以熊彼特的说法为准,认为创新就是引入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发现新原料、实现新组织形式,或者称之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是企业家功能容易理解,技术创新为什么也是企业家的事情?这里所说的技术创新不是指技术本身,而是指技术的应用。尽管可以通过国家的基础理论和企业的研发投入来解决技术的发明,但是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依靠企业家。所以,企业的技术创新包括技术的发明与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熊彼特还特别强调,创新是“创造性毁灭”,是对旧的产品、旧的生产方式、旧的组织形式的打破。如果这些生产方式不被破除,新的生产方式就无法生存。从这一意义上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创新驱动。

  第三,高质量发展呼唤创新型企业家阶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反映在产品结构的升级与生产技术的升级上,又反映在资源配置的机制上和企业的组织管理上,需要对既有的低效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进行替代,需要企业家阶层去完成这一使命。这就是说,在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方式转换中,企业家依靠自己对市场敏锐的眼光和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通过对技术的运用、对新产品的开发、对市场的创造,率先打破既有的市场平衡,创造新动能和新业态,来主动推动消费者转型升级,从而完成创造性毁灭。这一实质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所在,为此,为了更好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提出了激发企业家活力的要求。

  第四,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企业家的代际转换。高质量发展是新旧动能、质量、效率的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企业家群体的功能转换,即由投机性企业家向创新型企业家转变。在低收入阶段,供给短缺,市场需求旺盛,企业家只要能够组织生产就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这一阶段的企业家多表现为投机性企业家。投机性的企业家主要是基于发现市场的不均衡而进行的创新,例如,不同区域市场之间的套利,不同时间状态下的套利。因为是短缺经济时代,市场的机会相对较多,企业家的套利途径也较多,进入门槛较低,所以,总体上表现为技术水平的低下和粗放化的发展。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能力过剩,人们基本消费满足,提出消费结构升级要求,但又不知道未来的消费品,这就需要生产商从供给端进行产品的开发与市场的创造。与这种经济发展环境相适应,企业家的创新必然是基于打破既有市场均衡状态的创新。这种创新能力需要企业家对新技术转化的敏锐眼光,需要对市场风险的勇于承担。所以,从整体上来说,高质量发展呼唤企业家,不仅需要大量的企业家,更需要企业家由投机性企业家向创新型企业家的转变。

  如何大力营造创新型企业家发展的社会环境,形成激发企业家活力的社会共识?

  摒弃高速增长阶段的惯性思维。在创新引领的经济发展阶段,技术创新、企业家以及高级管理人才等高级要素的作用将发挥决定性作用,国家政策资源将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但不少地方政府仍认为,有了所谓的国家发展战略就一定会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质量提高,就能够取得改革红利,从而不在发展的具体政策和环境上下功夫,不在企业家的创新驱动上下功夫。这是政府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必须高度警惕的一点。

  形成对创新发展包容的社会共识,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创新就是与众不同,就是打破已有的模式,是所谓的“创造性毁灭”。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与既有的政策、制度、商业模式、管理理念相冲突,会遭到大众的否决与不认同。同时,创新是未知的,对其风险不可预测和无法把控,常常与失败相联系,是冒险者的事业。所以,创新的这两个基本要素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要允许企业家的“不可思议”和“冒险行动”,形成对他们认同的社会理念。要形成和引导这样的社会共识,政府就要对企业家的行为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儿,而不是“锦上添花”的活儿。即不要过多地支持成功的企业家,而要支持真正创新且时下困难的企业家,要包容企业家的失败,甚至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和补贴部分补偿企业家的创新风险。

  加大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建设,引导企业家走创新发展之路。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因为企业家的创新是对既有经济秩序的打破,这样,对企业家行为的限制越多,越不利于其创新活动。因此,在企业家创新活动上应尽快实施负面清单制度。

  从金融市场上对企业家的创新提供支持。要将企业家的创新理念变为商业模式,必须有投资的主体,这就要从金融制度上形成对企业家的投资支持,真正使金融与实体经济相结合。

  减少对企业家的创新干预,克服新的形式主义。例如,在企业家创新刚有起色时,就对企业家提出各种能够彰显政绩的要求,这样,势必会加大企业发展困难,或者改变企业的发展轨迹,甚至扼杀新创建的企业。

  重视对原创性技术研发的激励,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谋划重大研究基地。严格对高层次人才的确认与保护,宁缺毋滥,形成创新的技术支撑。要从财政和税收优惠上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对新技术转化的投入。

  从制度上规避企业家的“寻租”行为。不同的激励结构,会导致企业家活动是关注于生产性活动(创新),还是关注于非生产性活动(寻租)。前者相对于后者,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的低水平时期,套利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高质量阶段,套利就不再能促进经济发展。创新引领发展需要的是创新性活动,而不是套利创新活动,要从制度上引导新一代企业家向创新性活动转变。

  (作者:张良悦 系安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教授)

编辑: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