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湘西土家族文化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8-08-31 15:17

  在湘渝鄂黔交界,武陵山脉的大山深处,生活着数百万土家族人。摆手舞、毛古斯舞、土家吊脚楼、千年古镇芙蓉镇……历经数千年沧桑,土家族人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客前来体验旅游。今年暑假期间,上海海事大学“沪湘关爱”实践队前往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就土家族文化保护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1.土家族文化的特点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土家族历史悠久,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文字。“土家”称谓,是相对于“客民”而言,是为区别不同于本族的外来人。清朝对土家族地区“改土归流”后,土家语言逐渐为汉语所代替。调研中了解到,如今土家族语言面临着即将消失的困境。

  土家族民间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可以说是月月有节,社八节、牛王节、跳马节、酉水龙舟节……在众多节日中,以“过赶年”最具特色(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每进腊月,杀年猪、做煻糁、推豆腐、打粑粑、贴对联等,这些为过年做准备的活动在土家族聚居区筹备得红红火火,直到正月十五日堂屋中撤下祭祀围帐,摆手锣鼓收场,整个年事活动才告落幕。

  土家族人能歌善舞,而且源远流长。如今,湘西流行的土家族舞蹈有:摆手舞、铜铃舞、毛谷斯舞、梅嫦舞、八幅罗裙舞等。据土家族人介绍,摆手舞源于巴渝舞,至今仍保留着巴渝舞的征战、歌号、鼓乐等特色。

  据了解,土家山歌是土家族舞蹈音乐之一,多在舞蹈段落间隙里唱山歌,有的根据舞蹈内容事先编好,也有的见景生情,现场编唱。土家族青年男女崇尚自由恋爱,土家族地区情歌对唱很普遍,很多地方至今还举行“女儿会”,以歌幽会,以歌谈情说爱,以歌成婚。目前,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仍会唱哭嫁歌,比如“女哭娘”“姐哭妹”等。

  土家族受汉族影响,崇拜祖先,也有自己的民族图腾,他们通常自称是“白虎之后”,以白虎为主神。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等。

  调研中了解到,如今在湘西自治州,土家族主要聚居在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等县,占全州总人口的42%。他们大都以姓氏组村结寨,姓氏自古迄今以田、向、覃、彭、冉等姓为大姓,而这些大姓又集中地聚居在某地区之内。土司就是依靠“强宗大姓”起家,又以自己的权势统治着同宗之中的大多数土民。位于湘西北部的永顺县,是土家族发祥地之一,保留了许多原生态文化。

  2.土家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千百年来,土家族摆手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保护项目在湘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得到“活态传承”。2005年,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湘西州有六项,摆手舞、打溜子、毛古斯舞等名列其中。目前,湘西地区每年都举办土家族社巴节,已成为土家族第一个“国字号”节庆品牌。

  调研中了解到,老司城遗址是土司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2015年7月,该遗址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实现了湖南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走进武陵山巨大的褶皱里,在美丽清澈的灵溪河畔,就可以看到这座规模宏大的古城遗址。

  在老司城遗址,调研组看到首领生活区、衙署区、司法区等功能区保存完整,被赞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具典型的古文化遗址”。在八百年的历史岁月里,老司城历代土司“执圭守土,平息内乱,抵御外患,捍卫社稷”,听从国家号令,维护国家统一。明嘉靖年间,年仅十八岁的永顺土司彭翼南奉旨带领3000土家儿郎远赴江浙抗倭,被明史誉为“东南第一战功”,在土家族历史上留下了精忠报国的壮举。而旧时土王行宫,千年古镇芙蓉镇,更是见证了土司制度和文化的兴起、繁盛和衰落。

  为挖掘弘扬土家文化优质资源,2017年,永顺以“天下永顺·土司王城”为品牌,耗资100亿元打造了土司王城老司城、芙蓉镇、猛洞河、不二门、秘境小溪等土家文化系列景点,有力推动了土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2017年,永顺县共接待游客5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亿元,分别增长17.5%、32.09%。

  随着湘西旅游业的繁荣,如今,土家族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西兰卡普”“土家蜡染”“土家刺绣”“土家小背篓”等民族服饰和工艺品,芙蓉古镇吊脚楼景区,“小红鼠”“山谷居民”“金毕果”“太阳树”等民族非遗文化产业品牌,这些浸透着浓厚民族气息的文化产品越来越红火。同时,湘西州还着力打造了民族传统节日、传统民俗活动、传统民族祭祀、文化旅游节庆等项目,形成了系列民族节庆品牌。目前,全州有基础、有条件开展的民族传统节庆共29个,如土家族社巴节、土家年、摆手节、龙谷节、八部大王祭、毛古斯节、土家织锦文化节等。2017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4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5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达15.45%。

  3.关于土家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芙蓉镇、老司城景区作为土家文化典型代表,由于城市现代化发展脚步加快,传统文化被忽略,少数民族汉化现象等原因导致景区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古镇风貌保存不完整,存在部分地域文化遗失现象。加之该处位置相对偏僻,知名度相对较小,人力资源单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景区内可供游览区域较小,导致游客数量较少,滞留时间较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明显。未来,永顺及湘西可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土家族文化资源,打造丰富多样、质高品优的旅游文化品牌,吸引更多游客留得住、玩得好。

  目前,一些旅游景区、旅游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餐饮、住宿等条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下一步,应着力改善景区周边及景区内交通状况,开通景区与各交通车站之间直达交通线路,景点内的接驳车可免费乘坐,提供更好的景区旅游服务,使游客享受好的旅游体验。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景区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在各大旅游APP中有景点推荐,旅游路线地图中有景点标识。

  永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卢瑞生介绍,梯玛神歌蕴含着土家族人对祖先神灵的信仰,摆手舞中可清晰看到土家族人和睦而热烈的生活图景,哭嫁歌里传递着对生命和生活的敬畏和眷念,土家年仿佛还能听到征鼓里的和平期待。土家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调研中发现,土家族文化传承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况。未来,应加大对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实现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鼓励青年人在追溯历史中找到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在弘扬民族文化中找到落脚点、发力点、幸福点。

  此外,一些地方旅游项目、景点、商品等某种程度上存在同质化倾向,而富有特色的土家旅游品牌没有形成系列产品,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缺乏顶层设计。未来,湘西在土家族民俗活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要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深入挖掘和整合土家族特色的文化资源,着力发展土家族工艺品等民族文化产品。

  (作者:上海海事大学“沪湘关爱”实践队)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