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一带一路”建设“工笔画”

来源:紫光阁网
时间:2018-10-19 08:06

  绘制“一带一路”建设“工笔画”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完整内涵提出一周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五周年讲话”),详尽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性质、建设目标、下一步建设方略,为绘制好精谨细腻的“一带一路”建设“工笔画”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一带一路”定位于发展中国家

  自“一带一路”倡议推出以来,国内外一直普遍存在的疑问是,“一带一路”倡议为什么要定位于发展中国家?中国本身还不是一个发达国家,为什么要支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工业文明是迄今人类社会所创造出来的最高文明,也是最发达的文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应拥有享受工业文明的权利和资格。但是长期以来,工业文明却被锁定在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中,远未遍及世界各个国家,惠及世界各国民众。自400年前工业文明出现至今,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仅占世界1/7,享有工业化成果的人口不足1/7。这些国家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以及极少数的亚洲国家,绝大多数国家或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或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或尚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甚至少部分人口仍挣扎在生死、贫困、战争的边缘上。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共建‘一带一路’之所以得到广泛支持,反映了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促和平、谋发展的愿望。”

  中国在过去40年取得的巨大的工业化成就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经验支撑。在中国步入工业化进程之前,人类社会能否享有工业文明还是个未知数。这是因为按照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所消耗的资源水平来看,目前蕴藏的自然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发展中国家享有与发达国家同质生活水平的需求。不过,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用亲身实践证明了工业化可以在人口众多的国家实现,人人享有工业文明的成果不再是天方夜谭。这正是中国工业化进程所具有的世界意义,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只能由中国提出的关键所在。

  “发展中”状态既是人类社会发展必须逾越的难关,也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希望所在。当前世界工业文明正处于“半程”状态,而推进工业文明进程的主要力量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而实现经济独立和民族振兴正方兴未艾。”如今发展中国家综合实力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发展中国家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970年的不到20%上升到目前的接近40%,同期发展中国家进口规模占世界进口规模的比重从20%左右上升到40%,发展中国家的制造规模占世界的比重从10%上升到50%。从发展中国家流出的资本规模占世界40%,流入占60%。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有一定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技术研发实力上升较快,占世界全部专利生产的比重从10%上升到目前的接近40%,而高收入国家却从85%下降到目前的不到60%。

  为什么“一带一路”有别于现有国际机制

  作为一项全球性倡议,“一带一路”不同于现有的国际机制。五周年讲话再次回答了“一带一路”倡议是什么、怎么想、怎么做的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当前,个别西方国家的舆论把“一带一路”倡议看作是中国推行地缘政治的代名词,认为中国无非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世界霸权,进而威胁西方“苦心经营”多年的世界秩序。因此,在倡议提出的五周年前后,出现了各种抹黑“一带一路”倡议的言论,如“新殖民主义”“债务陷阱”等等。五周年讲话再次重申,“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搞经济合作,通过合作来推进共同发展。从五周年的实践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始终没有偏离经济合作这一大目标、大方向。

  “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一带一路”倡议要推进的是全球发展进程,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一带一路”倡议必须走开放包容的发展道路。历史上关起门来搞小圈子的国家有不少,但是最终均以失败而告终。这是因为搞小圈子抑制了内部的发展活力,也限定与外部进行各类资源交流的机会,最终不得不为搞小圈子承担巨大的成本。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坚决摒弃搞小圈子,而是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包容的道路。开放包容道路将为所有参与国提供发挥比较优势的机会,也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最终将有利于参与合作的各方。把机会提供给别人也等于把别人的机会提供给自己,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合作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

  “一带一路”倡议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二战结束后,随着发展中国家陆续完成政治上的独立,能否获得经济发展的机会则主要看发达国家提供的“机会”。发展中国家因国内市场狭小,要完成工业化任务必然依托外部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从某种角度上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哪个发展中国家率先获得发展机会主要取决于发达国家的“政治选择”,或者说意识形态一直是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市场的“入门券”。符合发达国家意识形态标准的,则被优先给予各种发展机会,包括贸易、援助、资金和市场等等。这也是我们看到二战后部分发展中国家先发展起来的现象。发达国家始终认为,世界发展是零和的,不是共赢的,迄今还没有哪种发展方案能够突破现有的零和框架思维。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现有的国际合作机制、合作模式,打破传统僵化的思维模式,以人类社会从未有过的新思维引领发展中国家共同创造人类发展的未来。

  为什么“一带一路”有光明的前景

  “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为世界多数发展中国家所认同。截至2018年8月,已有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118份“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协议;截至2018年6月,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1%,中国已经成为25个沿线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年均增长7.2%,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5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9.2%;一些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正在获得稳步推进,8月26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万列。

  “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的贡献也在加大,“一带一路”倡议的正效应正在显现。目前,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共82个,累计投资289亿美元,入区企业达3995家,向东道国上缴税费累计20.1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4.4万个就业岗位。2018年,中国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举措向世人表明,中国正在与世界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拉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加紧完成相关领域的制度建设工作,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做准备。中国本身正在加快对外开放投资的进程,也在加快沿线国家自贸区建设工作,已与13个沿线国家签署或升级了5个自贸协定,与欧亚经济联盟签署经贸合作协定;与17个国家核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与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开展联合融资合作;启动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赵江林)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