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研究的新成果与发展趋向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8-10-29 09:08

  宋史研究的新成果与发展趋向

  ——十至十三世纪西北史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综述

  由中国宋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10至13世纪西北史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近日在兰州举行。来自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的26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220余篇,从几个方面展现出近年来海内外宋史研究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向。

  从“西北”视角理解10至13世纪中国历史。本次会议的主题是“10至13世纪西北史地”,不少学者强调要寻找宋史与西北史地研究的有机结合点,以期拓宽西北史地研究的视野,加深对10至13世纪中国历史的认识。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富学的《宋元伊斯兰化东进浪潮何以止步敦煌》从民族与宗教互动的角度,探讨宋元伊斯兰教东向传播的问题,这一研究不再局限于就“西北”而谈“西北”,而是观照到宋元时期不同文明交流背景下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首都师范大学讲师俞菁慧的《北宋神宗朝西北地区的土地经略与土地治理》讨论神宗朝在陕西地区的弓箭手营田制度等,以说明新法根据不同区域特点而展开的“制地理念”与土地规划,从而将西北经略问题拓展到改革者的土地意识和土地治理的大视野中。西北大学陈峰教授和王战扬博士的《简论北宋中后期对夏战争的军事决策及其成败——以神、哲、徽三朝为中心》结合具体对夏战例,分析北宋中后期中央军事决策的调整及其在边防层面的贯彻实施,以检视宋廷军事决策的成效。上述研究中,与“西北”有关的人物、制度与事件等,不单是具体的研究对象,学者还力求以此为切入点,来思考宋代历史的整体演进脉络。在此意义上,“西北”成为理解10至13世纪中国史的一个“新视角”,就显得格外重要。

  以新议题引领研究走向深入。如何发掘新的、有意义的议题,是宋史研究者尤为关心的问题。会议以专题论坛的形式凝练核心议题,看似是会议形式的改变,实则起到了聚焦议题的作用。信息沟通是牵动政治与制度、军政与外交、社会与经济诸领域的焦点,以此为中心,与会学者展开对宋代国家统治、社会治理等的新思考。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助理教授李如钧《苏轼谪居期间的信息传获》、苏州大学讲师丁义珏《传宣与宋代君主个人意旨的表达》等,聚焦“信息传递与宋代的统治秩序”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如何引入“过程”视角,透过王朝的静态制度,把握唐宋社会经济的运行实态?这是“过程视角下的唐宋财政赋役”论坛提出的问题。辽宁大学耿元骊教授《宋代民事法律运作的基本原则:〈清明集〉所见田土诉讼为例》等研究,力求将制度运作与具体的人群相结合,构建出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立体图景。“十至十三世纪中国的民间信仰与基层社会”论坛采用宗教社会史的取径,以自下而上的视角,探讨中央政府与基层社会之间的关系。“知识的构成与实践”议题引人注目,台湾清华大学廖咸惠副教授《宋代士人笔下的术数与术士》等文章,思考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推进对宋人知识史与世界观的了解。其他如“十至十三世纪的宗教空间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与医疗视野下的宋代社会”等议题与论坛,无不注重提问方式的改变,强调视角转换的重要意义,使分散碎化的具体问题统摄到体系化的宏大叙事中来。

  探索南宋史研究的新方向。在《南宋史研究再开展》的主题报告中,台湾长庚大学研究员黄宽重指出,南宋史研究要开阔视野,开拓优质议题,引领研究方向,诸如荐举制度与人际关系、文化政策与文化交流、边界与边界人、士人的家国情怀、士人与基层社会、信息传递与军政管理、社会形态与知识建构等。一方面要超越学科,扩展视野,另一方面要跨越时段,做到两宋、宋元的联结。会议提交的多篇论文,呈现出学界对南宋史新方向的探索。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平田茂树教授的《略探南宋士大夫复合、多重的社会网络构造——以书信史料为线索》主要以“启”“书”等材料,分析南宋中期政治家洪咨夔的交游和网络,深化了对南宋士大夫“社会网络”的理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包伟民的《陆游的乡村世界》通过诗人陆游的目光,观察南宋浙东地区农村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借助书信、诗文等材料的利用,南宋史研究的方向呈现多元态势,内涵渐趋丰富、新颖。

  传统议题的新解释。王安石变法是宋史研究的大问题和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雷博的《试论王安石的“师臣”身份与熙宁君相关系》分析“师臣”这一特殊君臣关系蕴涵的内在张力,考察“君臣/师徒”身份对变法实践的影响,揭示了熙丰新政的另一面。华东师范大学刘成国教授比较刘敞与王安石的学术思想,认为二者的差异反映出宋代儒学复兴中教化之儒与功利之儒两种模式的对立,这是与理学言说不相同的学术图景。云南大学黄纯艳教授的《宋代的疆界形态与疆界意识》认为宋代存在多样的疆界形态,其核心是分隔版籍与非版籍的民和地,保护赋役来源和辖土安全,显示了宋朝对待周边关系时构建华夷秩序之外的实用主义倾向。关于土地政策问题,首都师范大学李华瑞教授认为宋代“不抑兼并”是指不抑土地所有权的转移,而对兼并势力抑制的广度和深度则超过汉唐和元明清。另如学者对真宗封禅涤耻说的“质疑”、对富民与宋代乡役关系的“再论”等,均彰显“旧题新议”“老题新做”之意,反映了谋求宋史研究再出发的新认识与新努力。

  (作者:何玉红、杨芳,分别系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副教授)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