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来源:紫光阁网
时间:2018-11-02 08:30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中,在政治体制改革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探索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取得的重要成果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从历史维度看,从两次国共合作,到1937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三三制”,到1949年筹备和召开新政协,再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协商 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对协商民主进行了长期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克服了“文革”十年以来协商民主停滞发展的状态,逐步恢复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奠定 了坚实基础。从国际方面看,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国学者基于对社会矛盾复杂化及选举民主运行中逐渐暴露出来的体制机制性缺陷的反思,逐步形成了“协商民主”思想 ,并在中国迅速传播,在学界渐成研究热潮。从我国现实 情况看,通过改革和完善创新民主制度消除和缓解社会矛盾,凝心聚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为此,党的十八大审时度势,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理论。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无论是在国际横向比较中还是在人类政治纵向发展史中,都展现出了独特优势,是广泛、多元、深层次的,能够克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协商民主的局限与弊端,是有效和成功的。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协商民主体系。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更可操作、更好落实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架构,描绘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战略规划图。《意见》根据我国现行七种协商渠道的现状和发展程度,明确部署了不同层次推进的目标和方法: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比较成熟,是“继续加强”“扎实推进”“进一步完善”;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如火如荼,是“积极开展”“认真做好”“稳步 推进”;社会组织协商由于刚刚兴起,则定位为“探索开展”。这样,一个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工程实施图便呼之欲出。

  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七大协商渠道,虽然每一渠道都地位特殊、十分重要,也有自己的主体、任务和要求,但是人民政协和其他协商渠道不同,无论在性质上还是在职能上,都是一个自成体系、精英荟萃、专事协商的机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作了明确阐述,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这一定位既符合事实,又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高度重视和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人民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时代之问,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改革开放40年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重托;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才得以形成并取得巨大成就。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政治基础,它的过去和现在离不开党的领导,它的发展和未来仍然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这一点上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毫不动摇。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近年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立足于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政治优势、智力优势和渠道畅通优势,密切联系各族各界群众,汇聚各方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要继续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活力,努力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凝聚最大正能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更大共识、形成更大合力。

  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框架,实行得好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就健康发展;实行得不好时,就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多次发文强调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并将相关内容及时地写入宪法、法律。这一系列制度、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确保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健康、有序发展,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基本保障。必须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法规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

  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和政策宣传。要大力倡导“协商有用”的理念,切实提高协商实效,真正形成协以成事、商以求同、为用而商、为事而商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宣传,使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都深刻认识到人民政协及其协商民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的前提是要讲明白,因此必须大力做好政协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工作,要通过理论研究来推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的发展与制度的发展,特别要重视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框架下进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研究。人民政协理论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要注重深入挖掘,同时也要注意比较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政治价值。近年来,各级政协在探索和发展协商民主中有许多有益经验。为此,既要重视对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也要注重对各级政协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概括,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驱动的良性互动。

  建立健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工作机制。一是协商主体的能力提升机制。政协委员是参政议政的主体。可通过建立政协委员学 习和培训制度,对委员定期进行参政议政能力、协商能力、提案撰写方面的培训,以提升其履职能力。二是协商议题形成机制。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发展,找准议题至关重要。协商议题的选择要站位高、识大势、观全局。一方面,要按照中央要求,把握好总基调和工作重点,制定好年度协商计划;另一方面,选题来源要有广泛性,要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调动各界别委员履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并确定协商议题。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政协组织作为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民主渠道,能够提供各行各业的真实情况,是党和国家决策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要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到信息公开、畅通、共享,在此基础上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的协商民主工作。四是协商成果转化机制。对政协的协商成果不能“一报了之”,要通过组织委员视察、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对协商成果进行跟踪问效,促进成果的转化运用和推进协商民主工作的健康发展。

  注重营造协商讨论的民主氛围。要树立“平等协商”理念 。在政协这个平台上,要允许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协商主体进行观点的争鸣、辩论,鼓励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站位就同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围绕各项事务畅所欲言。在实践中,要吸纳委员、专家学者、部门、群众等各类主体平等地参与到协商过程中,将协商文化和理念真正贯穿到人民政协协商的具体工作中,确保协商结果的全面、客观、公正,以平等协商助推协商民主。(作者高益言工作单位:全国政协办公厅秘书局)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