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优质增量 加快转型发展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18-11-15 08:46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河南作为内陆省份,40年发展的实践表明,开放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关键一招。对于河南的发展,要靠开放引进优质增量、倒逼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把握历史规律,适应发展大势,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狠抓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在构建产业创新网络、推动东西双向互济中实现更大担当,为中原更加出彩装上最强劲的“发动机”。

  新时期开放招商、承接转移正呈现新的趋势性特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格局正面临深度调整,开放合作、产业转移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一是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加大高端制造的“回流”;另一方面,东南亚、拉美等新兴经济体依托更低的要素成本纷纷发力,在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等方面展开更加激烈的争夺,力图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作为主要转出地的东部地区,更希望制造业留在国内、向中西部转移。二是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以劳动密集为主要特征的产业正在加快向外转移。一方面,区域竞争日趋“白热化”。中西部各省份在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趋同的情况下,纷纷采取强力措施比环境、争客商、引项目;另一方面,东部地区企业出于产能控制、战略取舍和内涵发展等考虑,企业异地投资意愿和能力都有所降低。根据不同情况分类施策,是今后开放合作的重要方向。三是随着各地政策的趋同,各地把营商环境的打造放在首要位置,从拼要素资源向改善产业生态转变,从拼优惠政策向政策稳定性转变,从拼短期效益向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加快营造更加宜业宜居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增强对产业的吸引力。

  我省仍处于开放合作的重要机遇期、大有作为期

  作为中部省份的河南,区位条件优越、市场潜力巨大、人力资源丰富、要素保障有力、产业基础和配套较好,特别是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和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其固有的市场、人力、物流等优势不断增强,应持续强化和厚植,发挥优势、弥补不足,进而打造综合竞争优势。市场优势: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正面临消费升级、品质升级的汹涌浪潮,这波浪潮会持续5—10年。以郑州为中心500公里半径内辐射3.6亿人口,立足中原辐射消费需求旺盛的国内市场、深耕消费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是对转移企业的最大吸引力,也是我省的最大“王牌”。应持续强化以市场换产业、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把需求牵引、市场优势打造成我省吸引外来企业的最大王牌;人力优势:我省拥有千万级的劳动力市场,但也存在着产业越高级技工越不足、“家门口”就业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应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教攻坚计划,在针对性和实用性上下功夫,培育工匠精神、弘扬制造文化,坚定不移把我省打造成为人力资源强省;物流优势:目前我省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综合物流优势已经形成,但针对智能终端、现代家居等离散型消费类产业,我省以便捷集合便宜为特征的生产端供应链组织、消费端区域物流等仍不足,需下大功夫完善。加之,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期,这都为建设全国重要承接地奠定了基础。

  以开放带动为主抓手大力引进优质增量

  以专业化和市场化为导向精准招商。遵循规律、把握大势,客观分析优劣势,制定引进的“路线图”“时间表”和政策措施,科学施策、精准运作,走队伍专业化、方式市场化、合作多元化之路。队伍专业化,就是以专项、专案组织专门班子,专项信息收集、专题研究评估、专业对接谈判、专人跟踪落实;方式市场化,灵活运用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推广“资本+产业”“技术+项目”招商模式,发挥各类产业基金作用,开展股权招商和并购招商,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关键配套项目;合作多样化,就是围绕区域主导产业,采取多种形式,如以存量引增量、以存量拓增量等,不拘一格引进。

  以链式集群式引进为目标培育主导产业。遵循链式集群式发展特点,走特色主导、龙头带动、集群引进、合作共赢之路。特色主导,坚持全省“一盘棋”,推动区域特色发展、错位竞争;龙头带动,坚持把招大引强作为首要任务,围绕主导产业,瞄准重点企业,盯紧盯死盯到位;集群引进,围绕原材料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配套,抱团引进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合作共赢,探索以市场化、企业化的方式,与东部沿海共建园区模式。

  更加注重豫籍人才、豫商、外出务工人员等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归雁经济”,积极吸引一批豫籍人才、豫商、外出务工人员等“凤还巢、鸟回笼”。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吸引国外省外优秀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实施豫商回归工程,吸引豫商总部、资本、技术回归;实施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工程,吸引积累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办企业。

  更加注重引人引技引进新兴业态。注重在引资中引技、引智,引进和培育一批以终端产品、高端技术、高技术人才汇聚的产业项目和集群;注重整体引进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创新资源,支持本地优势企业通过合作引进创新资源,鼓励企业“走出去”与国际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高层次研发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注重引进平台经济等新兴业态,大力引进和培育互联网平台经济。

  以分类施策、一群一策为路径培育优势集群。对龙头带动型产业集群,推广“整机+配套”产业链模式,最大限度实现本地配套;对中小企业集聚型产业集群,推广“制造业+服务业”产业链模式,推动同类产品同类企业集聚;对资源深加工型产业集群,推广“原材料+制成品”产业链模式,引进众多的、生产不同种类终端产品的小型加工商,推动一体化集约生产;对新兴业态型产业集群,推广“市场+基地”产业链模式,通过实施应用示范工程推动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以低成本、高效率为重点打造产业生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遵循规律、顺势而为中发挥政府作用。政府有诺必践,不仅凡是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都要坚决兑现,更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构建企业服务长效机制,不仅注重研究产业发展中的市场、物流及生产组织问题,进行供应链整合、生态圈打造,而且要注重针对特定企业解决具体问题,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打造适宜创新创业的良好营商环境。

  (作者陈维忠 任 宇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赛迪研究院世界工业研究所)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