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18-11-19 08: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百年的历史进程,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社会革命实践创新相互激荡、相互促进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上的突破深化造就中国社会一场又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国社会革命伟大实践的变革成就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次又一次实现历史飞跃。已经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如此,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同样是如此。40年来,马克思主义再一次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中国也不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出的伟大实践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是以实践为鲜明指向。正像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强调的:“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对了立场、观点、方法,就会结出实践的硕果。中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启的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出的实践硕果。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社会的最大实际,什么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国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永恒的课题在20世纪下半叶更加突显出来。通过解放思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我国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邓小平讲得更明确,“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理论突破与创新,奠定了改革开放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这就需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体现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还体现在制度建设不够成熟、没有定型。所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继续调整、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类体制和相应运行机制,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就是40年来改革开放已经和正在做的事情。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深化,束缚中国社会的一些僵化保守的观念不断被打破,新的认识、新的政策不断涌现。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这一思想与实践相交织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提出一系列精辟论断: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等。这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得中国社会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最终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

  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对时代主题的判断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二战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经济国际化、全球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大大增强,没有一个国家能单纯依靠军事力量赢者通吃还能全身而退,发生世界大战的概率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总结历史经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而且,“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伴随着“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科学判断的作出,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大踏步地赶上时代,从建立经济特区到“三来一补”,从坚定“复关”到成功“入世”,从被动融入到主动引领,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中国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只有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才可能真正存在,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发展状态也只有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才可能真正实现。于是,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反全球化,甚至准备筑墙把自己封闭起来的时候,中国社会成为中流砥柱,扛起了捍卫推动改善经济全球化的大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5年多来,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的全球共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80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和参与,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深刻改变中国的同时也开始深度塑造世界。(辛 鸣)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