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改革开放

来源:《红旗文稿》
时间:2018-11-23 08:40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40年的改革开放托举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不仅是国家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而且表现为改革开放本身发生的历史性飞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伟大的抉择总是出现在决定命运的历史关口。40年前,结束了“十年内乱”的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艰难选择,难就难在如何把坚持社会主义同解决实践的重大挑战及时代命题统一起来。我们党依据对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时代主题等的正确判断,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拓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它的成功开拓和不断发展,谱写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壮丽画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推动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改革开放也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合作、开放融通、改革创新的本质特征和强大活力。我们今天已经充分感受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现在进行回顾,仍然感到如同邓小平所说,我们的改革有很大的风险,但很有希望成功。(《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8页)这个风险值得去冒。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主义经济会不会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被吞掉,中国共产党会不会在开放大门打开后被腐蚀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不会被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根本颠覆?这些担心一直伴随着我们,但我们战胜了这些疑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今天更值得去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能够最终战胜这些风险,成功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之所以是正确的抉择,就因为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的探索。除此之外,还有两条路,一是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被动开放,其结果必定是亡党亡国的全盘西化;另一条路是固守现状,结果必然是被时代潮流抛弃,最终如毛泽东所说,被“开除球籍”。我们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始终跟踪世界潮流,回应时代主题,追寻历史节拍,有着坚定正确的大方向;二是坚守“四项基本原则”的底线,尤其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领导改革开放;三是实行了正确的战略策略,包括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渐进式改革,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判断标准,建立大胆试、大胆闯和及时总结评价的试验方式及纠错机制等。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解放思想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任何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依靠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的经典之作,它一方面体现了破除一切思想禁锢、敢想敢闯敢干的开拓前进精神,另一方面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遵循先进理论指导的科学态度。体现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解放思想,不是思想上的自由放任,更不是思想上的虚无主义。它遵循“四项基本原则”,立足时代潮流和中国国情,以人民的利益和追求为中心,有领导地平稳有序地探索前进。因此,改革开放倡导的解放思想,既破除墨守成规、唯上唯书的教条主义,也破除改旗易帜的机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斗争的聚焦点。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都会在解放思想上做文章。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全党对这个问题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页)这里说得很清楚,改革开放的解放思想和我们党一贯强调的反对主观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并无二致。但是,改革开放使我们置于一个以前完全不熟悉的全新环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面临新问题在所难免。或者怀疑改革开放,要走僵化保守的回头路;或者怀疑马克思主义,想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避免了这两个极端,始终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统一起来,通过真正的理论创新推动改革开放,生动诠释了新时期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受的最为重大的考验。改革开放使中国共产党置于一个全新的历史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明确提出了面临“四大危险”、经受“四大考验”的警告。不难看出,党在今天所面临的“四大考验”中,改革开放是最基本、最全面的考验。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日益复杂,我们必须直面目前仍然处在优势地位的西方制度和价值观的挑战与渗透,因而产生了“能不能把党的领导保持住”的严峻考验。改革开放使得当代中国越来越全面地融入世界,我们必须直面当代世界正处于“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其不断呈现出深刻复杂变化的态势,充满着不确定性,如何应对和处理是我们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考验”。改革开放把市场经济的多样性呈现在世界面前,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要使市场经济和我国的基本制度及价值观相协调,另一方面要努力维护基于规则的世界市场体系和经济秩序,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抓住机遇,又不损害国家利益和丧失自我,这是党所面临的市场经济的考验。

  改革开放使得我们党今天面临的考验处在不断变动中。尽管历史总在发展、世界总在变化,但对中国而言,在日益全面融入世界,不断深化改革的条件下,挑战的复杂多变、考验的严酷无情,是前所未有的。不断学习的压力,不断自我革命的压力,不断完善党自身的压力,汇集成一条:党的赶考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是经受住这些考验的唯一出路。

  二、进入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表现出新特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的改革开放呈现出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只有充分认清这些新特点,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适应开放的需要到以党自身建设的伟大工程引领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各项改革和事业发展的推动,主要来自适应开放的需要。在适应开放需要的过程中,学习国际通行规则和先进管理经验,从中找观念差距、去体制弊端、谋经济发展。这在当时具有必然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抓手,以学习的姿态进入国际社会,以渐进改革的方式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决断。但是,今天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我国改革步入深水区,“好吃的肉全吃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面临着如何继续深入的重大挑战。其次,国际大格局发生重大而深刻的改变,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国际社会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抉择。再次,我们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这将深刻改变世界的发展格局,各国都面临着能否抓住机遇、趁势而上的严峻考验。

  因此,今天中国的改革,必须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是重点攻坚克难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必须是更为自觉和具有前瞻性的系统工程。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建成更为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以党自身的建设引领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以至一系列配套的更加开放、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都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由党中央直接作出并部署落实的。这种对改革的自上而下的推进,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于改革开放的掌控,已经开始了从必然王国逐步向自由王国转变的历史性飞跃。

  从努力跟上时代潮流到主动顺应历史潮流、引领时代潮流。打开国门之初,我们的力量不强、经验不足,冒着如何做到既利用对外开放机遇又不被腐蚀或吃掉的极大风险,大胆开放,走向世界。尽管我们已经看到,和平与发展正在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正在成为世界的潮流,但是由于缺乏实力和话语权,只能顺应经济全球化,努力跟上世界潮流。我们在跟跑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成为勇立涛头、不断壮大的弄潮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认清发展潮流,坚决抓住机遇,依靠自身苦干,人民团结一致。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这说明,只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但能发展壮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12页)

  我们之所以能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重大转变,不是靠搭乘发达国家的顺风车,更不是靠西方国家的恩赐。历史已经反复证明,搭乘西方发展的顺风车代价巨大,不仅要层层加码购票,还要坐在隔离区,甚至随时可能被赶下车。俯首帖耳、甘当附庸的国家还可能多少乘一段路,而像中国这样的独立自主大国压根就不会让你上车。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没有任何外来的施舍能够维持民族生存,更遑论成为发达国家。比如,今天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已超过6亿吨,而现今全世界粮食贸易的总量也才刚刚超过这一数量的一半,谁的恩赐能够养活中国?中国的成功就在于认清历史潮流,排除各种干扰,一心一意埋头苦干。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习近平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人民日报》2018年5月1日)

  从侧重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政策导向到注重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的制度导向。改革开放的一个时期,我们是通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改革,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此相应,我们的主要手段是政策导向,保持政策的连贯性成为改革发展的关键。这是因为我们的制度还没有定型,还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邓小平1992年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预言:“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可以告慰小平同志的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定型的制度,正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制度优势、释放制度红利。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改革开放已经有机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可分割的一体化事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等,正在不断定型和完善。在这一基础上,我们的政策更加连贯配套。我们正朝着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的方向继续前进。

  三、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处理好的四大关系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改革开放,需要更高地举起解放思想的旗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的解放思想方向更明,底气更足,界限更清,动力更强,衡量真假解放思想的标准也更加具体明确。具体地说,今天的解放思想必须与增强“四个意识”、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形成有机整体,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发展。

  我国的改革开放一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今天,要把这一坚持落实到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上。要把解放思想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作为最高政治核心力量的作用,维护习近平同志在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历史充分证明,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党。今天,在我们已经建立起以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解放思想如果偏离了这一制度自信,就是沉溺在西方民主幻觉中的假解放思想。

  我国的改革开放一贯坚持正确的利益导向,今天,要把这一坚持落实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上。改革开放相当一个时期内,主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人民的需要相对简单。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最为重要的是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重点和问题,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离开这一利益导向,发展经济和解决需求就失去了客观标准,就会不断诱发出虚假的解放思想。

  我国的改革开放一贯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今天,要把这一坚持落实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绝不是马克斯·韦伯所认为的那种只问动机、不管手段和后果的所谓“信仰伦理”。共产主义是科学的信仰,它不仅指明了人类美好的未来,更科学地解决了走向这一美好未来的条件和道路。因此,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具有强大战略定力的精神源泉,是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理论支持,也是共产党人科学决策的思想方法。必须对共产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理想进行适当的区分,共产主义理想不在彼岸,而在现实中。把共产主义理想视为遥不可及的未来,极力回避甚至反感共产主义理想的解放思想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我国的改革开放一贯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今天,要把这一坚持落实到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引领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们党的一贯传统。今天,加强党的自我革命的重点在增强党的观念,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真正把党建设成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已是一个近九千万党员的大党,又处在经济全球化的复杂内外环境中,每个党员都始终是先进分子难度很大,但这不能成为降低党员要求的理由。否则,全面从严治党就会落空。增强党的主体意识,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新挑战。能否有效推进这一自我革命,是今天检验真假思想解放的试金石。使这样一个大党继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才能真正彰显新时代解放思想的伟大意义。

  (作者侯惠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