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的贡献

来源:《红旗文稿》
时间:2018-12-11 09:29

  习近平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了中国贡献。”“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对内启动改革,对外实行开放,从而在改革与开放的互动中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符合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不仅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指导意义,也是中国向世界各国提供的一个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发展样本和方案。

  一、改革开放为世界经济稳定繁荣贡献中国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以低成本的要素为世界生产各类商品,成为制造业和出口第一大国,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提高了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中国日益扩大和升级的国内消费也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01年到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年均增长13.5%,高出全球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服务贸易同期增速达到16.7%,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近10%;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占全球零售总额的约25%。无论在供给侧还是需求侧,中国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40年来,我国贸易伙伴日趋多元,市场主体更加活跃,动力转换和结构调整也在加快,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步伐更加坚定。今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改革开放为世界经济稳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贡献突出体现在,中国在历次大的国际金融危机中都发挥了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稳定东亚货币体系的作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坚定宣布人民币不贬值,成为濒临崩溃的东亚货币体系的中流砥柱。这对于稳定亚洲经济、缓和对欧美各国的贸易摩擦、坚定全球对中国乃至亚洲经济的信心,都起到了巨大作用。中国也因此在国际经济领域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中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支撑。这场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进口锐减,以出口能源和原料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出口骤降的风险。而中国继续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对能源、原料的大量需求,从而稳定了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进口。由于经济危机暴露出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的问题,这些国家开始了再工业化战略,试图让制造业回流本国。例如,为了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一方面开展页岩气革命,使能源成本大大下降,从而减弱了对新兴市场国家能源的依赖;同时,开始实施贸易保护,这使得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在产业领域的互补性下降而竞争性上升,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远不及危机之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依然保持了对能源和原料的庞大需求,成为支撑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及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国在美元加息过程中,对防止新兴市场国家发生债务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美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时期,美元流动性泛滥使得全球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借了大量美元外债。随着经济复苏,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加息走强,全球资本开始回流美国。各国面临流动性紧缺,甚至出现债务违约风险。中国利用改革开放几十年所积累的大量外汇储备,给面临美元荒的国家提供了及时的援助。中国与这些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不仅使这些国家得以偿还美元债务,同时还使新兴市场国家与中国建立起更紧密的贸易联系,成为更稳固的贸易伙伴。

  二、改革开放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是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国际多边主义的积极参与者。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一些发达国家注重进行资本输出,本国主要保留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链环节以及金融、信息等高端服务业,虽然赚取了高额利润,但是也造成了国内产业空心化、工人失业、贫富分化等矛盾。危机暴露了问题,也促使各国重振制造业。为此,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高贸易壁垒以保护本国工业,少数人极力鼓吹保护主义,甚至将罪名强加于他国,或归罪于经济全球化,从而导致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仅继续扩大开放,增加进口和吸引外资,而且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指出:国际社会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因而要同心协力,和衷共济。这为各国理性面对分歧、合作解决问题、共谋和平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其核心内涵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中国共产党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等国际交往的各个方面体现这个核心内涵,致力于把新型国际关系落到实处。

  “一带一路”建设开辟了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开放合作的新境界。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为促进全球共同繁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起亚太经济圈,西至欧洲经济圈,中间经过的是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纷争战乱频仍的中西亚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起亚太,中连南亚,西抵非洲和西欧,所经之地也多为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从根本上符合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中国凭借改革开放多年积累起来的资金、技术和生产能力,发起这一倡议,并倡建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出资设立丝路基金、正式成立中国同中东欧“16+1”金融控股公司,一系列“中国方案”展现出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的大国担当。经过5年的持续推进,中国同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一系列早期收获,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投融资平台全面运转,政策沟通不断深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各领域合作广泛开展,“一带一路”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在应对贫困方面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贫困一直是困扰世界的难题。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近8亿贫困人口按国际标准摆脱了绝对贫困。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1%,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2014年又下降到4.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经过最近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国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2017年底的3.1%以下。党和政府承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中国的扶贫工作为世界提供了多重经验。多年来,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举办国际减贫高层论坛,力所能及地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包括资金支持、免除债务、医疗援助、减贫培训等,为全球减贫贡献了力量。

  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并通过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之后,1994年率先制定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此后,中国不断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自觉性。自2008年起,中国每年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接受世界监督。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巴黎气候谈判取得成功。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同志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强调各方要展现诚意、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2016年,中国在世界大国中率先批准了《巴黎协定》,有力地推进《巴黎协定》的生效进程。在《巴黎协定》框架下,中国提出了四大目标: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并宣布:无论其他国家的立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中国都将加强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认真履行《巴黎协定》,显示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转型的信心和决心。

  三、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国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巨大成就表明,世界上既没有唯一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每个国家都应根据自己的历史和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第一,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坚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这是中国各项事业能够稳定、协调、快速推进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能够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解决贫困、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在于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于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实践充分证明,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夺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无论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第三,坚持对外开放,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道路。习近平同志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砥砺前行,依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同时,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自古以来奉行先义后利、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观。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的过程。中国的发展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福祉和更多借鉴。

  (作者 李 扬     武 力: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