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撑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19-02-16 08:34

  □秦小玲

  省长陈润儿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现代经济的活水,金融是乡村振兴极为重要和关键的支撑要素。近年来,我省农村金融取得长足发展,但还不能满足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距离乡村振兴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新时期,发挥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首先要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同时根据农村金融资源的不同属性和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明确金融资源配置的重点。并培育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金融机构则要创新产品服务,对接农村金融需求。

  制定金融支撑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和规划。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总体框架下进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明确金融资源倾斜的重点,并关注到长期与短期、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不同类型的村庄等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要求。一是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鉴于三农的弱质性与金融的市场属性,现阶段要更加注重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注重财政资金对金融撬动的杠杆作用。同时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征信担保体系建设、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等方面优化农村金融环境、降低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使农村金融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区分不同类型的乡村。不同类型的乡村在振兴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农村金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有所侧重。三是完善农村金融支撑乡村振兴的体系。如,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要在现有涉农贷款的统计基础上,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更进一步细化具体贷款去向,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评估我省农村金融支撑乡村振兴的整体情况。

  明确金融资源倾斜的重点。农村金融的发展要围绕我省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倾斜金融资源。一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尤其是县城承载能力的提高。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不高,对农业农村的带动能力不强,是我省乡村振兴最大的约束。要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县域二三产业的发展,特别为农业服务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和加工业,增强县级城市的产业基础和对人口的承载力。二是小城镇和中心村的建设。我省整体上还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村庄的形态还没有稳定下来,政策性金融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要优先向小城镇和中心村布局,引导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向小城镇布局,为新时期发展主题性特色小镇和服务类小城镇奠定基础。三是乡村产业发展。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优质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产供销;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及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健康养老等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适应发展新趋势的产业,促进农业的多功能开发;围绕农业现代经营体系的建设,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主体,促进新兴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组织;围绕载体建设,重点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新载体的发展。

  完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从我省当前来看,一是进一步加大普惠金融的推进力度。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改善小微企业、农户、新型经营主的金融服务水平有重要意义。要积极推进兰考普惠金融试验区成熟的经验做法向其他22个省级试点推广应用,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步扩大试点范围,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向农村更大范围延伸。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打破由于传统金融物理网点难以覆盖更多群体的限制。二是稳步推进合作金融的发展。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尤其是在农村金融环境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前,合作金融能够较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解决小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等资金需求有天然优势。三是注重金融机构间的合作。目前农村金融的主要供给主体中,政策性银行承担传导政策激励、发挥市场导向的作用;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核心,主要是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地方性金融机构则可以为三农解决融资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各个金融机构各有自己的优势,要注重金融机构间的合作衔接,如商业银行、地方性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降低农村金融的运营成本。政策性银行资金成本相对较低,可以以转贷形式向农商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批发资金。

  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一是加强征信体系的建设。信息基础薄弱是农村金融面临的一大挑战。一方面,要创新方式方法,在进一步加大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评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金融,多维度获取信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对失信群体的惩戒机制,优化农村地区信用环境。二是完善担保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推广“政银担”、“银行贷款+风险保障补偿金”等创新模式。围绕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完善全省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建设,鼓励试点县市针对本地主导农业产业,建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在此基础上,政策性担保要注重对社会资本的引入带动,促进商业性担保发展;同时要更加注重发挥农村合作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村两委对农户的组织作用和第一道防线作用,推进合作性担保的发展。三是在提高农业保险保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农村金融领域的信贷业务保险;对于大宗农产品高保障保险和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型保险业务,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在全省尤其是农业大县和乡村振兴试点县铺开;进一步加大对特色农业支持,提高特色种植、养殖的保险范围;推广兰考等地“政银保”“政银担保”等模式,切实发挥保险对于信贷的支撑作用。

  推进农村金融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互促进。一方面,农村产权制度作为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应进一步加快我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扩大确权范围,宅基地、民房及集体资源型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等的确权颁证需要积极推进;同时,加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培育力度,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多级联网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有效消除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域,不断创新资产抵质押担保方式,丰富贷款产品,激活农村要素和资源,逐步形成农村金融与农村产权制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包括林权、土地使用权、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村住房财产权等。尤其是生态环境资源资产产权,是新时期丘陵山区有待发掘的重要财产,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作者单位: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