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地区多元扶贫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2019-03-07 08:28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已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我国扶贫之路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具有瞄准性和靶向治疗功能的精准扶贫,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贫困问题的理论观点为指导的。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是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提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切实”等精准扶贫战略。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反贫困实践在新时代的升华,为破解深度贫困问题指明了发展方向。

  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大多数属于生态环境约束型贫困,主要是地区发展受到恶劣环境的限制而导致的贫困,如“三区三州”中的甘肃临夏州和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宁夏西海固均属于深度贫困地区。环境贫困理论认为,贫困大多发生在高寒的荒漠区、缺土少水的山地、盐碱地和戈壁荒滩等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我国目前的贫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西部深度贫困地区,大多受空间和资源约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度贫困地区是减贫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必须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做了专项部署,如成立特别专项发展基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工代赈工程、“三西”专项扶贫计划、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瞄准机制等,并已取得较大进展。

  与此同时,我国在深度贫困地区治贫实践中探索出了多元扶贫模式。其一,易地搬迁扶贫模式,是指通过对生活在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搬迁,达到消除贫困和改善生态的双重目标。这成为解决因生态环境恶劣而致贫的重要扶贫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是甘肃和宁夏的“三西”模式。据统计,截至2015年,宁夏累计完成了120余万人的移民扶贫搬迁;“十三五”期间,甘肃易地扶贫搬迁规模17.39万户,共73.14万人。易地搬迁扶贫模式适合西部生存脆弱地区的贫困治理,其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得益彰,被搬迁地区退耕还草还林,封山禁牧,打造绿水青山,创造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这种模式与生态扶贫、旅游开发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相结合,有效地巩固了贫困户易地搬迁后的安居乐业。其二,产业扶贫模式,堪称最具可持续性和活力的扶贫模式。它通过外在力量的输入,在深度贫困地区培育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使贫困者获得可持续发展机会。产业扶贫的机制是“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多方参与的多元组合模式。例如,甘肃省的产业扶贫通过牛、羊、果、菜、中药材、马铃薯这六大产业,激发贫困户的内生脱贫动力。其三,就业扶贫,是一种和教育扶贫相结合的提升贫困者自身能力的造血式扶贫模式。它通过培养劳动技能来提高生产能力、实现稳定就业,有利于贫困人口长久脱贫、重塑发展信心、融入社会网络,促进积极的社会流动,有时甚至达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效果。深度贫困地区的就业扶贫通过以工代赈、劳务输转、扶贫车间等多种方式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就业扶贫是教育扶贫与产业扶贫的重要实现方式,有助于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其四,整村推进扶贫模式是一项综合扶贫模式,它改变了过去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区域扶贫办法,能够使资金、物资项目直接瞄准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体现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并有效推进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发展纲要(2011—2020年)》指出,贫困村相对集中的地方,可实行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提高贫困者自我发展能力。早在“八七”脱贫攻坚计划实施后期,甘肃等地就探索出“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突出以人为本、以村为单位,其特点是由贫困户全程参与项目的选择、实施、管理和监督,政府则以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为主,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它不仅注重提高扶贫效率,更注重改善贫困人口的物质条件和参与能力,进而培育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除了上述扶贫模式外,近年来在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中还探索出教育扶贫、科技扶贫、行业扶贫、东西部协作扶贫等模式。这些多元扶贫模式体现了我们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和坚强决心。为了实现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党和政府通过制定扶贫计划和项目,创新扶贫体制机制,扩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组织实施工作,为我国的减贫事业作出重要制度保障。由于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是一种多维贫困,因此单一扶贫模式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根据当地实际走多元模式相结合的治贫方略。近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扶贫道路。除了政府主导的扶贫模式,一些深度贫困地区还倡导发展社会扶贫模式,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战,如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光彩事业、幸福工程、春蕾计划、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贫困母亲救助项目、慈福行动项目、万企帮万村行动等。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跨界融合,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作用,鼓励电商扶贫新模式。总之,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多元扶贫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建议深度贫困地区走内源式发展道路,在治贫过程中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多元扶贫模式相结合;把政府主导的扶贫模式和社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多元扶贫主体共同整合资源,密切协作,加快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走可持续、内源式、参与式发展的贫困治理之路。

  (作者陆春萍系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