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新时代赋予世界社会主义新内容

    发表时间:2019-08-09 08:39 内容来源:人民论坛网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产生、成长和发展都是针对资本主义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记录了人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实践轨迹。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提出了为人民实现自由和解放的科学社会主义蓝图。但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世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遇大挫折的低谷时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难而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硕果累累。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理论越来越丰满,制度越来越成熟,文化越来越自信,正在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增添新的“亮色”。

      追求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社会财富也极大丰富,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出现了,如何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便成为新时代的重要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不是热闹宣传的口号,也不是政绩工程的标签,而是每个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能感受到进步和发展。当代中国还远没有达到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这就需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展为了人民,亮明了发展的出发点;发展依靠人民,揭示了发展的动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目标。由此,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决定了我们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幅度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是一个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的大文章,这篇文章做好了,就能更接近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从救亡图存到推翻“三座大山”,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直至今天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还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世界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当前这个决胜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有不少难啃的“硬骨头”,新时代需要有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落实“十四个坚持”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要求我们搭建起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四梁八柱”。党的十九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的战略安排,勾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这个战略安排的前提。如果说“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就是讲发展的平衡性、充分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这个“全面”,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覆盖的人群、地方也应该是全面的。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盼,正是我们提交更加出色成绩单的社会主义奋斗目标。

      进行伟大斗争的社会主义改革气势

      没有斗争,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建设的成就和改革的硕果。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离不开勇于改革的斗争精神。当今世界进入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出现了难以逆料的变数;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无论深化改革还是扩大开放都进入了攻坚期;党的建设日益加强,但管党治党的宽松软问题、腐败问题仍然不可低估,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新的世情、国情、党情都要求我们认真对待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这是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所决定的。

      新时代也是当代中国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带来一些纷扰,各种风险挑战和不可预料的事情纷至沓来,甚至还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这正印证了邓小平同志“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的提醒。发展起来以后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呈现错综复杂的特点,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题;只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才能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我们也应看到,改革开放之初,人心思变,大众高昂的改革热情被激发出来,改革带来的惠及面比较宽,效果比较明显,获得的掌声也比较响亮。今天改革步入深水区,人们对于改革效果的感受出现了分化,深化改革要处理的各种矛盾关系远比先前复杂,利益关系调整也远比先前困难。如果再用老办法来推动改革深入,用老尺度来衡量改革成效,就很容易陷改革于“空转”的困境。对一些改革进展滞缓的原因和危害,人们都有比较清楚的共识,但一旦诉诸行动,就会发现水深浪险,改革越深化,阻力也越大,除了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最主要最顽固的还是既得利益的障碍。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做好居安思危的思想准备,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深化改革必然伴随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我们都要做好为之付出必要成本的准备。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觉醒,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攻坚克难的硬仗,“再深的水也要蹚”。这既要有“壮士断腕”的改革勇气、有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历史责任担当,也要有能够啃掉“硬骨头”的改革智慧。为此,就更要重视顶层设计,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实际需要出发,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实际需要出发,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特别注重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注重改革系统整体优化,以产生综合效能。所推出的每项改革措施,尤其那些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效应的改革措施,要在方案设计和推进方式的协同上“给力”;还要注重推进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的改革,想方设法破解改革难点、重点和突破点相互掣肘的情况,改革方案要协同,改革落实要充分,改革效果要彰显,以促进这些改革在措施上相互配合、实施中相互促进、成效上相得益彰。

      完善制度建设的社会主义顶层设计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就是制度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制度。这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必须奠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也不会自动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探索中逐步形成的,是历经检验被证明能够促进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制度。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4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中闪耀显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理想、有目标、有行动、有成果,使我们能办成许多国家想办而办不成的事情,能解决许多国家想解决而解决不好的难题。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聚焦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总目标,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是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众志成城的总目标,为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制度支撑。

      制度是治国理政的基本规则,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东西。真正实现人民心情舒畅、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国家治理的高超能力。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制度成果,更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现代化的制度建设具有普遍性,但这些制度的实际功效和实现形式又必须具有中国特色。我们坚定制度自信要同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改革创新举措联动和集成起来,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制度自信既体现为政治定力,也体现为改革创新。没有制度自信我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底气”,去下更大的决心破除一切体制性障碍,提高运用社会主义制度治国理政的本领。

      通过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制度建设要求具体化。事实上,许多急流险滩和难啃的“硬骨头”都与我们现行制度的某些缺陷,特别是法制不健全、法治难落地有关,一些现在被严厉打击的黑恶势力和腐败风气仍然有死灰复燃的可能。这就更加突显了全面依法治国并提供制度化方案的紧要性和迫切性。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还是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深化改革,都是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办好这些事情既是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也是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贡献宝贵经验。

      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

      社会主义是人类共同幸福和进步的崇高理想,而实现这个理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矢志不移的奋斗,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也将迎接一轮又一轮的机遇和挑战。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饱受欺凌的命运,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成功击碎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已经失败的荒谬断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经验到各种探索,从来就不是按什么教条来进行的。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也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什么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颐指气使的教师爷,完全需要自己去探索。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不顾国情照抄照搬人家的东西,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轻则水土不服,重则酿生祸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艰辛探索和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已经形成壮大并日臻成熟。新时代要继续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科学谋划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提出要通过一系列实践部署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蕴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将继续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社会主义中国深深植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在相当长时期内,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必须同资本主义长期合作和斗争,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必须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尚不充分的现实。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独立自主,兼容并包,在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既坚持中国现实国情,又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要求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中国在新时代让世界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并伴随这种思考迎来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开局。

      (作者肖巍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