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运用底线思维防范化解社会风险

    发表时间:2019-08-27 09:09 内容来源:学习时报

      底线思维是一种以底线为导向的思维方法和心态,强调“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其实质就是一种忧患思维和危机意识的集中体现。底线思维的内涵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即“守底”“有为”和“主动权”,主要是指在坚持底线的前提下,大力整合各类资源,积极主动作为,化解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掌握各项工作主动权。

      底线思维的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底线思维是一种战略思维。它是在划定底线的基础上,设定远大目标和明确任务,并用目标和任务约束自己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思维方式。该思维强调为了不突破底线,力争做到早谋划、早出击、早控制,确保未来的目标和任务在可控范围内实现,它本质上是一种谋全局而动的战略性思维方式和方法。第二,底线思维是一种预判思维。它是忧患意识和风险理念在思维方式中的具体运用,主要表现在对未来不确定性或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判而积极采取防控措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所以“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底线思维运用的最好概括和提炼。第三,底线思维是一种精准思维。主要表现于在决策或执行过程中对底线有一种精准的理解和把握,只有明确事物发生质的变化临界点或安全阈值,才能更好地守住底线,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第四,底线思维是一种进取思维。守住底线是底线思维的最低要求,它特别强调在底线基础上积极作为和主动进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控制在安全和可控状态,从而实现更高目标和取得理想的结果。所以,底线思维不是仅仅守住底线而无所作为的消极、被动思考,相反,它是在坚守底线基础上而奋发向上的积极、主动思维。类似于足球运动中的“防守反击”战术,只有在有效防守的基础上,积极作为才能更好地将“底”守住,保障实现更好的目标和结果。

      今后,在防范化解重大社会安全风险中,应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牢牢坚守底线,积极大胆作为,完善各类防控机制,创造性开展工作,掌握各项工作的主动权,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此,可以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坚守底线,作最坏打算。当前,基于底线思维的要求,应深入细致地梳理社会安全风险防范化解中的“底线”和“短板”,突出解决“民生问题”是防范化解社会安全风险的底线所在,主要包括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公平正义问题、安全问题、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等。如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安危、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事,在工作中丝毫不能大意,稍一疏忽就可能引发严重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底线。只有明确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中的底线,才能顺利地推进社会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二是稳住中线,做充分准备。守住底线是底线思维运用的一个方面,如果仅仅是消极被动地守住底线,而没有积极主动做好应对各类风险的准备工作,社会安全风险就难以从源头得到有效控制,底线也可能最终守不住而酿成危机事件。为此,应稳住中线,做好日常安全风险防控的准备工作,健全各类社会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安全防护网。由此,应完善社会风险防控机制,主要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等,重点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各类社会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落到实处,为可能存在的种种风险做好应对准备。

      三是对标高线,掌握工作主动权。在社会安全风险防控中,应坚持高目标和严标准,把追求最好的结果和实现最高目标作为各项工作的逻辑起点和根本遵循。因此,在各项社会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中,应建构好工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严标准,根据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或短板列出具体风险清单,绘制出风险防控的地图,广泛动员各种主体资源,健全各类主体风险治理的责任制体系,提高全社会安全风险识别能力和感知能力,主动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将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控制在源头和萌芽状态,最终掌握各项工作的主动权。(董幼鸿)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