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应把握十个方面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19-09-06 08: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明了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前进方向。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领域,高等教育现代化在推进过程中应当把握十个方面。

  一个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将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现代化。

  两个发展趋向。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要特别注重质量,还要特别注重公平。要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专科突出应用,本科强化通识,硕士形成专长,博士体现创新。我们要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优质高等教育,加快建设“双一流”大学,让优势特色大学行稳致远,让产教融合高校各展所长。我们要真正确保高等教育公平,让省属高校、中西部高校获得更多资源,让贫困地区招生专项惠及边远地区,让所有适龄青年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个推进原则。我国立体化的国情决定了高等教育现代化既要有顶层设计、统一部署,又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为此,一要总体规划、分区推进,在国家教育现代化总体规划框架下,推动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高等教育现代化规划。二要细化目标、分步推进,科学设计和合理细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划周期内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三要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完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协作机制和教育对口支援机制,推动不同地区协同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

  四个战略区域。高等教育要主动对接、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一是促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逐步实现资源共享、跨校选课、学分互认。采取国家重点大学分别承办一个学部或学院的新机制,支持雄安大学较快建成、后来居上、发挥作用、赢得认可。二是支持海南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诚邀国内外名校合作共赢,引入国内顶尖外国语大学落地。对于这个国际自贸港、创新实验区、中华民族四季花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国际化助推高等教育现代化。三是鼓励长江经济带的高等学校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引领示范。四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学校优势互补、勠力同心,造就恪守“一个中国”立场、贡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爱国爱港爱澳人才。

  五育并举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既掌握知识,又形成见识;既把握特点,又洞悉规律;既勤于学习,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切实强化学校体育,真正改进学校美育,大力弘扬劳动教育。

  坚持改革创新。在现代化征程中,高等教育必将遇到难得机遇、严峻挑战,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解放思想无止境。要加强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提升高等学校原始创新能力。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创新研究方法,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的创造性,健全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体制。鼓励各地各高校大胆探索、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

  提升师资水平。高等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制高点,而高校教师是制高点之制高点。在高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将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的前提标准,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制度化。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开放、协同、联动的教师发展体系,推动高校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讲求高校教师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中青年教师勇挑大梁、建功立业。完善高校教师资格体系和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

  驾驭人工智能。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由之驱动的产业革命蓬勃发展。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影响并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高等学校应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及时将最新成果融入到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掌握新知、增强能力、开阔视野。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制度。

  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推动我国同其他国家学历学位互认、标准互通、经验互鉴。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多边组织的合作。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优化出国留学服务。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建立并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推进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拓展人文交流领域,办好海外孔子学院,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

  增强治理能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构建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学校办学法律支持体系、教育法律实施和监管机制。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政府综合运用法律、标准、督导、信息服务等现代治理手段的实效性。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发挥学校党委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激发全校各部门各学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作者王定华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