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战略抉择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时间:2019-09-19 08:49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战略抉择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

  一个先进的政党,首先是政治上先进;一个成熟的政党,首先是政治上成熟;一个强大的政党,首先是政治上坚强。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党的十九大在党建方面的重大理论贡献,把政治建设纳入党建总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大战略抉择。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解决好什么是党的政治建设、为什么要进行政治建设、如何推进政治建设等重大历史课题,对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顺利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章对党的性质的论述明确了三个问题:一个是政治本质,另一个是政治立场,还有一个是政治目标,其中政治本质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政治立场回答了“代表谁”的问题,政治目标回答了“干什么”的问题。党的政治建设就是按照党的政治属性建设党,就是要把我们党在政治方面建设得更加先进、更加成熟、更加坚强,是集政治本质、政治立场、政治目标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

  世界政党史表明,现代政党是为共同的政治目标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政治目标是政治属性的直接反映。与世界其他政党比,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优势在于政治属性。《共产党宣言》以明确的政治本质、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政治目标向世界宣告了共产党的政治属性,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基本原理指导下的世界各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投身于为人民翻身解放的社会革命斗争中。然而,要实现这个政治目标、顺应这个政治立场,就必须使工人阶级组织起来,由自在的、自发的、分散的阶级力量上升为自为的、统一的、集中的政治力量,建立一个政治本质与这个政治目标、政治立场相匹配的党。只有使党的一切斗争都围绕这一政治目标、党的一切活动都符合这一政治立场、党的建设各方面都坚持这一政治属性,崇高的理想、艰巨的使命、伟大的事业才有政治保证。今天,我们虽然不存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但新长征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依然横亘在前,这要求我们理想信念不能丢、政治初心不能变、革命精神不可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 。只有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才能从根本上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

  2.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实际上是从政治的幼年走向政治的成熟。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失败”、“胜利”到再“失败”、再“胜利”,从“大跃进”、“反右倾” 的严重失误到“八字方针”的提出,从“文革”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经历的这些曲折启示我们:政治路线是政治目标在某一历史时期的具体反映,有什么样的政治路线就有什么样的党,党的政治路线什么时候正确,党员干部群众就会衷心拥护,党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反之,党的政治属性就会出现偏差,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就会削弱,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方略,以此武装全党,不断提升全党的政治能力、政治定力、政治素养,使全党旗帜鲜明讲政治,善于从政治上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够在政治上分清是非黑白对错,自觉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人民利益、捍卫党的领导,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有坚强的政治保证。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成功实践的深刻昭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暴露得越来越充分。这些问题究其根本在于政治上出了问题,特别是虚化、弱化、淡化、边缘化等政治虚无主义现向有所抬头,导致部分党员对党的政治本质、政治立场、政治目标认识模糊。针对这些现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观点和创新举措并付诸实践。政治目标方面,强调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要求全党做最高纲领和最近纲领的统一论者,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政治立场方面,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绝对不能发生偏差,提出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人民主体的地位原则,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求全党时刻保持宗旨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政治本质方面,提出政治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课题,突出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求全党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在面对错误思潮、错误言论、错误行为以及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风险问题时,特别是在关乎旗帜、道路这一根本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问题时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敢于碰硬。同时,大力推进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落实“八项规定”,厉行反“四风”,“打虎”、“拍蝇”、“猎狐”无禁区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功实践深刻昭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这对于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完成历史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4.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更加坚强有力的迫切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是中国兴起、全球秩序重组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虽然我们不再是那个“一穷二白”、饱受战争创伤的落后国家,但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应对 21 世纪多元格局挑战、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困难很大、任务很重、风险很多,西方国家依然对我国进行战略封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较量日趋尖锐,“资强社弱”、“西强东弱”的政治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党在政治上是否先进、成熟和坚强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事关党运、国脉和民族精神,事关事业发展和改革成败。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布局,就是要进一步在党性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属性的认识,进一步把握好政治目标、政治本质、政治立场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们党、国家、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历史考察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原则。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的概念,但这一根本原则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全部理论和实践。

  1.政治建设是马克思恩格斯建党思想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以及在帮助西方各国建立工人阶级政党和领导第二国际初期四个阶段的建党实践中提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分,要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作指导,要制定正确的纲领和策略,要有严格的纪律和组织制度等。这些都是政治建设的具体原则,鲜明标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质、政治立场、政治目标,由此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明确革命纲领、严密组织原则、科学斗争策略的工人阶级政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党的政治目标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 ,认为这“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 ,强调“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指出全体党员要懂得“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发展道路和最终目的”,怀有 “宣传的能力和热情、坚定不移的信念、革命的毅力”。

  为捍卫党的政治原则、丰富党的战略策略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与蒲鲁东、杜林、苏黎世三人团等的斗争中坚持工人阶级政党的世界观,特别是在批判拉萨尔机会主义时指出这是一个“极其糟糕的、会使党精神堕落的纲领”,认为“这个连文字也写得干瘪无力的纲领中差不多每一个字都应当加以批判” ,著名的《哥达纲领批判》就是批驳拉萨尔主义、捍卫工人阶级政党政治原则的标志性文献。马克思恩格斯极其重视党的政治纪律和团结统一,强调共产党员在政治信仰上必须承认共产主义,“不信仰一切宗教”,“拒绝参加任何组织”,不得参加任何反共产主义的团体,拒绝支持敌视工人阶级政党宗旨或“可能阻挠实现这一宗旨的个别要求” ,提出工人阶级政党必须不断完善组织制度,严格政治纪律,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针对第一国际后期巴枯宁阴谋宗派活动和无政府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集中和权威是纯洁党组织的武器、是统一政党组织的保证、是发挥革命力量的重要条件、是党在政治上成熟的标志,要求“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攻击点上”。

  2.政治建设是苏联共产党兴衰成败的根本原因

  列宁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早在1895年~1896 年,列宁就在狱中起草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在同第二国际的斗争中批判 “改良”、“修正”、“革新”的马克思主义。在《我们的纲领》等文章中,列宁总结第二国际蜕变的经验教训,恢复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并通过《怎么办?》、《进一步、退两步》、《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等著作,与以伯恩施坦、马尔托夫、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划清界限,从政治本质、政治立场、政治目标等方面捍卫、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建党思想。他要求“保护党的巩固性、坚定性和纯洁性”,“努力把党员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 ,提出党在思想上要保持鲜明的旗帜和党性,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的纪律,注重民主集中制特别是集中的思想,以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的问题。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根据新的形势,提出了执政党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要求坚持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以“政治教育工作”武装全党,开展“星期六义务劳动”,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自觉与各种派别活动作斗争。列宁针对托洛茨基等人的派别活动提出:“我们不仅需要形式上的团结,而且需要非常坚固的团结” ;正确的民主集中是避免派别活动的有力武器,党内任何事宜决不能交给事先按某种“纲领”形成的集团去讨论,“只能直接交给全体党员讨论”;“任何派别活动都是有害的,都是不能容许的”,要“毫无例外地解散一切按这个或那个纲领组成的派别”,每一个党组织“必须密切注意:决不容许有任何派别言论” 。新的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建立后,列宁针对各国共产党内的“左”倾幼稚病指出,共产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集中领导和政治纪律是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基本经验,并为此起草了著名的“21 条”,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布尔什维克党正是政治上的先进、成熟和坚强,才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忠于党、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骨干,带领群众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然而,这个大党老党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顷刻瓦解了,出现这样结局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放弃了最基本的政治原则,搞 “改良”、搞“修正”、搞“革新”。由于政治纲领变味了、政治信仰弱化了、政治权威没有了、政治纪律动摇了,因而导致意识形态崩溃、政治属性崩塌、党内思想混乱,最终难逃解体命运。

  3.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实践的重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经验更值得重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政治建党、政治强军,早在古田会议时就提出“从教育上提高党内政治水平”、“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 。毛泽东认为,我们要建设的党,应该是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要建设这样的党就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遵义会议前的一次右倾和三次“左”倾错误,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政治路线,遵义会议后的第二次王明路线使毛泽东意识到党的政治建设关系我们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关系全党能否正确认识党的路线,关系党的团结统一。于是,毛泽东用正确的路线去团结和克服错误的路线,带领高级干部研究政治路线、开展延安整风,作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政治上把我们党武装起来,使全党在政治上空前统一。毛泽东反复告诫全党,党的胜利必须依靠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要克服过去长期处于被敌人分割的游击战争环境下的无纪律、无政府状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组织纪律性。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始终注意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告诫全党必须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坚持“两个务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指出:“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要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邓小平指出:党的领导首先是政治上的领导,“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必须加强中央权威,强化政治纪律,“改革若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 ;全党“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 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思想,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一条主线、五大建设”的党建布局,提出了全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等重要观点,清晰标示了我们党的政治本质、政治立场、政治目标。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奋斗史可以看出,政治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显著的政治标识,是区别于其他形形色色政党的本质特征,是 160 年来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真马克思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斗争的焦点。今天,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布局,就是结合新时代特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基本原理,就是继承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更是新时代条件下全党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坚守政治本色的理论支撑。

  三、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重点内容

  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就是按党的政治属性建设党,就是以政治本质、政治立场、政治目标武装党、教育党、凝聚党,围绕党的政治属性的三个方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1.在政治本质方面,重点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按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先锋队”和“核心”从政治本质层面对党的政治建设提出要求,发挥好“先锋队”和“核心”作用必须始终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邓小平指出,党中央必须有权威,必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否则“形成不了一个战斗的集体,也就没有资格当先锋队”。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就是权威的确立史,更是党中央从政治上凝聚全党、团结全党、号召全党,集中统一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史。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最重要的政治品格,是我们党具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号召能力和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组织威力的最大前提,是提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根基所在。只有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够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

  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要科学把握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既不是极“左”政治,也不是集权主义,而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以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构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为目标,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内容,要求每一个党员“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这里的政治路线、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就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要遵循的具体内容。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要在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等方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的政治原则、最根本的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并与违反这项纪律的思想行为作斗争。

  2.在政治立场方面,重点是培养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不可能有今日的作为和成就,更不可能焕发出百年大党的蓬勃生机。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脱离群众是最大的风险。如果脱离群众,党的政治立场就会改变,党的政治属性就会偏离,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会不断出现、频频上演,这是很危险的。党的十九大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求全党“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最根本的政治立场。从政治立场层面考察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始终坚持这个立场并把其贯彻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贯彻到全体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中,以确保党在政治上始终先进、成熟和坚强。

  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要科学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深刻认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都事关根本立场的重大政治原则。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党性是工人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党和人民利益的统一性深刻体现了对党忠诚和为民造福的同一性,对党忠诚和为民造福都是站稳政治立场的应有之义,对党尽忠就是对人民尽忠,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把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如果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就会造成思想和实践上的混乱。所以说,党员干部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党性锻炼、党性分析、党性修养,才能从政治上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才能在思想深处科学树立“四个自信”,才能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为什么党和人民同心同德,最后转化为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

  3.在政治目标方面,重点是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使全党统一于党的政治路线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党的理论、路线、方略是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是凝聚党心、稳固军心、赢得民心的重要旗帜。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要求每个党员都要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上述所谓“统一论”,就是要科学把握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不因实现最低纲领而忘记最高纲领,也不能罔顾实际一味追求最高纲领而忽视最低纲领,既不能耽于空想、空喊口号,也不能丢掉理想、迷失方向。现阶段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最直接最现实最具体的做法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路线中,统一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 。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形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14 条”基本方略和“两个15年”战略蓝图,这是共产主义的最高政治目标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之不易,蕴含着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被实践证明完全正确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重大发展。实践已经并会继续证明,这个伟大思想必将全面反映和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必将进一步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属性,必将深刻昭示我们党在政治本质、政治立场、政治目标方面所反映出的先进、成熟和坚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使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始终凝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始终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以此激励全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满怀豪情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总之,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铸魂工程,中国共产党要在政治上始终保持先进、成熟和坚强,必须不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在政治本质、政治立场、政治目标方面不断深化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向世界郑重宣示我们的政治本质、政治立场、政治目标,决不放弃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决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背离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决不丢弃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本色,砥砺前行。(王冠丞)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