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山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19-11-04 08:30

  前言

  63年前的今天,河南最南端,商城黄柏山林场在一片“山高坡陡石头多,荒草葛藤满山窝”的荒山上正式建场。63年来,三代林业人扎根大山深处,坚守绿色梦想,用青春和生命染绿荒山,写下“不老”传奇,铸就了“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黄柏山精神。2018年5月21日,本报在一版刊发长篇通讯《青山不老》予以重磅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黄柏山精神发源于黄柏山林场,但它又不仅仅属于黄柏山,它还属于信阳、属于大别山,更是属于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柏山精神的历史源流、发展脉络、精神实质,提出了新时代弘扬践行黄柏山精神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路径,是一篇研究黄柏山精神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黄柏山精神是黄柏山林场在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被广大职工所拥有和认同的群体意识、精神状态、价值取向、思想境界的理论概括和生动诠释,是黄柏山林场发展的真实写照和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既是对过去至今的描述,更是对未来的引领激励,其和大别山精神一样是信阳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黄柏山精神缘起

  黄柏山精神产生的主要地域是国有黄柏山林场,此林场位于河南省商城县南部大别山腹地,林场134平方公里,经营面积10.6万亩,在职职工206人。建场63年来,黄柏山林场职工以场为家,接续奋斗,以“绿了青山白了头、献了青春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把林场发展成为河南森林覆盖率最高、集中连片人工森林面积最大、活立木蓄积量最多的国有林场。2016年,原国家林业局将其与河北塞罕坝林场一起推选为全国森林经营的“样板”。对于黄柏山林场的卓越业绩,《人民日报》以《牙缝里省出来的人工森林》(2018.12.28)、《河南日报》以《青山不老》(2018.5.21)进行了长篇报道,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在5月21日出版的《河南日报》上专门作出批示:“《青山不老》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好报道,真实记录了黄柏山林场职工用理想和汗水谱写绿色新篇章的奋斗历程。由于工作原因,三十多年来我去过许多次黄柏山林场,见证了林场的发展变化和林业职工的创业奉献,也深切感受到黄柏山人培育的‘红色’和‘绿色’财富之可贵!今天,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信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将带领全市人民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加压奋进,永不停息,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先行区,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信阳贡献。”

  近七十年来,黄柏山林场职工不仅创造了绿色的奇迹,在大别山腹地这一特殊的地域环境,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丰富内涵的黄柏山精神。这种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理论范畴,它离不开黄柏山人的伟大实践,又在实践中丰富发展,同时吸纳融合了大别山人民、中原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因此,黄柏山精神发源于黄柏山林场,但它又不仅仅是属于黄柏山、属于林业系统的精神品质,它还属于信阳、属于大别山,更是属于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8年,商城县委将黄柏山精神总结凝练为“敢干、苦干、实干、巧干”,这是当地党委、政府对黄柏山精神全面、系统的总结,也是目前可见的对黄柏山精神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完整文本表述。这种表述较好地反映了黄柏山林场广大职工在求生存、求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胸怀气度和文化品格,概括了黄柏山人的创业史、发展史、奋斗史和对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心,意味着对黄柏山精神的认知从应然状态上升为实然状态,彰显了商城人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

  黄柏山精神的科学内涵

  “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黄柏山精神表述简洁明快,朗朗上口,易于传播,展示了黄柏山和商城的良好形象。但与此同时,黄柏山精神作为一个逻辑严密的精神体系,其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具体来说,可以从历史源流、发展脉络和精神实质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黄柏山精神的历史源流

  黄柏山精神不是无本之源、无本之木,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黄柏山林场职工为主、商城人民积极参与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系统提升,充满着商城独特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特色,彰显着大别山人民特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有着丰富的历史源流。

  第一、黄柏山精神孕育于商城独特的区域传统文化母体

  追溯黄柏山精神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商城区域文化的母体。商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和楚文化开始了对商城的共同辐射和绵密滋养,商城的区域文化曙光乍现。秦汉以后,伴随着儒学变革,佛教和道教传播,大别山腹地贯通南北思想,融汇中原文化和吴楚文化精粹,两宋开始,商城商业经济发达,民风好学,儒雅风气日盛,及至明清,义学和私塾星布四乡,文峰书院、温泉书院声誉淮上,人物繁盛,周祖培、程国仁、蒋艮、杨式名即为典范,商城在物质、生活、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领域均出现繁荣景象,翘楚淮上。进入近代,商城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开放多元、包容和谐的地域文化精神蓬勃发展,为商城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精神元素。精神是传统文化基础上创造性活动的文化总结,而商城的传统文化熔铸着商城区域文化的精神风貌,它始终流淌在灌河、子安河的潺潺水声里,跳动在黄柏山的阵阵松涛里,飞扬在法眼寺的晨钟暮鼓里,濡染在商城人的血液里,它世代相承,滋养着、支撑着、推动着和引领着黄柏山精神的生成、蝶变和升华,所以商城厚重悠久的区域文化是黄柏山精神形成的文化母体和精神源头,是黄柏山精神得以传承升华的坚实土壤。

  第二、黄柏山精神根植于商城人民鲜明的精神品格

  黄柏山精神与商城人的精神品格具有相同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元素。人的品格通常是后天养成的,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为人处世方面表现出来的固有个性。商城山高水寡,资源并不丰富,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商城人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太平盛世,商城人辛勤耕耘,将这里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茶叶交易市场、重要的粮源地,而在国家危难之际,商城人坚贞不屈、刚健有为,谱写了一曲曲保家爱国的赞歌。进入近现代以来,商城人民为中国革命浴血奋战,“金刚台三年红旗不倒”,有8万多名商城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革命精神成为商城人重要的精神品格,红色基因成为商城人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而这种宝贵的精神品格和精神标识是商城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行为规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着塑造理性社会心态、增强人民凝聚力的重要作用,而且成为这里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为黄柏山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第三、黄柏山精神产生于黄柏山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实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黄柏山林场的发展壮大中,这一真理得以生动体现,是黄柏山林场一代又一代职工用战天斗地的创业热情、勇于探索的创新激情、群策群力的集体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创举。而上级党委、政府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充分保护、支持、鼓励人民群众的创造,让黄柏山精神既具有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性,又有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创新性。20世纪80年代末,很多国有林场经营陷入困难,为了维护林场经营,一些林场的选择是砍树卖钱。而黄柏山人的选择是“宁可人下岗,不让树下岗”时任林场场长的余英禄说:“把这些像孩子一样抚育了几十年的树砍了,真不忍心,砍了就没了。”余英禄的想法得到职工们的理解支持,职工分流离岗146名,占全部职工276人的一半以上,这为林场每年节省开支100万元以上,相当于每年把1000亩40年以上的树木留在了山上。留下来的职工坚持“三砍三留”,精心呵护林场,把最好、最老的树都留在了山上。黄柏山精神源于商城悠久的思想文化传统、商城人世代塑造的精神品格,但它能够充分展示和发扬、阐释和提炼、丰富和升华,更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后商城人民的社会主义实践,得益于黄柏山人的接续努力和艰苦奋斗,得益于地方党委尊重客观规律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紧密结合,这是黄柏山精神形成的可靠保障。

  伟大的精神来自伟大实践的锻造锤炼,黄柏山精神就体现了一种优秀的历史传承与伟大创新实践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统一,它是黄柏山和全体商城人民的精神,与商城人民的历史生命随行,与商城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创造相随,深深融化在商城人的血液里,体现在黄柏山的行动中。

  2.黄柏山精神的发展脉络

  文化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密码和集体意识,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黄柏山精神在近七十年的发展中经历了萌芽孕育期、发展成熟期和蝶变升华期三个阶段。

  第一、黄柏山精神的萌芽孕育期(1956年-1978年)

  1956年-1978年是黄柏山林场的创业期,也是黄柏山精神的萌芽孕育期。1956年11月,商城县国营黄柏山林场成立。此时的黄柏山林场和共和国一样,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距离县城60公里之遥的黄柏山山高坡陡石头多,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恶劣的生存条件不仅考验着每一个黄柏山创业者的意志,还考验着每一位林场职工的生存能力。没有住房,职工们靠搭草棚睡地铺解决睡觉问题;没有路没有运输工具,职工们肩挑手拿、手脚并用;没有电不通水,靠松油照明,靠山泉水解渴;山上树种单一,职工们摸索采种育种经验,引种珍稀树种,将水杉、柳杉、杜仲、马褂木在山上“安家”……职工们不仅在黄柏山成功“安营扎寨”,而且通过22年的艰苦创业,让黄柏山出现了第一片郁郁葱葱的人工林,出现了5000亩的丰产林,林场职工也由最初的7人发展壮大为上百人。而这22年的奋斗历程,为黄柏山精神的形成积淀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描绘出黄柏山精神的浓郁底色,是黄柏山精神的孕育萌芽期。

  第二、黄柏山精神的发展成熟期(1978年-2012年)

  1978-2012年,黄柏山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谱写出华美篇章,是黄柏山精神的发展成熟期。改革开放的大潮解放了思想,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改革的阵痛。黄柏山作为国有林场,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包袱重、债务多的难题。面对挑战,黄柏山人“舍小家为大家”,发出了“宁可人下岗,不让树下岗”的号召,很多老职工依依不舍地离开这片守护了多年的郁郁葱葱林海,很多曾经视黄柏山一草一木为孩子的深情眼眸满含泪珠地选择离开……通过改革创新、人员分流,黄柏山这片绿色的森林在商品经济大潮的滚滚洪流中巍然屹立。曲折中发展,坎坷中前行,阵痛中新生,34年,1200多个日夜的坚守中,黄柏山精神不仅日益丰盈、厚重,而且标识鲜明,走向发展成熟期。

  第三、黄柏山精神的蝶变升华期(2012年-)黄柏山精神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精

  神体系,其在实践中形成,又在实践中丰富发展。而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柏山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使黄柏山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升华。“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柏山人在第十任场长纪道宝带领下,求实发展,不仅坚定地守护住了黄柏山的绿色生态,还掌握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钥匙”:黄柏山精神主题纪念馆落成,开馆以来陆续接待来访的党员群众8000人次,黄柏山的社会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黄柏山生态旅游价值、康养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挖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黄柏山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入融合,有力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丰富内涵……黄柏山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使其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可以说,十八大以来是黄柏山精神破茧成蝶、凤凰涅槃的重要阶段,而这种精神的升华也将黄柏山精神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和层次。

  3.黄柏山精神的实质

  结合黄柏山林场发展沿革和标志性精神元素的特点,可将黄柏山精神的实质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政治品格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黄柏山林场沧海桑田的巨变,首先在于广大职工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无论是筚路蓝缕的建场时期,还是商品经济大潮汹涌的改革开放时期,都矢志不渝对党忠诚,而这是黄柏山精神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黄柏山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956年,为响应毛主席“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商城县决定成立国营黄柏山林场。老革命李景堂成为黄柏山林场的首任掌门人,他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继续发扬军人风格,带领7个技术骨干组成筹备组,在几乎没有路的林区,手脚并用完成了土地勘测,划定了林区的范围。山里毒虫肆虐,缺医少药,但职工们不叫苦不叫累,不计较个人得失,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在“文革”时期,黄柏山林场仍然能够做到“一手抓革命,一手促生产”,不仅没有陷入斗争旋涡,而且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这十年,黄柏山林场完成人工植苗造林4万余亩,绿化了80%以上的荒山秃岭,创造了特殊年代的“绿色奇迹”;进入新时代,黄柏山人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改革决策部署,开启新篇章,书写新辉煌……近七十年来,黄柏山林场之所以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勇立潮头、始终成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靠的就是这种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政治品格。

  第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优良作风

  商城县地处三省交界,历史上是移民的重要输入地,而移民身上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内化在一代又一代黄柏山创业者、继任者的身上,成为黄柏山人艰苦创业的作风,而这也是黄柏山林场发展的重要保障。

  林场创业初期,职工风餐露宿,常常是尘满面、鬓如霜,当地农民用“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挑炭的,仔细一看是林管站的”来形容黄柏山林场职工艰苦的生活,但即便如此,林场职工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让黄柏山林场初具规模;上世纪80年代,林场急需大面积开展森林抚育,但是林场没有路,严重制约了森林抚育工作,间伐的木材运不下来,只能烂在山上,面对困难,时任场长陈世煌决定贷款修路。为了节约资金,他带领广大职工齐上阵,在悬崖峭壁上放线、在岩石上凿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修通了60余公里的林区公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日黄柏山景区所有的环山公路,都是在这一时期原有道路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近些年,在没有国家重大投资和特殊优惠政策的情况下,黄柏山人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推动黄柏山林场向现代化国有林场的目标迈进。

  第三、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

  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是蕴藏于黄柏山人身上的另一个基因密码。凭借着这种创新意识、弄潮勇气,黄柏山人抢抓历史机遇,以“开山御水、拓荒破篱”的奋斗者姿态,勇闯险滩,踏浪前行。

  上世纪80年代末,很多国有林场经营陷入了困境,黄柏山林场也同样遇到难题,职工工资只能发到一半,林场经营无法正常开展。面对困境,林场的选择不是等靠要,而是主动改革。但弄潮和创新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林场在经营上大胆打破坐地卖树传统模式,面向市场竞价销售,施行订单生产;主动扩大经营面积,租赁周边乡村山场4万余亩,摸索出一条“租赁山场、扩张规模、荒山造林、培育资源”的产业发展新路子;2006年,林业部批准设立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场顺势而为,成立旅游公司,并与北京天时投资公司合作,相继修建了旅游干线循环公路50余公里,修复推出了法眼寺、息影塔院、无念湖、李贽书院等众多人文景观。2007年,黄柏山森林公园管理处成立,附近6个行政村划入管理处,黄柏山林场的林地面积达到18.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92万立方米,每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靠改革创新,黄柏山林场不仅还清了贷款,增加了职工收入,而且找到了林场发展的优势,千方百计发展产业,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的职工。黄柏山,这座古老悠远的历史名山,在黄柏山人“变”与“不变”的更迭涅槃中,积淀着先行求索的勇气,砥砺着创新进取的锐气,昂首于新时代的改革大潮。

  第四、保护资源、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

  黄柏山人以生态文明为指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良性循环发展链条,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典范。

  近七十年来,对生态美的热爱一直涌动在黄柏山人的心中,从早期的“宁可人下岗,不让树下岗”,到今天面对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投资诱惑,林场职工坚定地选择了守护这片绿。保护资源、绿色发展既是一种生态理念,还是一种能力,黄柏山人对生态理念的尊崇更有科学养护能力、管理制度的支撑。在林场创业阶段,技术员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天然黄山松适合本土生长,就扩大了种植面积;张培从、杜复道等技术骨干经过多年探索,发现采取30%的中度间伐强度对黄山松的抚育效果最好,既能增加立木蓄积,也能提高森林生态效能。黄柏山的这种抚育经验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并在国内其他林区广泛推广。进入新时代,黄柏山人依托现代科技,打造智慧林业,在林区建设智能化监控系统,指挥中心能够与投放在森林里的智能自动探测设备上下联动,实时衔接,动态观测森林生态发展。目前,黄柏山林场的面积达到20.4万亩,森林覆盖率97%,均位居省内第一,每年为鲇鱼山水库涵养水源1.6亿立方米,黄柏山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瞬间峰值可达47.8万个,均值20.7万个,分别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空气清新”标准428倍、165倍。目前,黄柏山管理区已有10%以上的家庭参与到旅游开发中,开办农家乐70多户,运输商贸户20多户,农户还种植香菇、大别山玫瑰、山木耳、鲜竹笋等土特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优越的生态环境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迅速,由此带动的旅游产业附加值不断增加,实现社会总收入3亿元。可以说,保护资源、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在黄柏山的现实实践中结出了硕果,它是黄柏山精神的重要灵魂。

  三

  大力弘扬践行黄柏山精神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弘扬践行黄柏山精神正当其时。

  1.充分认识弘扬践行黄柏山精神的时代价值

  第一、弘扬践行黄柏山精神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生态文明思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黄柏山精神所体现的让荒山变林海、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是一种力量、一种担当,更是一种用科学理论指引前进方向的生动教材。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之际,弘扬践行黄柏山精神是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落细、落小的具体体现。

  第二、弘扬践行黄柏山精神可以为商城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经济和社会发展背后的灵魂是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是引领和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特别是文化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精神,直接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就非常重视地方精神在地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06年年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发表了题为《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署名文章,明确提出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浙江精神。如今,实现经济的战略转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这对地处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的商城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黄柏山精神作为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黄柏山人、商城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精神家园,它蕴藏着一种初心不改、矢志不移、继往开来的精神力量,表达了新时代商城人民的价值追求、未来需求,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商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必然可以为商城的发展乃至大别山振兴、中原出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三、弘扬践行黄柏山精神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当前,以地方红色文化精神资源开发整合为代表的文化经济、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以山东原山林场为例,2011年5月,原山林场在全国4855家国有林场中率先建立了原山艰苦奋斗纪念馆和原山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其中,原山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先后入选中央国家机关党校首批党性教育基地、山东省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党政机关干部10万人次学习,带动当地餐饮服务、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目前原山集团正在筹建绿水青山干部学院。安徽省六安市仅2016年一年就接待红色研学游1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1亿元。信阳市的新县自弘扬践行大别山精神以来,每年接待红色培训数百万计,新县县城宾馆常年一房难求。据报道,2019年国庆节七天长假,新县平均每天接待游客27万人次。省委主要领导说,来到多彩信阳,看红色受教育、看绿色长精神、看本色增底气、看特色识干部。商城的革命“红”和生态“绿”资源都十分丰富,通过综合开发利用,将会迸发出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2.弘扬践行黄柏山精神的具体路径分析

  第一、理论层面上,对黄柏山精神进行理论诠释和建构

  相较于国内已经知名的、成熟的精神,如延安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原山精神,黄柏山精神提出时间相对较晚,这就造成其研究成果极少。通过对知网、超星图书网等进行检索,延安精神、原山精神有上百、上千篇的理论研究成果(新闻报道除外),有关大别山精神的研究成果有近百篇,有关原山精神的研究成果也有近20篇,而对黄柏山精神学术论文检索的结果为0,更没有公开出版的研究专著。可以说,目前理论界对黄柏山精神的研究十分缺乏,对黄柏山精神的历史底蕴、发展脉络、基本特征、现实基础、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等诸多问题研究尚属空白,黄柏山精神研究客观上存在着资料挖掘不全面、问题研究不透彻不深入等诸多问题,这种研究现状对弘扬践行黄柏山精神是十分不利的。理论上说清楚,实践中才能做到位,因此,目前,需要多部门合力,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智库对黄柏山精神进行深入挖掘、系统梳理,对黄柏山精神形成的历史史实、发展脉络进行研判和定性,从哲学高度、文化厚度和实践力度三个维度对黄柏山精神进行理论诠释和建构,这是更好弘扬践行黄柏山精神的前提和基础保障。

  第二、宣传层面上,大力提升黄柏山精神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理论上说清楚的基础上,要在宣传层面上用功用力,大力提升黄柏山精神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当前,虽然对黄柏山及黄柏山精神有一定宣传,但由于先天不足,缺乏深层理论研究成果的支撑,造成黄柏山精神和林业系统的原山精神、大别山精神宣传相比较,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处于低位,且弘扬和传播的途径较为单一,主要还停留在从抽象的个人层面、局限在文学纸质读物上宣传等,这也使得黄柏山精神难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柏山精神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当前宣传弘扬黄柏山精神,要结合当前文旅融合、党性教育发展的新动态、新要求、新趋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尽快组织开展黄柏山精神学术研讨会,通过学术探讨、理论争鸣、公开发表学术论著的方式,突出黄柏山精神的学术性、严肃性、思想性和教育性,提升黄柏山精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原山林场于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原山精神研讨会,国家林草局主要领导、林业专家和国内知名党建专家出席,极大地提升了原山精神的影响力;拓宽黄柏山精神的宣传渠道,不仅要在党报党刊上发布信息,还要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大力宣传报道体现黄柏山精神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使黄柏山精神的深刻内涵人格化、生活化、大众化;根据实际情况,在基层适时开展黄柏山精神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书画展览,编排关于黄柏山精神的歌曲、话剧、舞台剧,通过开展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让黄柏山精神走出信阳,“唱”响全国。

  第三、实践层面,尽快打造弘扬践行黄柏山精神的教育基地

  当前,国内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均是依托丰富的红色、绿色资源,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通过充分挖掘和开发资源,搭建党性教育大课堂,可以使领导干部在与历史事件、典型人物的对话中,不断进行触及思想、深入灵魂的反思与感悟,实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蜕变,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对于弘扬践行黄柏山精神来说,必然要打造专属黄柏山的教育基地,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打造一个生态文明教育品牌。要在原有的黄柏山精神展览馆基础上,申请挂牌成立黄柏山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或黄柏山生态文明学院;组建一支专业人才队伍,邀请省内外生态文明研究的高校、党校、智库和林业系统专家担任专职教师,从商城县委、县政府抽调精干力量投身黄柏山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筹建工作;设计一套核心精品课程,要设计一套涵盖党性教育、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改革逻辑的理论课程,同时规划设计现场教学点,并聘请专职解说员进行现场教学解说,打造有黄柏山特色、个性的生态文明课程;联合办学,共同开发黄柏山精神教育,适时与信阳市委党校、大别山干部学院、何家冲学院等市内党性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与国家、省市林业系统合作,尽早将黄柏山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纳入林业系统党性教育基地,争取早日与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山东原山艰苦创业基地联合办学。

  总之,黄柏山精神是属于大别山人民的,也是属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既与商城人民的历史生命相伴,更与商城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相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黄柏山精神已经显现出了极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应当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扬践行。

  (作者系中共信阳市委党校副教授张清改)

  [1]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出彩河南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BK030)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