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不确定世界贡献稳定性和建设性力量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20-01-03 09:04

 2019年注定是一个历史性的年份,这一年里,中国人民举办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这一年里,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平静。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大国博弈明显升温,世界经济持续下行;全球治理步履维艰,国际秩序处在关键十字路口,实质是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之间何去何从的问题;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逆流涌动,强权政治和霸凌行径四处横行;国内政治与地缘政治引发的局部动荡与冲突显著增多。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给世界的不确定性
  2019年这样的历史性年份,总会带给人们深层次的思考。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个世界似乎越来越不确定:发展模式、价值多元化,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交织;单边主义、霸凌行径逆流而动,扰乱全球治理,威胁世界和平稳定;世界秩序面临深刻转型,国际体系也面临变革。也就是说,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的中国,正在面对和应对这不确定之世界大变局。
  这一年,地缘政治不确定因素增多。从黎巴嫩、伊拉克、伊朗,到法国、西班牙、新西兰,再到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东西南北不止十几个国家出现国内政治危机和动荡,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民粹化、暴力化倾向趋重。在诸多不确定性之中,最不确定的因素竟然来自曾长期充当世界体系稳定之锚的西方国家。这一年,欧洲“碎片化”趋势加剧:英国脱欧搅动巨大政治波澜,英国保守党最终在提前选举中获胜,脱欧前路仍充满不确定性;德国是否提前进入“后默克尔时代”引人注目;欧洲在诸如5G、“一带一路”议题上犹豫彷徨,新老欧洲“双体化”趋向凸显,在经济发展、气候变化、安全暨地缘政治等重大议题上分歧加重;北约“脑死亡”一语成谶,牵出了北约何去何从的话题……
  随着领导力问题的凸显,北约盟国内讧四起。先是美国在不经与其他成员商量的情况下,径自从叙利亚撤军;接着,土耳其未同盟友协商便向叙利亚北部发动军事行动,直接与北约的共同安全利益发生冲突。土耳其不顾美国强烈反对,执意从俄罗斯采购S-400防空导弹系统。2019年12月初闭幕的北约70周年峰会,成为美欧分歧的大“秀场”。马克龙在本次峰会上公开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采访时警告,由于美国领导作用的“缺位”,北约已经“脑死亡”,呼吁已站在“悬崖边上”的欧洲思考自己的战略问题。会议期间,特朗普严厉批评马克龙“脑死亡”言论,称其表态具有“侮辱性”。这个史上空前的军事同盟正在面临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缺共识、无引领、失灵魂,欧美关系、北约续存、欧土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面临考验。
  事实上,美国自己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近年来,特朗普政府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基于规则的国际法准则,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肆意破坏国际多边秩序和世界贸易体制,动辄以国家安全为名动用国家机器,打压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合法经济贸易活动,动用国内法实施所谓长臂管辖,粗暴干涉别国内政。这一年,关税成为了特朗普手中的战略大棒,四处挥舞。除去中国之外,美法、美欧、美德、美越、美印等贸易争端迭起,美国似有与整个世界全面开打贸易战的架势。由于美国作梗,世贸组织(WTO)的上诉机构陷入瘫痪,WTO“心脏骤停”使全球贸易体系失去“裁判”,对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造成非常严重的打击,也为美国以“美国优先”威胁多边框架树立可怕先例。
  美国政府还放弃了一系列国际条约和协议,持续实施各种“退群”,使得美国不再是国际秩序的稳定力量,而蜕变成国际政治的搅局者和麻烦制造者,加剧全球动荡。其中,美国退出《中导条约》震惊世界。当年,美苏领导人历经多年战略努力,营造了以《中导条约》《欧洲常规武器力量条约》《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为核心的世界裁军条约体系,长期以来成为全球战略稳定压舱石,促成了冷战结束,维系了全球和平大局。2019年8月《中导条约》失效,美国单方面不再延期。2021年《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也将到期,一旦美国不再延期而致使该条约失效,拥有全球核武器逾九成的美俄超级核大国之间,将不再有核裁军条约约束。与此同时,美俄两国围绕“小型化核武器”、新型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等新武器的军备竞赛已经展开,全球战略安全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以自身的发展向大变局中的世界注入确定性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越是复杂,越需要我们保持从容不迫的战略定力,越需要我们具备登高望远的全局视野。中国的发展,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确立与持续践行,正在成为越来越确定的国际战略稳定因素。以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确定性,应对世界变局的不确定性,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局势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2019年,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内外形势。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外部“逆风”强劲。中美经贸冲突跌宕起伏,贸易冲突向高技术产业、金融产业延烧,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体系受到震撼,整个世界经济体系遭受冲击。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准战略全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从容坚定前行,推动经济发展保持总体平稳态势。中国经济表现出的十足韧性,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战略空间,这一切表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
  2019年,在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下,中国外交克难前行,奋发有为,战略自主性进一步彰显: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积极运筹同主要大国的关系;全面推动中国周边地区形势趋稳向好;高举互利共赢旗帜,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新的动力;为政治解决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重大国际事务中提升中国的引领性与领导力;为保持世界格局和平与发展的大局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和确定性。
  在大国关系处于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中俄两国战略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石。中俄关系有了新定位,务实合作实现新突破,友好交流取得新进展,战略合作迈上新台阶。环顾当今世界,中俄关系堪称最紧密、最牢固、最成熟、最稳定的一对大国关系,也成为稳定国际局势,推动世界多极化,保障、维护世界秩序的重要力量。
  2019年,中国外交悉心经营塑型周边,东亚局势企稳向好,为不确定的世界贡献了稳定性与建设性的力量。中日两国领导人6月大阪会晤,一致同意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共同开辟两国关系新未来。岁末年终,两国领导人再会北京。中日双方加强沟通协调,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妥善处理有关重大敏感问题,巩固两国关系政治基础;双方要共同践行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化竞争为协调,更加积极地构建建设性安全关系,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持续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种种因素,朝美无核化谈判陷入僵局,朝鲜半岛局势再次趋于紧张。但总体而言,半岛问题尚未离开对话与协商的轨道,仍处于政治解决的框架内。12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韩国总统文在寅。习近平主席指出,中韩都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有分量、有影响的重要国家。中韩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立场和利益契合,都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是维稳促谈的坚定力量。中方支持韩方继续同朝方改善关系,为推动半岛和谈进程注入动力。文在寅高度赞赏中方为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发挥的重要作用。半岛问题出现的和平解决机遇来之不易,韩方愿同中方一道为推进半岛和平进程作出共同努力。
  12月24日,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中国成都举行。这次会议是在三国合作迎来20周年、国际地区局势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三国关系企稳向好发展的大背景下举行。中日韩总人口16亿、占东亚70%,经济总量近21万亿美元、占东亚近90%,应担负起带动地区乃至全球共同发展繁荣的重任,三国合作已成为东亚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三方一致认为,应该按照三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共同致力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早日签署,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为世界经济增添新动能,打造东亚秩序的稳定器。
  国际主流媒体大都认为,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社会的普通角色,已成为世界议程的领导者。2019年中国举办了多个主题的全球性论坛,其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引人注目。与会领导人重申加强多边主义的重要性,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这届论坛达成283项务实成果,在此期间举行的企业家大会签署了总额640多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一个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自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参与国际体系与世界秩序改革的意愿与能力不断提升,对全球治理提供了巨大正能量,互补能效亦随之凸显。中国通过国内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以开放型经济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有效协同。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多边事务中的核心作用,支持上合、金砖、G20的机制化,在全球治理中贡献更多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中国通过良好的国家治理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大批公共产品,实现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有机统一,担当了大国的责任与使命。
  稳定的中美关系关乎中国外交大局,关乎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
  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经过40年发展,中美两国经济利益高度融合,各领域交往日益密切,两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需求不断上升。原本应该是总结40年相处之道,共同推进双边关系向好发展,但是人们看到的却是中美之间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与矛盾被放大,两国关系遭遇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在过去近20个月的时间里,曾长期构成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经贸领域,冲突摩擦持续激化,引发的经济动荡殃及全球。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肆意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企业实施所谓“长臂管辖”。中美贸易战甚至延烧到金融、科技和其他领域。美方在经贸、科技、人员交往等领域接连对中国无端设限打压,在涉及中国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问题上蓄意攻击抹黑。某些美国高阶政治人物,罔顾起码的国际道义与礼节,利用各种国际场合诋毁中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在涉港、涉疆、涉藏问题上指手画脚,给中国扣上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凸显其愚蠢的强权霸道心态。美方的所作所为,损害了40年积累起来的中美互信,也冲击了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发展。
  当前中美关系面临严重的困难和挑战,源于美方偏执的“中国观”。中国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当今世界秩序与国际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带给美国诸多战略不适应。对于今天的中国,美国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中美两国需要共同寻找新的相处模式。这一年,中国本着对两国人民、对国际社会负责的态度,寻求同美方进行建设性对话,同时坚决抵制美方的各种霸凌行径。
  12月13日,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反复沟通折冲和共同努力,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协议旨在解决双方各自的关切,对双方来说是“慎重和平衡的”,并为后续谈判奠定良好基础。从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自身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赢得更好外部发展环境方面看,这一协议符合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为中国的持续发展赢得了战略回旋的时间与空间。协议符合国际社会的一致愿望,缓解了人们对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战进一步升级的担忧,有利于为正在下行的世界经济注入信心,为全球贸易秩序带来稳定性。同时,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战打打停停、不断升级、领域逐步扩大的事实告诉我们,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只是一次阶段性缓和,并不意味着解决了所有问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美贸易战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
  中美贸易战无异于最好的清醒剂,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金融服务、大学教育、军事实力等领域与美国的巨大差距;清醒地认识到中美关系将会从合作共赢走向竞争合作。尽管中国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但放眼当今世界,除了中国,大约没有其他任何单个国家可以抵挡得住美国如此猛烈的贸易攻伐。中国,不仅扛住了站稳了,还能继续前行发展,这才是让对手能够刮目相看的根本原因,这比喊一万句口号都要管用。贸易战本质上是改革之战,最好的应对是保持战略定力,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坚定不移地顺势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如若切实得以落实,则是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机遇。中国应抓住时机,变压力为动力,倒逼加速深化改革。
  新时代中国外交大局中大国关系为要,其中中美关系为首要。中美关系稳住了,大局就稳定住了。当前,中美关系正在经历过去几十年来最为深刻的转型,它也是中国与世界关系深刻转型的组成部分。这种局面有可能贯穿我国未来新“两步走”的整个历史时期。中美战略博弈将进入一个长周期,将成为“新常态”。这是中美两国百年来首次在亚太地区迎头相撞,双方既无历史经验可循,也无现成路径可走,只能艰难摸索新型共处之道。中美战略博弈关乎中国能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绝不会让诸如中美贸易战这样的事件,须臾分散我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目标的战略注意力。
  毫无疑问,在当今世界,美国是西方世界的领头羊,而中国走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美两国共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秩序之中,中美两国经济的深度融合,也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据悉,近来美国朝野正在围绕对华“围堵?脱钩?”进行政策讨论。在国际体系如此紧密融合,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世界需要的是开放而不是壁垒,是合作而不是“脱钩”。所谓“脱钩”不是可行的选项,因为那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能操作成功的,是注定会失败的。
  历史不会重演,更不会回归原点。今天的中美关系,跟过去英德、英美、美日、美苏的关系不尽相同,既不是英德、美苏那种你死我活的全面竞争对抗关系,也不是英美那种同种同源的合作追随、顺位接班关系,而更多的是既竞争又合作、竞争中有合作的关系。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分歧终归是要通过对话磋商,寻找彼此都能接受的办法解决。中美两国应相向而行,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管控分歧,防止两国关系和重要议程受到干扰,把中美关系搬回到正确轨道,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大计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也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伟大实践,将被大字书写在人类发展史上。
  展望新的一年,世界经济下行趋势仍未缓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对国内发展的促进作用和风险挑战同步上升。美国总统大选、英国脱欧等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将接踵登场,不排除围绕一些地缘政治风险点还会发生“黑天鹅”事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有进的大布局。中国经济发展的确定性,成为世界经济的“定心丸”。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中国大国外交要登高望远,坚持在全球大视野中思考谋划大局,确保决胜之年圆满收官,发力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百年大计。
  2020年,中国外交要把服务国内发展和捍卫国家利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内政外交的联系和相互影响进一步增强,已成为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的显著特征。中国外交要以更坚定的意志、更有力的举措,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的图谋。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的显著上升,中国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外交要在一系列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取得新的成绩;谋划在东亚区域,包括中日韩关系、中国东盟关系、RCEP推进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交工作中,取得明显进展;在联合国、上合组织、金砖国家、G20、APEC、WTO改革等一系列多边机制中,设置中国议题,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当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重大传染疾病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日益严峻,与地缘政治和地区热点等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使安全形势呈现出多样性、突发性、跨国性和联动性特点。人类面临的安全挑战正突破主权边界,以非传统方式在全球范围扩散,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独自解决。中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践行新的安全理念,追求地区与世界的整体安全。国际社会应承担起使命责任,大国应开展建设性对话,坚持求同存异,坚持多边主义,为应对一系列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制定涉及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太空、极地、海底、气候变化、核武器与战略武器军控等领域的国际新规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现行国际秩序并不完美,但不必推倒重来,也不需另起炉灶,而是应在悉心维护的基础上改革完善。事实上,自近代《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国际体系从未达致完美。一部世界近现代史,正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建构公正合理世界秩序,构建国际规制的历程。国际社会在过去几百年里累积起来一整套世所公认的国际准则,20世纪以来,还陆续建立起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庞大国际组织暨国际制度体系,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国际社会还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乎所有领域,创立了体系庞大的国际公约和法律文书,形成一整套国际法体系。这些恰与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论断相一致,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坚实基础,理应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马小军)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