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思路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0-01-10 09:16

  2019年1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提出以大运河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重点建设文旅融合等4类主体功能区,到2023年年底基本完成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作为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的隋唐大运河,其沿线拥有种类最为齐全的文化遗产类型,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如何科学、合理、系统化地利用起来,将其转化为符合时代要求、游客喜闻乐见的文旅产品,并形成“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产业为方向”的文旅深度融合态势,以此为抓手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目前河南省需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强化顶层设计

  推出省级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建设一批隋唐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综合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如运河遗产博物馆、运河文化遗址公园、运河文化廊道、运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运河文化展示区等。打造一批运河特色小镇和运河非遗小镇,充分发挥大运河沿线名城古镇、历史街区的文化旅游价值,如滑县道口古镇、浚县古城、开封朱仙镇等,提升隋唐大运河文化形象和旅游品位。精选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隋唐大运河”为品牌统领,将洛阳、郑州、开封、商丘为引领的通济渠古都轴线和以卫辉古城、山阳古城、浚县古城、卫国故城等为支撑的永济渠古城轴线等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多条不同运河文化主题的公园带。

  设立隋唐大运河文化旅游专项发展基金。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和安全稳健投资的原则,推动形成省级和地方政府资金引导联动、各类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投资模式。将政府公共利益和企业经济利益绑定,让民营资本敢于投资,愿意投资,这样可弥补隋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政府投入的不足,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出台大运河地方层面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目前大运河文化遗产专门保护的地方立法缺位仍然明显。在全国层面,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出台《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成为我国首个保护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河南省在隋唐大运河遗产保护方面急需出台专门的地方性法规。

  挖掘文旅融合资源

  对大运河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并进行系统整理与分类,是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隋唐大运河研究目前基础文献资料缺乏,若搜集整理出《隋唐大运河历代水文资料》《隋唐大运河历代遗存资料》《隋唐大运河历代商业资料》《隋唐大运河人物传》等,将会给隋唐大运河文化传播和文化资源利用打下良好基础。一些隋唐大运河专题研究,比如隋唐大运河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研究、豫商文化与大运河关系研究等等,这些方面的研究空间很大。

  隋唐大运河研究力量需要进一步整合,学界和业界需要协同创新。目前研究力量分散,没有形成有效合作。因此,有必要成立隋唐大运河文化研究院,通过课题招标、协同攻关等途径,发挥各自强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河南大运河文化研究,推出一系列精品力作,在大运河遗产研究领域唱响“河南声音”,为隋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

  扎实推进隋唐大运河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建设。目前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数字资源采集和互联网体验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先选择一些代表性文化遗产和精品展示项目,实施线上数字化建设方案,以实现文化遗产信息资源数据共享、共用。

  创新隋唐大运河文化旅游产品

  当今游客以休闲旅游居多,更注重旅行体验,愿意在文化活动上消费。因此,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旅游IP,优化旅游体验,是旅游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如何利用隋唐大运河优质的文化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大运河文化旅游产品,形成具有竞争力、吸引力与辨识度的大运河文化特色,是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关键。

  大运河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必须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隋唐大运河沿岸每一座城镇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要深入挖掘其特色文化,使之成为隋唐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运河城镇定位应以排他性的优势为依据,以特色文化资源为内涵,确定核心诉求,打造特色文化名片。

  大运河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离不开科技赋能。新技术的引入,给文旅供给侧改革带来了重大机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增强运河旅游产品的表达性和生动性;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一轮智慧技术提升了运河文旅产品的质量和体验;“互联网+运河文化”助力运河文化IP的活化,形成文创产业链,让经典的运河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打造“隋唐大运河”文旅品牌体系

  “隋唐大运河”品牌作为超级IP,具有极强的个性和稀缺性,是发展优质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文化旅游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品牌构建理论模型,品牌的打造要从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等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对“隋唐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再挖掘,找准品牌定位,在“老家河南”的基础上,建议把“运河之源”的源文化作为品牌的核心诉求;第二,围绕“隋唐大运河”的品牌定位进行整体形象设计,形成一整套生动形象的品牌形象标识;第三,探索在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下“隋唐大运河”品牌传播新的载体和手段,应从传播创意、媒介整合、执行推广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全域全覆盖的全媒体传播,利用大数据智慧旅游平台进行智能化传播和精准营销等;第四,建立完善的品牌管理机制,注册“隋唐大运河”商标,并以此商标进行品牌化、产业化运作,通过品牌授权和商标的商业性使用,提升“隋唐大运河”品牌形象和品牌资产价值,形成初步的产业集群,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作者杨晴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大运河研究院)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