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引擎动力

来源:人民论坛网
时间:2020-02-18 09:3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不断提升,正在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性转变。特别是2018年以来,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放缓、外需乏力的不利条件下,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取向明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大趋势。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文章将围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具备的支撑条件进行探讨。

  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判断,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理解高质量发展这一概念的内涵,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从理论上看,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一对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仅仅是一个具有数量含义的概念,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水平或生活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而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状况,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和社会制度变迁、居民福利改善状况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水平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在重视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一定水平的经济增长。

  根据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等主要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经济学家一般把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所谓“粗放型”的增长,也可以叫做“数量扩张型”的增长,主要是依赖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大规模投入推动的增长;所谓“集约型”增长是指以技术进步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个较长时期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一直是党和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联系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的认识不断深化,先后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具有全新意义的新判断、新概念和新发展理念,为改革开放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

  依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要想准确理解高质量发展,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与高速度增长相对应的,意味着我们在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时,不再把较高的增长速度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概括起来说,即不可把高速度增长等同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这个“适度”就是要兼顾需要和可能的平衡,围绕潜在增长水平进行考虑。当经济增长条件较好的时期,一定不能错失良机,该快一点的时候可以适当快一点;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适当放慢增速也是合理的;经济增长在不同年份之间的波动很难避免,应当视为正常现象。

  从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目标来看,在今后一个时期要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国的经济年均增长率保持在5%-6%这个区间还是非常必要的。只要保持这样一个平均增长速度,我们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经过一个时期就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我国的人均收入在达到一万美元后,一定会顺利跨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或经济体的行列,之后再奋斗十五年,可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分步走目标来看,适当的经济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宝贵的人才资源、充足的资本供给、消费需求升级以及研发投入的增长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条件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必要的,也是需要有诸多条件支撑保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供给侧来看,我国具有丰富的人力或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源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劳动力投入,就可以带来产品产量的增长,就可以带来产业的扩张和繁荣。而劳动力的投入,一看人口总量,二看人口结构,三看劳动制度或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长期的高速增长,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关系十分密切。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总人口近14亿人,其中城乡劳动力总人数约9亿人,城镇劳动力总数达到4亿人,最近几年每年新增的城镇就业人口就达1300多万。尽管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但是考虑到我国城乡劳动力之间流动还不够顺畅,今后随着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趋势还会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延续一段时期,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形成持续动力。

  从人力资本角度来看,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会提高人口和劳动力的质量,使之能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更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口规模达1.7亿,这些人口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资源,而是属于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这一大规模的人才资源是我国长期以来能够承接西方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能够大规模利用外资,能够建立世界上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同样的,这一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支撑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

  充足的资本供给是支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个时期,曾经出现过资金短缺的状况,不断增长的投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资金缺口很大,对利用外资的需求迫切。积极利用和引进外资以弥补资金缺口,成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随着我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一方面,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使我国成为引进外资的热土,十多年以前,引进外资规模在世界上就位居第二,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位居第一。另一方面,我国城乡居民随着个人收入和家庭财富的不断增长和积累,储蓄率逐步提高,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经济体中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或地区之一,较高的储蓄率,使企业、个人和政府的投资需求得到满足。应当说,这一点也是外资利用规模不断增长的重要基础条件。

  从需求侧来看,城乡居民的收入和财富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规模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基础,也是推动消费需求升级换代优化的基础。高质量发展,不仅仅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还蕴含着需求侧结构的优化。过去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需求和净出口的拉动,“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一直发挥的不够充分。这种状况属于高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性特征。党和国家早已作了预见性、前瞻性的决策,在继续发挥投资和外贸重要作用的同时,大力培育消费市场,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国内需求,使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最近几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2018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08.6%,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达76.2%。当然,不断增长的收入,使更多的城乡居民跨入中等收入家庭或更高收入家庭行列,这不但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是推动世界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因素。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能够高达约30%,这其中消费的作用不可忽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企业等市场主体和政府对科技的投入不断增长。研究和发展(R&D)投入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研发投入占经济总量比重约为2.18%,中国的研发投入在全球排名第二,这一持续的高比例投入为更好的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虽然我国在不少核心技术上还比较落后,但是只要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特别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增长,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会逐步缩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会更加显著。当然,研发投入的增长不仅对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特别是对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的作用不可替代。最近几年,在党和政府的科学引导和大力推动下,我国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创新创业的主战场之一。这些新动能现在还在刚刚形成之中,处于初级阶段,今后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可估量。

  愈加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首先,愈加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不断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和做法,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在宏观调控能力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综合运用产业政策等宏观调控工具,使得危机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水平领先于世界总体水平。又如,在最近一年多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我国采取的积极主动的调控措施具有很好的预见性,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就业优先的就业政策,这些都是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

  其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有改革开放以来持续高速发展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巨大发展韧性、潜力、回旋余地,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充足的政策空间,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其中,“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重要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其列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之一,是我国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制胜的不二法宝,无疑也会成为我国新旧动能转换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

  最后,更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了亿万人民群众和成千上万的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发挥了我国国有经济、民营经济、个体经济、集体经济以及外资经济等各种经济形式的巨大创造力,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水”。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使得腐败现象得到有力的遏制,政商关系显著改善,并逐渐形成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营商环境。党的十九大以来实施和完成的党和国家机构制度改革,都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注意“保持经济适度增长”这个重中之重,不过度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更要利用好丰富的劳动力、资本等资源、消费需求升级等物质支撑条件和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引领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作者许光建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卢倩倩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