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难题

来源:人民论坛网
时间:2020-03-31 08:18

  破解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难题

  ——基于《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的探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中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推进部署,从严从实教育管理党员,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走向严紧硬。2019年5月6日,党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文共10章46条。《条例》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党内法规制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总结吸收实践创新成果,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式、程序作出规范,为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加强党性教育,筑牢党员理想信念

  社会转型过程中,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等思潮趁机涌入,它们给自己贴上 “自由”“民主”“公正”等标签,与主流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在此社会现实和风气影响下,部分入党动机不纯的干部,开始出现党性淡化、理想信念动摇,在工作中缺乏责任担当,极大地腐蚀党的健康肌体,影响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党性是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力量源泉。《条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问题导向,着力突破重点难点问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指出新时代的党员教育管理要积极引导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加强思想建设,突出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全国各级党委组织及相关职能部门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党章党规、党的宗旨、党史国史教育,组织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和实践要求,引导党员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掌握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明确管理责任,加强党员流动管理

  流动党员是一个特殊的党员群体,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 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党员数量越来越多。他们个体差异性较大,思想观念多元化,组织纪律松散,很难及时参加或不愿意参与目前居住地党组织的活动。

  落实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责任制度。流动党员管理,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承担管理责任,需要完善《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构建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紧密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一方面,流出地党组织要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社区(村)、行业协会、同乡会等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定期开展教育培训、管理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流入地党组织要主动把流动党员纳入本地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工作,组织流动党员就近参加组织生活,定期对流动党员的工作、思想进行考察。对于具备转移关系条件的流动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应当及时与流动党员沟通交流,做好党员关系转接工作。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及时掌握本地外出和外来流入党员的基本情况。

  强化分类管理,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情况、职业特点,分别对农村流动党员、城市社区流动党员、流动人才党员等因材施教,根据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重点任务,在统一标准和统一要求下,采取灵活方式进行分层、分类、分级教育,精确、精细、精准管理,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针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要更加突出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中,开展全方位的人本关怀,扎实有效地帮扶流动党员解决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增强流动党员的身份意识和归属感,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建设“互联网+党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推动形成全面从严从实抓党员教育管理的良好态势。但是,教育管理方式单一落后,停留在由上至下“填鸭式”“简单灌输”的培训方法,局限于学文件、听报告、开大会等形式泛泛而谈。教育内容枯燥无趣,远离党员工作生活,缺乏吸引力,出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对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和工作技能收效甚微,极大地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同时,教育管理过程中忽略了党员工作、年龄、学历差异性,实行“一刀切”。

  《条例》指明党员教育管理要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中心任务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其一,丰富内容,增强教育吸引力。既要开展一系列政治理论、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为基础,培养党员基本政治素质,也要注重技能教育,针对不同的党员群体,结合实际岗位职能和工作需要,组织引导党员学习掌握业务知识、科技知识、实用技术等,帮助党员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绩。结合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围绕党员思想困惑和关注问题进行讲解评析,引导党员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统一思想行为。其二,改进方式,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要将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方式相结合,变“灌输法”为“互动式”“研讨式”教学,以文化、活动及网络资源为载体,寓教于乐,引导党员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在履职尽责中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体悟。挖掘社会先进党员事迹,树立时代模范榜样,以身边人身边事作为学习对象,用具体可感的、贴近生活的范例进行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党员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新时代新形势下,要建好用好党员教育管理网络阵地。推进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创新党员教育模式,促进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中国共产党是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员数量庞大,结构复杂,需要运用互联网构健全党员信息库,准确掌握党员数量和信息,打破党组织关系隶属的界限、打通相关各方党组织管理党员的权限。建立以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党建”和“智慧党建”信息化党员教育管理平台,开设网上党支部、网上党校、网络课程,建设一系列相互融合的党员教育管理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等宣传学习平台,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有效解决流动党员难管理、双重管理难到位、组织覆盖难实现问题。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党员队伍思想状况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实时记实、智能分析,推演研判党员变化和党组织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向纵深发展。

  (作者魏传光为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