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0-04-29 08:31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通过这次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笔者对如何“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有了以下思考:

  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斗争史,恶劣的自然环境、地质灾害、疾病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地和这些威胁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疫情防控中切实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把党的政治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首先需要党的领导。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市考察时指出,“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这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最终胜利的强大制度自信。

  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必须坚持人民立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健康理念的普及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重视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党和国家构筑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度防线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病魔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没有种族、国别之分,只有真正关心人民生命健康的国家和制度才是真正属于人民的国家和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理解筑牢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度防线必须从人民立场出发,制度是为人民利益服务的,不是为其他任何利益集团所操纵的。因而,筑牢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度防线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必须坚持实践标准。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制度建设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根据实践的发展实际来制定的,特别是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实践决定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更完善的制度来保障。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权益,需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实现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精准供给。疫情发生后,党中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机制,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这充分展示了我们党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定决心,彰显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度的显著优势。

  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必须坚持全球治理观。健康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事业,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这需要我们继续加强同世卫组织沟通交流,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强调,“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疫情没有国界,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疫情,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唯有全人类共同努力,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持续推动构建人类生命安全共同体,才能战而胜之。(作者戎华刚系新乡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