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全民健康教育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来源:河南日报
时间:2020-04-29 08:32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是对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健康教育工作和全民健康素养的一次考验。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暴露出对卫生应急健康素养教育不够深入,公众缺乏基本的防范意识、知识和技能等问题。因此,要抓住抗击疫情过程中公众普遍关注健康信息的契机,切实加强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卫生应急素养,增强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从而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加大宣传普及力度

  要立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行动,推动政府、社会、个人和家庭一起努力。在政府层面,要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推进健康城市、村镇、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家庭等建设,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有效融合,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社会层面,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要积极主动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健康指导,新闻媒体要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或设置健康教育专栏,把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宣传普及好。在个人层面,要树立和践行“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和“爱健康就是爱家人爱国家”的理念,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制机制

  各级政府应当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依法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健全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的政策举措,明确各级政府及卫生健康、教育、体育、宣传等部门的职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长效机制和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覆盖省、市、县三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组织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全民健身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着力提升公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从少年抓起,培养社会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习惯。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专业发展,培养专门健康教育人才,开展相关健康素养及其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设立面向医务人员、教学人员和专业传媒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专项培训,使医务、教学和媒体工作者主动为患者、学生和公众提供及时、科学、精准的健康教育服务。

  开展健康素养绩效监测评估

  健康素养不仅是衡量卫生健康工作和公众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治理能力成效的综合反映。国家明确到2022年、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30%。《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规定,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将公民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考核体系。要坚持科学预测、问题导向、精准评估、分类施策的基本原则,合理设置监测内容、方式方法和具体指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兴媒体、大数据等手段,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监测系统和指标体系,保持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监测评估反映公众的健康素养和卫生应急素养的真实状况。要建立健康素养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在国家监测点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我省和各市的监测系统,准确监测评估我省和各市的健康素养水平。

  要加强健康素养和卫生应急素养理论研究,分析不同人群和重点问题健康素养现状和影响因素,重视监测结果的应用。把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与居民健康体质监测有机结合起来,对开展健康素养教育和实施健康专项行动的绩效进行科学评估。在此次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更为精确地掌握、监测和评估居民健康素养和卫生应急素养水平,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监测评估结果将为党委政府加强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强化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作者李静瑜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