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20-05-07 08:23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随着“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站在时代的风口,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动能。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将“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作为抓好“三农”领域重要工作予以重点强调。电子商务进农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三农”小生产“短板”和现代市场大生产有效对接的问题,但面临市场服务、物流配送、标准秩序、知识约束等方面问题。因此,深入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加强仓储、检疫、配送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建立专门的仓库和加工厂,对挂牌地块成长的农产品实行“地头收储”。在产品成熟季节由农户监督,企业采摘产品、送检合格后直接进入专门的仓库,再进入销售流通领域。其次,为满足中小企业对检测检疫业务需求,可以在乡村定期设立工作点,政府给予检测公司适当补贴。最后,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等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并在各个村设立提供物流信息查询、取送货及售后服务等的物流服务站,设计出最优的物流配送路线,从而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

  创新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首先,积极建设农村网络的信息发布平台,向企业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他们分析农产品的供需变化,在众多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中选择最佳的渠道和模式。其次,在信息平台上建立固定客户档案,针对不同类型的顾客偏好,引导农民按需生产、特色化生产。再次,加强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团队的建设,做好数据挖掘工作,向潜在客户推送农户的产品,达到“引流”的目的,从而推高销量,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

  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启动省域、市域范围内示范创建,及时优化和更新已有的设施,提高硬件水平。加快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末端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面向农村地区的共同配送中心。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基本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普遍覆盖。完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鼓励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加快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克服了农民自主经营小而散的缺点,是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基础。因此,要在稳定完善农户家庭经营基本格局基础上,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依靠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建立集生产、加工、销售和科研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加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一方面,以区域内的优质土地为基础,建立生产示范区,按照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对土质改良调整;给每块土地挂牌编码,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打造农产品的追溯体系,做到生产地块、生产者、成长记录等信息都能扫码可查,让消费者掌握整个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利用农产品的追溯体系,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规范有序发展乡村共享经济。

  加强现代化电商人才建设。在农村的电子商务建设中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相对于城市物流,农村物流强度大、收益低,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破解这一难题,关键要激发乡村振兴的人才活力。支持对基层党政干部、合作社社员、返乡农民工、农村创业青年、驻村第一书记等,开展生产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知识等培训。完善人才的引进工作,农村电商物流企业可以与当地院校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薪酬,吸引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积极参与到“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中,进一步扎根农村,服务农村;政府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创业的方式吸引在外务工的青壮年返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完善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网络提速降费、平台资源、营销渠道、金融信贷、人才培训等政策支持,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经营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徐华亮)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