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当代视野下的出彩河南思想意蕴探究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0-05-16 09:26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着5000多年连续发展的文明史,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河南是华夏历史文明之源,河南地下文物全国第一,知河南者知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多次提到河南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指出“要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传承、创新、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提出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寄托已经过去6年,正值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之际,放眼未来,我们仍然有必要站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华文明诞生与辐射,中原历史与现实、改革与创新发展角度,对河南的历史与实践文化的深刻意蕴进行深刻探究,形成“中原更加出彩”的精神源泉,汇聚成河南发展的磅礴力量。

  一、天地之中,中国哲学认知之源起

  中华民族对“中”的概念情有独钟,它已经浸润到人们的心灵深处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融入政治社会角度来治国理政、化解突发危机,上升为哲学思维来纵观洞察宇宙万物、平衡人与自然之关系。“中”俨然已成为中国世间万物生存之法则。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恰是对中华民族哲学思想、文化心态的最高诠释。孔子在《论语·庸也》中讲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在孔子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有三个层次的解释:其一是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偏离自己的目标和主张;其二是坚守岗位,在其位就要稳稳当当不摇不摆履行好本职;其三是人要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不悲不喜、不急不躁。可见“居中守正”在修身养性、谋事创业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中”概念的提出、内涵的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心态的形成是怎么产生的呢?从谭其骧先生所研究绘制《中国历史地理图》和历史可考文化遗址到黄帝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一降的国家疆域分布,均呈现出以嵩山为中心向外发散、延展中华文明的历史特征。这是自然风貌、历史发展必然,也是当下族群聪明智慧的见证。1963年宝鸡地区出土的一个称作“何尊”的青铜器上铭刻了称嵩山地区为“宅兹中国”的铭文,这也是文献可考记载中最早的“中国”名称。秦国谋士范睢为秦王献策时也说道:今夫韩魏中国之处(以郑州为中心中原地带)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比亲中国以为天下枢。这也是诸侯各国“逐鹿中原”的共识。而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登封告成的先民测天量地台(周公测景台)依然伫立,就是在这里制定了一年四季和二十四节气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历法。后来人们把这里的阴阳变化的尺寸作为寻找天地之中的方法。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嵩山为何成为“中岳”,只因为五岳的界定就是以嵩山为原点开展的。就因为嵩山地区浓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历史遗存,以及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极其深远的生活、文化甚至哲学思想的影响,在2010年第34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正式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天人合一”的中华民族宇宙观,我们在这里找到了源起。

  二、内圣外王,中华文化心态形成之家园

  精神世界是一个民族物质实践的产物,是一个民族历久弥新兴旺发达的灵魂。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淬炼成钢,构成了儒道两家一刚一柔、一内一外中华传统文化两大生命主题。这两大精神支柱直抵中华民族灵魂深处,成为一种指引人们精神与实践的心理思维和行为法则。这种个人内外兼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之于人会和谐滋润、屹立康健,之于民族会野火不尽,春风又生。中华传统精神文化之家园这两大构建主体,可以说无不根植于中原大地,辐射到九州八方。面对礼崩乐坏,群雄并起,战乱频仍,人民悲苦不堪的社会现状,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仁爱、民本”政治哲学思想。从《孔子历史地图集》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周游之列国仍然是以中原为中心展开,行走在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蔡国、楚国等疆域,大致路线为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孔子与众弟子且行且思,且论且记,是一个游说列国政治强人的过程,也是一个儒家思想教育宣扬的过程,更是一个儒家思想体系总结完善不断提升的过程。孔子述而不作,《论语》就是孔子弟子对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孔子言论不能不说受到文化起源中原地带的影响。1500多年来,无数哲人对儒家思想进行再创造,程朱理学作为儒家学说的一个分支学说,创立于程颐程颢,集大成于朱熹。程朱理学将儒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儒家学说更加系统、规范和抽象化。洛阳一地就是程颐程颢研修、创立程朱理学之厚土。冯友兰作为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人生修为四境界理论: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将理想道德最高追求——止于至善即天地境界,指向了人性的最高峰,这也是中国士子文人追求的最终目标。

  道家学说创始人即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均诞生于豫东一带,并称老庄。老庄哲学关于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哲学思考,具有朴素的、以“道”为起点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维。由此衍生出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朴素政治社会思想,在当今现代各国政治体系中仍有呈现。中国传统思想是外儒内道、儒中有道、道中有儒,自为而向因的结合体。山有山高、水有水深,而我自独在的心境犹如星空璀璨,与儒家思想一起浸蕴着中华民族的心田,开起了中国人的心智,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博大健全人格。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道家与儒家是中国人心灵的两面。另外,创立于中原地区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兼爱”、“非攻”,法家学派(代表人商鞅、韩非子)的法制思想,均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热血追求,中国无畏精神之引领

  文化是精神的根基,精神是文化的升华。精神力量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将起到根本性的支撑作用。中华民族的历史与今天有着特质化的精神禀赋指引。疆域开拓,民族大同,丰功伟绩,玉汝于成,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引领与激励,这种精神起点在中原,内核在中原。

  先祖创造了伟大的精神力量。一切神话都是现实实践的折射。寓言故事愚公就是先祖的抽象化代表,大禹治水之大禹则是见诸于史册的具体代表,在先祖从山丘走向平原、从森林走向田野的生长、开拓、发展过程中,历经的坎坷、困惑,甚至惊恐、无助,令今人无法想象,一切的发明创造之路,一切的精神文化之源都是在问苍天问大地问风雨过程中,不断摸索、探究、总结出来的。一如神农氏尝百草、仓颉造字等等,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历程。他们身上凝聚着迎难而上,不畏艰险,持之以恒,争取最后胜利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愚公移山精神被毛泽东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坚韧不拔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坚强力量。革命战争时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原大地万象更新,中原人民斗志高昂,在革命斗争、生产实践过程中催生出来了大别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以及新时代的愚公移山精神,这些精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协作、担当、敢闯,从不畏惧、勇于追求、自力更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在这次突发疫情之下,河南人民弘扬中原文化,传承“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黄河精神,大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表现出了“恪尽职守、担当有为的忠诚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迎难而上、敢于亮剑的斗争精神”“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尊重规律、创新求真的科学精神”,既是历史上形成的中原精神的延续,更是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新时代黄河精神的现实写照。

  历史上的中原引领中华文明3000年之久。“中国优秀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传统美德等,是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的重要思想源泉”。新时代的河南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河南发展更加出彩,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强政治建设,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带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精神中汲取力量,以河南包容宽厚、大气淳朴的内在品格,艰苦奋斗、负重前行的实干精神,敢闯新路、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理想追求,奋发有为,创造出更加出彩的河南发展新篇章。(作者谭笑风单位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