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要环节推动乡村振兴见实效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20-05-20 08:26

  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按照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在乡村振兴已经进入并取得重要进展的关键时期,在参与主体、实施路径、目标维度等重要环节上谋篇布局,持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动乡村振兴见实效。

  多主体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力量的共同参与。具体来看,既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力量,也离不开市场和社会团体的力量;既需要乡村内部的主体力量,也需要城镇外部的力量。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主体分工协作,完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首先应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的主体作用。各地各部门应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任务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全力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应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加大农业农村保护力度,构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动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体系有机衔接,大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其次要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主体作用。发挥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加快推动市场资源进入乡村的步伐,让市场在乡村振兴的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最后应积极发挥社会主体的力量。探索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新形式,探索引导汇聚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改善农村生存条件、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条件,形成实施乡村振兴的最大合力。

  多路径尝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此,首先应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步伐,积极探索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财政政策优惠力度,探索开展农业生产领域市场价格机制改革,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其次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传统农业生产体系转型升级,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完善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农业发展集约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业新经济新业态,扩大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最后应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

  多维度考量。乡村振兴是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振兴,需要同时兼顾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多个领域实现振兴。必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多维度考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为此,首先应坚持经济效益维度考量。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深入推进农业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其次应注重社会效益维度考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既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充分激发新时代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凝聚新时代亿万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共识,也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吃苦耐劳、勤劳善良、艰苦朴素的民族优良传统,挖掘富有特色的乡土文化,培育新时代的乡村文明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再次应突出生态效益维度考量。必须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乡村,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新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文丰安)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