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时间:2020-05-26 07:44

  《中国共产党领导脱贫攻坚的经验与启示》

  小康社会的理想是中华民族追求社会进步和美好梦想的生动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顺应中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新期待,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其中包括到 2020 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因此,脱贫攻坚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消除贫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决心和强大信心。

  贫困往往是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产生的根源,当贫困还大面积存在时,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扶贫开发要始终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让困难群众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从内心感受到温暖,从而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目前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就是真正落实共同富裕的理念。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性指标,是中国“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重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是全面的,是要惠及十几亿人口、收入差距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的,是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公平正义等取得显著进步的。与这些目标要求比,目前一些方面还存在着差距。其中最突出的是现有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关键是要解决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不能有人掉队的小康,绝不能把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排除在外。

  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两个确保”就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能打任何折扣。只有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解决好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才能凸显全面小康社会成色,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国际社会认可。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最为艰巨和复杂的任务之一。当前,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扶贫开发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而且,经过多年的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基本脱贫了,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贫困程度较深,自身发展能力比较弱,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一是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尚未脱贫人口中,长期患病者、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贫困人口比例高,且越往后比例会越高,这部分人可能长期需要财政扶持。二是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任务重,“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状况虽然有了很大改观,但仍然是脱贫攻坚战的短板和难点。这些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能否脱贫,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以前出台一项政策、采取一项措施就可以解决成百万甚至上千万人的贫困,现在需要以更大的投入实现脱贫目标。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脱贫攻坚面临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客观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确保坚决打赢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脱贫攻坚战。

编辑:贺心群